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坚守阅读教学的灵魂

  • 投稿多墨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524次
  • 评分4
  • 21
  • 0

金友珍

课堂是学生“修炼”的主阵地,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立足课堂,把语文阅读的魅力发挥到极致。我认为,语文课的灵魂就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它包括阅读兴趣、阅读领悟、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动等。情感是阅读的灵魂,坚守阅读的灵魂,让学生用阅读滋润心灵。

意境濡染心田,朗读触动灵魂。要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意境,这样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意境中自觉地走进文本所构筑的世界里。一段文字、一个画面、一串音符,它都可能濡染了学生的心。比如《我的母亲》《我与地坛》《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这样的文章里本身就藏着那份沉沉的感动,为什么不让学生去感动一番呢!课前,选择一幅感人的油画、聆听一支优美的曲子、欣赏一段难以言说的视频……课上,你可以让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那段触及他灵魂的语段;你也可以给学生配上一段恰当的音乐,让他们的灵魂慢慢走近文本的意境;你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在看完课文之后再次创作,进行深情的情景讲述,让他们带着深情深入文本……记得我带着学生学习《落叶是疲倦的蝴蝶》一文时,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导语(“一个西风渐紧的秋天,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一片刚刚离开了枝头在空中翻飞飘落的叶子,一阵急促而散乱的脚步声,一条铺满了落叶的乡村的小道,一个在外漂泊了半生的中年人,一坐被落叶掩盖了的坟墓……他是谁?为何脚步如此匆匆?让我们随着朱成玉,在这样的一个情景中检拾起这一片疲倦的蝴蝶一样的落叶”),我寻找了一组图片(秋风落叶图、游子回家图、老母盼归图),我挑选了一支曲子(《秋来秋去》),甚至连PPT的出现方式,我都进行了精心选择和设计。事实证明这样的导引为整堂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从多个维度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愫,营造出一种诗一般的课堂意境,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朗读所营造的情感氛围里,学生更有兴趣去深入文本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也会更加深刻。在阅读教学中,那些令人感动的段落,尤其要让学生进行体验式朗读,要让学生读到情深处,读到泪落时。动情是阅读的灵魂,养性是阅读的目标,即使在一堂课上我们不能完全做到,但我们也要力图为学生打开这样的情感闸门。我想,如果师生的朗读让班级安静了,就说明他们入境了;如果学生的朗读让他们动情了,就说明他们在内心深处有了反省。也许当他们真的用情朗读《我的母亲》《我与地坛》,当他们读到眼眶发红甚至泪流满面的时候,我坚信他们绝不会再冲着母亲大喊大叫了;他们朗读时落下的泪,会潮湿他们的心灵,滋养自己的灵魂,他们的心一辈子也不会感到疲倦,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

链接心灵通道,引发情感共振。分享不仅仅是一种快乐,阅读中的分享更是一次次心灵的碰撞与融合,让灵魂获得更多的滋养而变得更加有张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妨多设计一些让学生交流、共享的环节,这样的环节能够沟通学生的心灵,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在心灵上引起震动。学生们都有一种表达的愿望,也都有一种得到认可的渴望,他们渴望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展示给同伴,希望得到同伴与老师的评价;他们也能够在交流中充实、完善或纠正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交流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也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会观察到许多可喜的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倾听,有的点头同意,有的小声反驳,有的善意提醒,有的跃跃欲试……交流分享得越多,说明学生深入文本得越多,说明学生感情共鸣得越多。解读文本的技巧固然不可忽视,但深入文本,发掘文本的深层内涵,从文本中汲取心灵的养分要比技巧有意义得多。比如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我与地坛》时,同学们对作者突然转身而看见的母亲呆立转角的那个场景颇有感触,我抓住契机组织展开了一次分享交流,让大家谈一谈与母亲的故事,学生们十分认真地回忆了自己与母亲的生活片段,讲述了一些当时不能理解母亲的场面,大有悔恨的表情和言语。分享体验的过程中,同学们心有灵犀、心有所动。经过思想的碰撞,心灵的链接,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不会再抱怨母亲的啰嗦了,一定会珍惜现在拥有的亲情了。也许文本是客观的,但阅读可以变得更为主观,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敏锐的眼光,抓住文本的感动点,抓住生生间心灵碰撞的契机,创设良好的共享交流环境,引发生生间情感的共振,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融合与滋养。

质疑击出火花,反思提升体验。带着情感去阅读,带着体验去感悟,不同的人,对于文本的理解和体悟也是不一样的。为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为了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必须用心设计质疑环节。质疑目的不在于弄懂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的意思,而希望学生能在与同伴讨论质疑的过程中产生心灵的撞击,激发出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与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情感体验。我的感触是,质疑环节是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非常活跃的环节,他们发出疑问,然后讨论解决,有争论,有赞同,教师也一同参与学生的讨论。这一教学环节最难把握,对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它需要教师有极强的临场收集问题、整理问题、概括及综合分析的能力,更需要教师有客观公正的评判能力和组织评价能力。每次阅读教学让我最担心的但也最有挑战性的就是这个环节,担心学生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担心学生的讨论不能深入,担心学生的质疑脱离了文本或者脱离了生活的体验,甚至担心师生的不恰当的评价会挫伤学生的质疑讨论的兴致,但担心不是理由,只要你用心设计,学生心灵间擦碰出的火花定会驱散你心中的疑虑,让你收获满心的喜悦。比如阅读《今生今世的证据》一文时,有个学生在讨论后很有感触地问:“我们应该用什么来证明我们曾经活过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争论,有的说“我要设计出一幢独特的大楼来证明我的存在”,有的说“我要培养出许多有成就的学生来证明我曾经活过”,有的说“我要用我的手术刀解除病人的痛苦以证明我存在的价值”……答案当然是没有的,但学生经过思考与争论,也在规划自己的人生,也在思考人生的价值。我一直认为如何利用好文本阅读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心灵得到修养,这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也是阅读课的灵魂所在。一堂真正的阅读课的价值应该远远超出了文本阅读本身。

一堂课也许很难完全实施自己的教学想法,但一堂课至少能显现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作为学生阅读、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首先要有一份阅读感动,要用自己的感动去触发学生的感动,用自己的心灵呼唤学生的心灵。每当我设计阅读课的时候,我一定会叩问自己: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是否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因素,是否有利于生生间的心灵沟通,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心灵修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当我用自己的体验深入文本的时候,我常常为之感动,感动之余,就思考如何用这种感动去感染学生,让阅读真正渗入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寻找灵魂的归宿,愿他们的心不再为生活的种种而感到疲倦。

作者单位:江苏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