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初中语文课前探究性预习及实施策略

  • 投稿水水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340次
  • 评分4
  • 35
  • 0

■ 谢始英

预习是学生最常采用的学习形式之一。语文课前预习多是让学生对生字词进行注音解释、了解作者、读课文、概括大意等等。我们改革创新预习的模式,在原有预习的基础上,增加了探究学习内容,尝试以探究性预习引领学生爱学多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什么是探究性预习

传统的预习多是查找资料,如利用工具书进行注音解释、查找作家作品、查找写作背景、把查到的内容进行抄录。这种传统的预习已不能适应当下的学生了。如今学生手头资料书多,一本《课文全解》,所有内容,包括字词、作者、背景、段意全都有,连课文后面练习的答案也一应俱全。在这种背景下的所谓“预习”就失去预习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探究就是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探究性预习就是在传统预习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占有资料中去发现疑问,提出问题,再查找资料或讨论交流以解决问题的一种预习模式。

比如,预习《阿长与〈山海经〉》,学生发现课文最后有“一九二六年三月十日”的时间标记,于是就有疑问:为什么多数文章都没有这样的时间标记而这一文有?它传递着什么信息?那时的鲁迅又在哪里?......产生了一连串的问题,有了这些问题,学习就变得主动,这样生疑式预习所获得的知识就更加丰富。这就是探究性预习。

二、课前探究性预习的实施策略

首先,要培养问题意识。预习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把课文读一遍,借助工具书或资料书解决一些所谓的“文字障碍”,抄记一些作家作品或时代背景,而是要学生能在预习中发疑提问,预习要从简单的抄写识记为主转变为以思考质疑为主。陈日亮老师对学生预习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很有研究,他指出:“粗加归类,预习提出的问题大约有三种类型:有所不知、有所质疑和有所领悟。”(陈日亮《我即语文》)古人特别强调“学贵有疑”,主张“须教无疑处有疑,有疑处无疑”。学生预习的初始阶段是“有疑”——有不认识的字词,不熟知的作者,尚未阅读的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或资料书渐渐进入“无疑”境界,似乎都搞清楚了,这时就到了关键时刻,要引导学生“生疑”,自己给自己提问题,去发现自己有所不知、有所质疑、有所领悟而又还不悟之处,从无疑处生疑。

其次,培养探究方法。语文学习的探究与科学探究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语文课前探究性预习主要方法不外乎包括质疑的方法,查找检索的方法,讨论交流的方法。有人归纳提出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四种,即直觉、联系、比照和综合,每个类别又有很多具体的方法技巧。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质疑的方法技巧,不断提高学生质疑水平。查找检索主要是教会学生能从手头上现成的资料,如课本、教辅、工具书等,图书馆资料,网络资料等等中获取有价值的资源和信息。在这个信息多而复杂,称之为信息爆炸的时代,教会学生选择知识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讨论交流既要提出疑问或发表看法,又要学会倾听,学会思考。预习有时候是一个人的学习,有时候又是两个人或一个小组、一群人在学习,所以讨论交流是预习的一个重要方式。这种讨论交流有时是面对面的,有时是利用网络交流工具交流平台进行的,如微信、邮件、论坛等等。学生有一定讨论交流的技巧才能进行有效探究,新课标也要求学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掌握探究方法是进行探究性预习的关键。

第三,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就要对预习的整个过程精心策划。首先要保证充足的预习时间。有些老师课后布置了大量的作业,又要求预习,学生往往完成课后作业没有时间去预习。为了保证预习时间,我安排三种预习形式:整节预习课、课前的预习、在课的开始阶段进行的预习。整节预习课就是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自己学习,可查资料可交流讨论,这种预习和其它预习一样,只是在时间上给予相对充足。其次就是要任务清楚。预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应让学生明确“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预习内容不宜过多过于宽泛或题目太难,否则就容易挫伤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降低预习的效果。还要教会学生使用圈点批注和做笔记等方法。预习不是简单地去寻求答案,预习的期待不应该是解决了所有问题,而是产生了问题,期待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释问题,再引发新的问题。所以从探究性预习角度来看,预习不仅是获得,更是发现。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还需要运用评价手段。学生进行探究预习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检查,或安排反馈展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及时评价,让学生交流预习所得,体会其中乐趣,引领学生不断地进行新的预习,形成良好预习习惯。

有人说:“语文是一门最可能也最利于自学的课程”,“先学后教”又是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之一(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因此,预习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创新预习模式,尝试实施探究性预习能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上杭县湖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