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从“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到“课堂目标”的转变

  • 投稿阿原
  • 更新时间2016-01-06
  • 阅读量329次
  • 评分4
  • 88
  • 0
 目标是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没有目标的行动是盲目的,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但是,从语文教学规律和特点观察,语文界向来对“目标”的定位关注度不够,乃至不少教学设计出现了概念性错误。 
  一、把“教学目标”当成“学习目标” 
  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理当明确教学任务,形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等,用以引导和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那么,阐述“教学目标”的语言一定要体现教学性,即明确教师活动的要点、步骤和预期结果等。 
  比如《散步》一文,一位教师这样设计教学目标: 
  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这里的教学目标体现的是“学习目标”,即学生通过学习要实现的目标。学生读到这样的句子,能够明确《散步》这一课要完成哪些任务,预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要求。但是,从教学的角度,并没有体现出“教学性”。 
  所谓教学性,即教师教学行为的目的性、指向性、策略性,表现出教师本位的设计思想。所以纳入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应当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规定、约束、引导作用,其表述的语言应当告诉执教者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改为: 
  1.通过点拨、示范、播放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在朗诵、品读中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结合具体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揣摩用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写作方法。 
  3.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师生分享对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赏析。 
  这样的设计即体现出师本位的思想,专为教师量身打造,服务于教,具体说明了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比如目标1“通过点拨、示范、播放视频”,这是指出具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表明教师活动的性质,“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是具体的预期结果。可见,目标阐述从方式方法到预期结果,比较全面地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预见性。 
  什么是教学目标?它“是指由一定的教学理念支配的、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即帮助教师弄清楚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的问题,是专门提供给教师参照执行教育教学活动的。 
  令人遗憾的是,有的教师在出示目标时,竟然把“教学目标”赫然呈现出来。学生有必要了解领会教师的设计意图吗?他们只要明白“学习目标”就已经足够。比如教学这一课时,我们不妨这样设计“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找出课文精彩的细节描写,说说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方法表现主题的作用。 
  3.勾画最为精彩的语句,初步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这样的设计体现出学生本位的思想,把教师本位当成学生本位阐述,从源头上出现方向性错误,自然不能强化教师的主导意识。 
  二、把“学习目标”当成“课堂目标” 
  凡是在课堂上展示“学习目标”的教师几乎都犯了一个错误,即混淆了“学习目标”与“课堂目标”的概念,致使目标展示的针对性不强。 
  “学习目标”应该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标准和要完成任务的总称。它的达成时空可以横跨各个领域,也可以纵向勾连一个时间段,不一定限制在狭隘的课堂时空里。学生为了完成某些“学习目标”,可以凭借教材,也可以查阅资料,收看视频,甚至走出校外、家庭,到社会上访问、调研、考察等。比如《散步》一文的学习目标,学生为了完成这三个目标,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查阅资料,或者收看微课视频,也可以充分和他人探讨,只要凭借自主的设计、布局,有了自主的学习体会,经历了整个目标达成的过程就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而“课堂目标”则特指学生在课堂活动场所的限定内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它有一定的限制性: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情境、特定的人群、特定的方法。 
  如《散步》一文,我们不应当把“学习目标”不加调整地当做“课堂目标”。请看笔者的加工: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和大家分享蕴藏其中的感情。 
  2.结合具体例子赏析细节描写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3.积极与大家分享你对课文中富有表现力语言的赏析。 
  对比“学习目标”,我们不难发现,“课堂目标”的表述语言符合课堂活动的特点,体现出课堂活动所需要的情境、动作,如“分享”一词即现场展示,为大家营造一个相互切磋、共同进步的氛围。其中“诵读”、体会感情、“赏析细节描写”、“分享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学习活动,完全可以适应课堂情境,学生也能听得真切,准确领会其中的意图。 
  可见,语文课堂目标,是教师“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在课前设定的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效果的预期设想”。它必须体现出从教师出发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出发的“学习目标”、从课堂出发的“课堂目标”的高度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定义出师生共同活动的课堂情境所必须的“课堂目标”的概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郭继承.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走势[J].中学语文·教师版,2014,(05). 
  [2]林超.浅谈语文课堂学习目标的有效变更[J].中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5,(07). 
  (黄光热  江苏扬州宝应氾水中心初级中学  2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