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幼教论文范文,幼教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幼儿社会行为规则培养的有效方法

  • 投稿崔胖
  • 更新时间2015-09-05
  • 阅读量876次
  • 评分4
  • 14
  • 0

文/伍海虹

【摘 要】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因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影响着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本文就培养幼儿社会行为规则的方法与策略进行了具体阐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幼儿社会行为规则;有效方法;幼儿园教育 

社会规则和日常生活规则的教育是幼儿阶段社会性教育的重头戏也是一直以来困扰着教师的一个难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教育目标中是“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笔者通过实践与研究,探讨幼儿社会行为规则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一、榜样教育法:

榜样教育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在幼儿社会规则发展的过程中,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行模仿,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这里的榜样,除了故事中的人物榜样外,教师也是幼儿模仿的好榜样。教师必须身体力行,坚持以正面、积极上进的形象面对每位幼儿。除此之外,教师针对在平时的活动中能遵守规则的幼儿进行表彰和宣传,引导幼儿对照知道怎么样的表现才是好的表现,鼓励每位幼儿向遵守规则的孩子学习。通过同伴的榜样作用来影响身边的孩子,激励全体孩子积极上进。

二、激励法:

每个孩子都需要成人的鼓励和认可,因此,对于一些不能遵守游戏规则的孩子,我们采用激励的方式。教师要多看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用赏识的目光来教育孩子,使一些原本十分调皮而不听话,不守规则的孩子,慢慢开始懂得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律”能力有了提高。通过这样的方式,班里原来很调皮的几个孩子,控制能力有了提高,并能够在集体面前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成为了有进步的“小荧星”。

三、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在游戏中培养幼儿遵守规则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扮演角色,学习角色所应该遵守的规则。如:在角色游戏“幼儿园”中,小朋友和平时老师上课一样,遵守提问先举手、上课时不随便离开座位等规则。

通过晨间游戏中的规则强调,幼儿游戏时懂得注意不大声讲话,特别是扔玩具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也通过一些特定的游戏来巩固和训练幼儿的规则意识。在玩游戏之前,强调其规则,并在游戏中采用“犯规就要重玩”的原则,约束和控制幼儿的行为,使其慢慢懂得在玩游戏时,规则是很重要的,我们都必须去遵守游戏的规则,才是真正的赢家。

四、个别幼儿行为纠正法:

主要指进行个案记录,改变个别幼儿的存在问题。比如:在一次语言活动《猜猜我是什么鸟?》的过程中,我让大家猜有关鸟类的谜语。可猜谜语的时候,嘟嘟小朋友总是不爱把谜面听完,刚听了一两句,就随便说答案了。我只能再停下来,提醒他。但方法不是很奏效。于是,我针对他的插嘴现进行了分析,原因可能是:1.他对猜谜语的活动非常感兴趣,热情高,所以也就更兴奋了,情绪当然更加活跃。2.他对各种鸟类的特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老师说了一句或两句的时候,他就能做出反应与判断。这其实是个好的表现,但却影响了课堂纪律。于是,我临时针对嘟嘟个人,制定了规则。一定要听完谜面才能够举手回答,不然就不能参加猜谜语的游戏活动。结果,嘟嘟真的没有再插嘴,而是紧闭着嘴巴,听别人举手回答。看来,他还是能够接受小惩罚,并在惩罚中遵守规则的。

五、反复强调法:

简单地说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同样道理,任何一种思想只要不断地重复,也会成为一种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不断地提示和强调幼儿应该遵守的规则,也是一个因时制宜的方式。

幼儿的区域游戏、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巩固原有的经验规则。如:玩大型玩具滑滑梯时,不从下往上攀爬,发现有小朋友这样做时,能够及时指出。在幼儿上下楼梯的时候,能够一律靠右走,不插队,不抢先,一个跟着一个走,而不是跑或打闹。通过反复的语言提示,不断地巩固幼儿对规则的认识。运用反复强化的手法,使幼儿不断形成“自律”,逐步懂得遵守相应的规则。

六、故事移情法:

故事也是孩子喜欢的学习内容,故事吸引着幼儿,故事可以开拓幼儿眼界,了解更多的事情。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教师选择一些教育性强的故事,在讲述和倾听中,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并提升社会行为规则意识。比如故事《不守规则的叮当狗》、《红绿灯、斑马线》等,使幼儿逐渐明白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规则意识;通过《别人的玩具》,使幼儿了解知道别人的玩具是别人的,不能带回家,并能明白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通过《拼图形》,巩固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规则意识。

七、共同参与法:

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很多突然性的小事件,而这些事件大多是班级里存在的问题,并急需要解决的。作为教师,要抓住这极好的教育契机,及时引导。当某种事件发生时,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分析这种现象,并在师幼的交流中,共同制定出简单的班级规则和游戏规则。如:因为班级人数多,喝水的时候出现了拥挤现象。于是,大家共同讨论,得出几个方案:(1)喝水的时候,一个接一个排队喝;(2)分组来喝水;(3)女孩子先喝,男孩子后喝。又如:在感知游戏公平性的时候,我们一起讨论出:只有在人数相等的情况下的比赛结果才是最公平的。在共同的参与制定过程中,孩子们也自愿地接受和执行自己制定的规则,班级集体呈现比较稳定而秩序井然的面貌。

总而言之,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在短期时间内能完成并见效的,它需要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做有心人,点点滴滴、随机渗透、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巩固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吕登.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有效性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5:105.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朝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