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运用语文学科的直觉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投稿味精
  • 更新时间2016-02-23
  • 阅读量306次
  • 评分4
  • 93
  • 0
 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也是语文教学的精髓。着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新课改的必然选择,而直觉思维是创新能力活跃的一种表现。直觉思维的培育,是形成高水平创新能力的核心所在,也是语文教学训练是否抓住本质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应注重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问题提出 
  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富创新内涵的学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传统的语文教学,“灌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极大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更不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直觉感受作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意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二、理论依据 
  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事物的本质及规律做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观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判断的思维过程。直觉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直接性、快速性和奇特性往往给人以神秘感。 
  对于直觉思维的培养,笔者认为培养语感是提高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重要举措。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最重要的方法是要引导学生诵读,在平时学习中,笔者争取每天让学生诵读一首诗或一篇美文,以培养其语感。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量的文学作品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人或物的形象,这些作品是学生感知语言的直接物质材料。教师应指导学生平时对教材中的名篇佳作下功夫去朗读、赏析、反复咀嚼、品味,通过不同感官获得作品中形象的许多相异属性,从而把握文章思路、认识作品形象,体味语言魅力。有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触,是不能在理性的评析,逻辑的推理中找依据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语言的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美感才能奔涌而来,学生的思想感情才会丰富起来,对文章意思的领会才会更透彻,从而更好地形成形象语感,更好地理解文章深刻的含义。 
  三、运用直觉阅读培养创新能力 
  (一)观察力及其培养 
  观察力是人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古今中外的许多伟人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语文学科应当知道学生对周围的纷繁复杂的世界进行直觉的、独特的、细致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运用直觉阅读,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总体印象,课下布置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这样双管齐下,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文本的进一步体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整体感知力及其培养 
  理解是阅读的关键,阅读的质量如何,取决于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而感知则是理解的基础,理解的质量如何则取决于感知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初读课文时,不要急于分层分段,肢解课文,而应首先从整篇课文出发,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受,让学生去默读,欣赏,揣摩,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艺术手法等。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这个整体直觉感受对文章的精要部分再做深入探讨,最后清晰地、深刻地、整体上地把握课文。 
  这种从整体上出发的直觉思维,得之于主体积极的思维活动,长期训练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是培养学生语言感受的敏捷性,发展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会成为语文教学中课文探究的闪光的起点。 
  (三)想象力及其培养 
  在许多情况下,主体并不能仅仅根据所面临的实物、符号或情势做出直觉的判断。外界所提供的信息不充分,具有许多空白点,这就需要借助想象,形成一个大致的判断。许多科学家常常需要通过想象来形成一个大致的判断。比如牛顿发明微积分,曾经得益于他的几何与运动的直觉想象;爱因斯坦在创建侠义相对论的过程也直觉想象人以光速运行,在建立广义相对论又设想光线穿过升降机发生弯曲,等等。艺术作品中美感的直觉想象也是如此。在审美中,如果离开了想象,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如此就永远不可能有美的发现。 
  (四)质疑力及其培养 
  质疑力是指在怀疑、提问中培养创新能力。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设计课堂程序中,笔者充分利用学生的直觉阅读,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争论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其创新意识。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有些同学就提出文中的骗子是不是作者憎恨和批判的对象,笔者就顺势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在讨论中认识了人的复杂性,体会到了作品中人物的鲜活性和立体感。又如在教学《丑小鸭》一文,某学生就课文中“只要你有一颗好的心就可以变成白天鹅”提出了质疑:难道只要有一颗好的心就可以变成白天鹅吗?于是,笔者就顺势就成才的要素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罗列出成才的要素。运用学生的直觉阅读产生的疑问,很好的挖掘了文本的内涵,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力和创新能力。 
  (五)创造力及其培养 
  直觉的启发是在偶然的时刻,在思考的问题之外的另一个信息中受到启发,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并进行了思维再创造。例如大家熟悉的鲁班在受割手的丝毛草的启发后而发明创造了锯子。在语文学习中,同样运用直觉来进行思维在创造。要指导学生善于捕捉瞬间即逝的直觉,随时记下突然出现的、也许是微不足道的感受,这样既不妨碍对整篇文章的思考、理解,又能丰富对文章的认识。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如我们学习过《第一次真好》后,让学生以“第一次”为话题作文,学生写出了丰富多色彩的“第一次”;学习过王安石的《伤仲永》、蒲松龄的《山市》、沈复的《童趣》,安排学生进行思维再创造,写作《改革家王安石》、《走进蒲松龄及〈聊斋志异〉》、《我读〈浮生六记〉》等等,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再创造。 
  ★作者单位:安徽合肥市第三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