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议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文素材

  • 投稿沈星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841次
  • 评分4
  • 78
  • 0

吴福利

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60分的比重,作文写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考生的成败。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领域。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无论是阅读题还是作文题,都不直接从教材里出。这种看似脱节的现象,让学生有这样一种心理:既然高考不考教材内容,我也没必要用心学习这些课文了。错误的思想导致错误的行动,语文课堂上,很多学生不注意听教师讲课,有的睡觉,有的学习其它科目。一到作文课,就唉声叹气,不知道怎么写。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胸中没有素材的累积。如果平时认真学习课文,接近作者,去感悟血脉亲情,欣赏壮美河山,聆听心灵呼唤,采撷智慧之花,久而久之,学生从教材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并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中,使整篇作文熠熠生辉。

一、感悟血脉亲情

李密的《陈情表》辞藻并不华丽,但却以朴实而真挚的情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古代读书人奉行“学而优则仕”,面对朝廷三次征召,李密却再三推辞。原因何在?因为祖母长卧病榻,无人奉养,李密只想尽孝心,让祖母安度晚年。于是,他以饱蘸情感的笔墨,深情回忆了祖孙二人的点点滴滴。自己幼年丧父,母亲改嫁,是赢弱的祖母亲自抚养他长大成人。一路走来,祖母的辛劳与呵护让他铭记于心,无论他身在何处,也割舍不下他那年迈的祖母。他在表中动之以情,述说晋国以孝治天下,又反复表明了自己的忠心。面对忠孝两难全的处境,于是他提出先尽孝后报国来慰藉他的心灵,晋武帝也被他这种乌鸟私情的拳拳之心感动,最终同意李密辞不就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以项脊轩的兴废,记叙与之相关的日常琐事,表达对祖母、母亲以及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通过老妪之口,母亲关切自己是否饥饿与寒冷的情景得以再现,同时也触动了失去母亲的悲痛;在追忆祖母时,祖母深切叮咛的话言犹在耳,令作者长号不自禁。因为他仕途失意,感觉有违祖母的嘱托,对祖母的思念更加浓烈;后面补叙了和妻子在轩中生活的片段,仿佛她的音容笑貌尽在眼前。结尾枇杷树的描写,睹物伤怀,读来凄恻感人。全篇语言质朴无华,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浓浓的深情,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二、欣赏壮美河山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山壮美的画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气势磅礴,描写滚滚长江,浩浩荡荡,创设了一种旷远深邃的意境,同时也为全文奠定了雄浑豪放的基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词人运用对偶、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从形状、声音、色彩等角度入手,彰显赤壁的雄伟壮观、波澜壮阔,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令人久久回味。学习黄药眠《祖国山川颂》,作者就像一个导游,引领我们去欣赏大地、山川、大海、瀑布、四季、晨昏,美好绚丽的图景让我们沉醉其中。饱满而深情的语言,灌注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思,同时也培育了学生高尚的精神情操。刘白羽的《长江三峡》,记述乘坐客轮游览三峡山水,驰目骋怀,欣赏了气象万千的壮丽景色。在这幅瑰丽的图卷中,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三、聆听心灵呼唤

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著名的演讲辞。美国黑人种族歧视由来已久,黑人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作者耳濡目染,内心十分悲愤,于是他奔走呼号,给同胞争取自由、公平与正义,并提出了“非暴力抵抗”的具体的斗争方式。这篇激情洋溢的演讲辞,渗透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体现了他对梦想实现的坚定的信念,聚集在林肯纪念堂前的黑人,聆听了他心灵的呐喊,倍受鼓舞,积极投入到民权运动的宏伟事业中去。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一篇思想随笔。文章开门见山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这是他真诚的内心独白,同时也支配着他的一生。全文既折射出理性的光辉,又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倾听作者心灵的呼唤,我们为他悲悯情怀而感动,更为他高贵的人格与博爱精神而折服。

四、采撷智慧之花

苏轼的《赤壁赋》,我们窥见了作者仕途上的失意,但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咀嚼苦难,而是非常达观。尤其是第四段,关于变与不变的阐释,蕴含了深厚的辩证思想。他用明月江水譬喻,生动表达了世间的万事万物,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来看,大到宇宙,小到生命个体,都是瞬息万变的,一刻也没有停止运动。就像江水昼夜不停地向前流淌,又如月满则亏,月缺则盈,不断地此消彼长。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万物和人类又都是永恒存在的,不必歆羡长江的无穷无尽以及月亮的不增不减,也不必叹惋韶华易逝,而应保持恬淡洒脱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襟怀。庄子的《逍遥游》,体现了他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观点。庄子选取鹏鸟、蜩蝉、学鸠等,生动形象阐明世间万物的“有所待”。要想无所待,必须做到“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才能真正进入无己、无功、无名的逍遥的境界。本文善于运用寓言说理,智慧之花俯拾即是,我们应采撷并细心观赏。

以上谈的几点只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角而已,当然,学生从教材中汲取的作文素材还有很多方面,这需要他们不断地发现与积累。

★作者单位:江苏高邮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