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导师制,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策略

  • 投稿张永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569次
  • 评分4
  • 28
  • 0

导师教育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牛津大学,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它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这种在大学普遍流行的教育制度,在小学能否实行呢?经过几年实践,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执行导师制不仅切实可行,而且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一、形成共识,激发师生参与热情

随着年级的升高,受个人、家庭、学校等各类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态度、身心发展等个性差异将变得越来越明显,他们有的品学兼优,有的品行变“差”,有的成绩掉队,有的早恋了……作为班主任有义务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教育,但年年更替的班主任不能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成长的过程,特别是心理变化的历程,不连贯的教育很难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较大的作用;同时,班主任的年年变动也带来了责任意识上的弱化,他们更注重的是本班学生的现在,因为学生现在的情况关系到其荣誉与考核,学生的过去与未来那是前任和后任班主任的事。另外,我们问卷调查了全校家长,他们对学校试行小学生导师工作制都极力赞成,特别是对那些留守儿童的家长更是满怀期待。是的,有了这样的导师,无疑是为家长减轻压力,多了个关心孩子的教育者。再者,进入小学后,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学有所长,个性获得长足发展,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校在教学管理中引入了小学生导师工作制。它与大学教育中流行的“自由选课、获得学分”的导师制,和学校组织的以特长培养为主要目的兴趣小组活动或社团活动都有很大的区别。我校导师工作制的教育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即一个特长,一身品质,力求通过六年的导师指导,使每一位学生至少掌握一个特长项目,使每一位学生都养成良好的品德与习惯。这种长期的、一对一的兼有辅导与育人双重责任的“导学”关系,能让孩子从进入小学阶段开始就找到一位学习生活上给予指导、心理上加以疏导、情感上奉献亲情的导师,让学校的特色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功能惠及到每一个学生,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师资资源的制约,实行导师制必然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一方面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艺、展示自我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必然促使教师学有专攻、立身育人,最终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因此,在长达六年的小学教育阶段引入导师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诚心指导,促进学生个性长足发展

一是因需设岗,落实导师。只要学生有需求,学校就应尽可能满足。当师资条件不允许时,可适当分流。一年级新生入学一至二个月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将他们划分成乐器、声乐、球类、书法、阅读、数学、科学、计算机等不同的兴趣人群,根据教师的配备情况建立一年级新生导师备选队伍供双选。一方面要确保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其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另一方面对特殊儿童要予以特别的关注,如残疾儿童,他们由于身体残疾或智力障碍,心中往往留有深深的心理阴影,对于这些学生,学校可以安排那些善于做心理辅导的教师担任导师,便于及时疏导和矫正,力求通过六年持续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是他们变得自尊自强,阳光向上。

二是坚持双选,适当流动。通常一位导师可带五到十名学生,年富力强、学有专攻的教师可适当放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导师队伍组建和学生兴趣调查等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便可以进行师生的双选工作。当然,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自主能力较弱,也可以请家长协助参与双选。通过师生双选,可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明确导学的责任意识。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自主意识的增强,以及个人兴趣的变化,对要求更换导师的学生要尽量满足,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个性成长和个人特长的发展。

三是相对固定,一岗双责。一名导师所带的几名学生在小学阶段相对固定,无特殊情况不作变化,以确保导师对学生个人的个性发展、成长历程了然于心,有针对性、有系统性地完成好特长培养与个性引领双重责任。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由一年级时偶尔不完成家庭作业,发展到中高年级养成不做家庭作业、作业拖拉的坏习惯,最终沦为“后进生”,着实令人惋惜;也由于留守儿童是隔代教育的缘故,少数学生渐变成在家自由散漫、言语忤逆的“坏孩子”,成为爷爷奶奶的心头之痛,学校德育的遗憾。建立导师制后,学校把一个孩子六年的发展责任交给导师,学生的得失荣辱成为导师教育实绩考核的一部分,其有义务教育好所带的每一个孩子,也有权利享受孩子成长的快乐以及由此带来的个人荣誉与经济实惠;作为小学生,在学校则多了一位可以倾述心语、可以获得关爱、教诲的“亲人”,于是若干个导师与一群孩子结成的一个个成长共同体,激励着他们不断进取,勇创佳绩。

四是诚心交流,建立亲情。导师不仅是学习生活的指导者、个性特长的培养者,更应是小学生心灵的呵护者,且尤以后者为重。所有导师要俯下身来,倾心学生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做他们健康成长的守护神。坚持实施导师制一年后,调皮的、怕做作业的学生明显少了,那些在家“无法无天”、言语上顶撞敬老人的“不孝孩子”改好啦……现在,孩子受到挫折往往最先告诉自己的导师,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取得成功更是第一个告诉自己的导师,以期从导师那里获得赞许与力量。六年的导学交心,导师与孩子们将建立一种高于师生情的浓浓亲情,这种亲情是学生们永生难忘的。

三、适度考评,激发导师育人内在动力

为保障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完善的制度和适度考评是必须的。在我校,现有软、硬笔书法导师、器乐导师、科学导师阅读等24位导师,对于他们的导学工作,学校制定了《壮志小学导师工作考核细则》,详细规定了一名导师每天要完成的工作,包括面批作业、沟通交流、台账资料等,把学生学习状况、竞赛获奖与导师的绩效考核挂钩,从制度层面规范管理、公开考评,最终激发导师育人内在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学生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作为孩子们的导师,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以德艺双磬的师德形象成为他们成长的偶像。我校试行导师教育制度以来,教师参与特长辅导和个性化育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一大批书法、体艺、文学等优秀苗子脱颖而出的同时,也把学校特色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位学生,真正实现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城东镇壮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