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幼教论文范文,幼教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让幼儿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投稿沈星
  • 更新时间2016-04-02
  • 阅读量532次
  • 评分4
  • 74
  • 0
  一、案例 
  一天放学时,东东妈妈趁其他小朋友都被接走了,找到我悄悄地说:“老师,最近我家东东开始喜欢说谎话了。现在回到家,兜里时常会装着小玩具、蜡笔等小东西,问他从哪拿的,他说是从家里拿的。问他是不是拿幼儿园的,他说不知道。和他说过很多次了,幼儿园的东西不可以拿到家里来。他也说下次不拿了,可是还会发现他的裤兜里会有一个雪花片、一根油画棒什么的。每次发生这种事,我都会狠狠地批评教育,甚至打也打过了,可还是没用,该怎么办呢?”再看看东东,我看他好像知道错了,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我小心地问他:“怎么回事,小朋友的东西怎么会到了东东这儿来?”孩子不作声,嗫嚅着只是说不知道。“那难道是小朋友的东西长腿了吗?自己跑来的?”这次东东点了点头。孩子虽然小,但是也有自尊心,看他的表现肯定是知道这种行为不对,既然这样,我就决定不再过分指责孩子了,应该呵护他幼小的心灵。我顺水推舟,简单地告诫了他几句就没再追究。另外,对东东妈妈,我只是对她说,孩子应该不是故意带回家的,我们再观察几天再说。 
  谁知我的姑息竟成了他推卸责任的借口。第二天他跑到另一个老师那里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不是我拿的小朋友的东西,是它们自己长腿跑到我的裤兜里的。”第二天放学时,他妈妈来接他,在他的口袋里又找出了幼儿园的玩具、贴纸和蜡笔。问他,他说:“不知道,是他们自己长腿跑来的。”这下,东东妈妈可急坏了。我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显然我的教育出现了误差,对待孩子的错误如此处理明显是不妥的。 
  第二天来,我什么也没说,问清了东西的主人以后,我把东东叫过来:“东东,来,把幼儿园的东西放回原位。”先是玩具,然后是贴纸,再是蜡笔,全部送回去之后,我们就开始上课了。没想到,从那以后,到现在好几个月过去了,东东再也没拿幼儿园的东西。 
  二、案例分析 
  在东东妈妈的潜意识里,一定有个字若隐若现,只是她没有勇气直接说出来,那就是“偷”字。很多家长和老师都经历过类似的“事件”,并且都有过这样的心理反应。遇到这类情况,我们不妨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看他们为什么要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再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五六岁的孩子把幼儿园东西拿回家,很多情况下,都属于有意行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已经有了“物权”的概念,知道拿集体或别人的东西不对,但他们会“明知故犯”,因为喜爱某件东西,却很难控制自己的意念和行为,而将其拿回了家。而且,因为是有意的,所以拿回家的东西通常会“藏”起来,不易被发现。 
  我相信很多幼儿园老师碰到这种事第一次也会像我刚开始那样,为了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不会急于批评孩子,而会选择给他们一次机会。对于这件事,东东会屡教不改,跟东东妈妈的教育方式脱不了关系。我觉得父母第一次发现这种事,应该先不要急着批评,可以问问孩子:“这个玩具真好玩,是哪里的(谁的)?”孩子得到妈妈对玩具的认可,自然会很高兴地告诉你:“是幼儿园的(×××的)。”其实,孩子一般都明白这个玩具不是他,妈妈在肯定了孩子的诚实后,就可以因势利导地告诉他:“这个玩具这么好玩,肯定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可是,你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了,那其他的小朋友怎么玩呀?如果你喜欢的玩具也被别人拿回家,你就没得玩了,你会伤心吗?”让幼儿将心比心,从别人的角度多想想。当幼儿认识到自己这样做不对时,妈妈就可以乘机告诉他:幼儿园的东西是集体的,是所有小朋友的,只能在幼儿园玩,而不能随便拿回家。除非在老师的应允下才可以带回来一天,但必须第二天还回去。 
  东东妈妈并没有这么做,她每次发现东东拿幼儿园的东西就会严厉地批评他,甚至会打他,对于这种教育方式,我想对家长说,我们一定不要使用暴力,大喊大骂,这样会对孩子在心理上造成阴影,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的心里是非常重要的。他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定位和行为,家长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形象,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举动不是无缘无故的,关注孩子身边的人有没有这样的行为举止,因为孩子正是处于习惯养成阶段,非常容易模仿,或者被他人影响。另外,有一些动画片里会有类似的情节并会告诉孩子这种做法是否正确,比如《巧虎》、《鞠萍姐姐讲故事》等可以引导幼儿看看。 
  东东拿幼儿园的东西这件事之所以会屡次发生,是因为东东妈妈错误的教育方式,是因为我在第一次发现这件事时对他过于宽容,没有认真对待。孩子幼小的心灵是需要我们小心地呵护的,但是不能让他养成推卸责任的坏毛病。自己做了而且错了,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小孩子也不例外。 
  作为一个成年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很正常的,你知道有你的每一次行动结果好还是坏,明白自己的行为责任。但同样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他们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责任”这个词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但很多人往往会忽视对幼儿的要求,认为他们年纪还小,还不需要为自己所做的错事、行为等负责。事实上,这样很容易导致幼儿变得任性、霸道、承受不了任何挫折和失败。所以,在幼儿园为幼儿建立常规,对其进行责任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责任感的培养更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不能过度包庇孩子的错、过分溺爱;也不能包办代替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及时指出,并要求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