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的激情教学法

  • 投稿不想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298次
  • 评分4
  • 81
  • 0

吴飞龙

新课改以来,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学科门类多。教师长期的重复性教学及生硬的课堂互动,极易造成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轻视和课堂的抵触,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如何使激情教学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语文教学营造出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一份精神家园。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纵观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大部分教师已走出了一言堂的困境,但师生互动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到位,显得十分薄弱。好多老师都是穿新鞋,走老路,沿袭传统的做法:老师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老师点评,当学生的讨论没有任何结果或者结果不理想时老师便直接给出所谓的“正确答案”或“正确思路”。仅仅依赖形式表面,以流程式的模式去填充课堂,教师和学生却没有真正融入教学中去,这样的传统教学本质不仅使学生很累、很茫然,也让老师在重复性教学过程中感到苦不堪言。深入落实新课改理念,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修正教学当中存在的缺陷,就变得不容忽视。

二、激情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激情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走出教师的思维圈子与传统教法,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层次和思维水平去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探索深层次的知识,从而使语文课堂变成学堂,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实现师生以思想激发思想、以激情点燃激情的目的。激情教学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等能力方面也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发挥着与学生交流情感、交换信息、调动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下面就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实现激情教学展开探讨。

三、激情教学的实施方法

(一)巧设导语,引导自主探究

精美且富有激情的课堂导语,能够使学生对教师和你的课堂一见钟情,既可先声夺人,又可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如在《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教学,则可以尝试先用“问号”来勾起学生的兴趣。如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你认为哪个字是文眼?”这样的问题学生思考既知,接着,可以让学生谈谈:“如果你是作者,围绕这个‘退’字,你将怎样构思行文?”学生思考,讨论,展示结果为: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怎么退?退的结果怎样?这样学生的思维因好的导语和教师有激情的引导而动了起来,学生会被带入各自不同的设想而产生的不同思考中,而这些思考的交融汇聚和思维的碰撞不就是我们苦苦追求的新课堂吗?而且这样对接下来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二)设身处地,调动参与兴致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对三国感兴趣的学生发言,阐述自己对其中主要人物的印象与看法,讲述关于林冲的故事,进而激发全班学生的阅读和探讨兴趣,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读完课文后,我们再引导学生,如果你是林冲,面对高太尉的步步紧逼,你会怎么做?等等诸如此类的引导方法。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文章作者是广为人知的或者时代背景比较特殊的课文,容易引起学生的散发思维和广泛讨论,从而提升课堂互动质量,营造浓厚的教学气氛。

(三)围绕文眼,深化文章主旨

即“揭全文之旨”的点睛之笔,是牵动制约全篇的关键。如杜牧的《阿房宫赋》,这是一篇比较难理解的古代散文,在教学前,我先就“奢侈”这个话题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从奢侈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集体会带来的后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接着,我顺势引导,让学生考虑:“如果统治阶级奢侈无度,这个国家会有怎样的结果?”引导与设想阶段,学生们显然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文章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大大的提高,他们阅读的速度和效果空前的好,并很快地找到了文章的主旨句。接着我便就秦朝统治者的做法和唐朝统治者的做法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得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会对文章主旨把握得越来越清楚,从而对文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也使他们对奢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活动引领,丰富课堂教学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增强学生人文底蕴,让教育回归本真,我在教学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举办读书经验交流、古诗背诵比赛、演讲赛、朗诵会、力争让朗朗书声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滋润每一片心田,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幸福奠基。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为诗词配画面,让学生感受诗词的外在美,给诗词配乐让学生体悟诗词的内在美,也让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编关于诗词中人物的片段,这样,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总之,新课改对语文课堂的要求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生硬的课堂变成快乐的学堂,教师由课堂上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上的启发者和引导者。教师启发、引导要做到“含而不露、指而不明”,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心理驱动力。即变教为导,以导达学,学思结合,促进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庆阳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