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

  • 投稿多墨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426次
  • 评分4
  • 48
  • 0

湖北省邵阳县塘渡口镇中学 唐付国

【摘要】每堂课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国家建设者,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充分利用课堂、实践及生活,对学生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0-0084-01

面向全体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国家建设者,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做为一名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关心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热情,更需要相应的能力。学校的全体教师是否可以并有能力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充分利用每一堂课中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决定学校有效工作成败的关键。

每堂课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教学是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对学生来说,能活动的时间大部分是在学校度过的,而在学校的时间大部分又是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度过的,每堂教学中所产生的一切都会引起他们的认知、情感、意志、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性格等心理品质积极或消极的变化,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必须重视而且值得研究的问题,但学科教学的目的不是系统地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强调的是渗透。学科教学的渗透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有机地运用心理的原理、方法及心理辅导技术,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争取各种积极措施以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康的人格。

一、教学态度中的渗透教育

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互相制约又协调一致,共同形成对态度对象的评价。教学态度是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教师对学生的满腔热情、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学生的尊重和激励,可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乐于学习,并产生自信心、成功感,体现的是“渗透”作用。良好的教学态度如阳光,给予学生的是温暖、灿烂;恶劣的教学态度如阴霾,给予学生的是细雨绵绵。一位教师课后有感触地说:“当我一脸阳光走进教室时,学生的心情就会很舒畅,很轻松;当我一脸怒气地走进教室时,学生则噤若寒蝉,生怕自己撞到老师怒气的枪口上,我们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许的目光激励学生,他们的心理充满幸福和喜悦,表现得很兴奋,如果指责、挖苦、嘲讽学生,则无疑是给他们的心灵蒙上了一片沉重的乌云。”因此,应当注重教学态度中的渗透教育。

二、教学内容中的渗透教育

中小学学科课程设置主要有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艺术体育类,在学校多样化的学科课程设置中,教学内容特别是教材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是授课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的教材。

1.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语文、外语、历史、地理、思品政治课程内容包含了大量的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健全人格、发展潜能等心理健康教育。

2.政治(思想品德)理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对学生道德意识的倾向性和道德心理品质的培养等都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初中政治思品新课标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如下教学内容:①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发展;②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③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④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炼意志、陶冶情操;⑤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⑥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实际上就是一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这无疑为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行性。

3.语文课文都是精品名篇,是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综合,那些优美的诗歌和散文,富含哲理的寓言和童话,令人荡气回肠的经典小说等都是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人类的真善美,包含最多的是关于人的思想、感情、情操、意志、品格、爱好、天赋、性格、才能、气质等方面的内容。如在语文课本中通过《醉翁亭记》、《西湖的绿》,可以在山水美景中感触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理解;读《炉中煤》、《我爱这土地》,可在令人思索、回味的空间里感受到诗人的一片赤子之心和爱国热情……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时,通过与作者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来开发潜能,增加知识容量,滋养他们的精神家园,定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清晰的足迹,影响他们漫长的生活之路。当然,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集中有序地直接表现出来的,而是深深地蕴藏在课文中,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也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它教育因素结合并存的。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规律与心理特点同教材的关系,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4.音体美课程蕴涵着更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例如,音乐欣赏、歌唱以及舞蹈,可以改善情绪状态,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力,缓解压力。

5.美术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对发展智力大有裨益,能使人宁静致远,全身心投入。各种绘画图案、标志和色彩等造型艺术品,都会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联想,特定的颜色则可以引起相应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进而影响心理状态。

6.体育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还能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坚强意志、心理耐挫力和良好的情感,防止和减轻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合理宣泄、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身心,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提高生命质量。《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把体育教学分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学习领域,从课标中可以看出体育教学应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培养交流、合作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达成心理健康目标的观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体育课的特点,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

7.自然科学类课程,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学习过程,不仅需要观察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参与,而且还需要各种心理品质的支持,以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品质、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性格特点,等等。

8.数学课程中的心理渗透教育,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建立自信心,通过介绍华罗庚与“黄金分割”,陈景润“皇冠”摘宝,钟爱科学的牛顿等故事,学生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更对知识的创造有了全面地了解,对其思想品德、人格、奋斗精神有了更深刻地把握,从中可以受到感染,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勇敢顽强的钻研精神。

9.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分别反映的是自然现象不同方面的规律。每一个原理、每条定理都隐含着心理素质教育素材,且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息息相关。

总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想将这一工作落到实处,就必须实现全校教师的全员参与,必须将其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和学校工作融为一体。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在课堂和日常的教育实践中随时抓住时机,并将其作为教育契机开展活动,在校园、课堂生活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素质因素,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去体验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合到学生、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方位接受心理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成长的殿堂。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