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寻求正确的答案”背后的思考

  • 投稿Char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604次
  • 评分4
  • 64
  • 0

本刊特约评论 郭红心

2014 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已经花落各家,华裔科学家与之无缘的新闻报道并没有引起社会多么热烈地讨论,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不思考这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彰显着教育的沉重和无奈,更是基础教育改革务必面对的课题。经济学家张炜认为,“中国无论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育提倡的都是‘寻求正确的答案’,而不是鼓励学生按照他们的兴趣创造性地提出问题。”

1. “寻求正确的答案”背后隐藏的是滞后的功利主义思想。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最为直接而又简单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正确答案就是分数,就是名校,就是所谓的“美好”未来,究其实质,正是深入人心的功利主义思想作祟的必然结果。笔者很多次观察和思考中学教师批改学生作业的问题,发现几乎所有教师都要求学生的作业书写要干净规范尧正确无误,否则,一个大大的鲜红的“╳”号便会跃然纸上。事实上,学生的作业真的完全正确能说明的问题是学生掌握了这个题目的解决方法,并不能说明他学会了一种思维方式,更不能说明他的潜能是否被发现尧被挖掘和被激发曰相反地,学生的作业出现了错误倒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可以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便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因此,家长尧教师和学生都要改正一味“寻求正确答案”的弊病,以免课程教学改革成为“纸上谈兵”。

2.教育无捷径,成长需过程。教育与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纵观今日校园,书籍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院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的《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曾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文中列举了一组对比数字,“中国人年均读书0.7 本,韩国人均7 本,日本人均40 本,俄罗斯人均55本”。爱因斯坦关于教育的定义十分精彩,他认为,“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那么,这所谓“剩下来的”到底是什么呢?是高尚的人格,是良好的品质,是宽容的心胸,是端正而又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与人为善的言行自觉……而这一切都应该来源于教育。当我们声嘶力竭地拷问教育的时候,我们很多人忽视了自己大脑里的痼疾——深深地植根于我们大脑中急功近利的教育观,正是这些错误的思想支配着我们每个人——家长以孩子考入名校而自豪,教师以自己的学生考高分为荣耀,学校以高升学率为工作目标,而社会则把学生能否升入名校作为评价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唯一指标,学生们缺少的东西太多太多。

3.摈除素质教育幌子下的教育陈疾。这几年,不少所谓的名校都曾经信誓旦旦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应试也是一种素质”。何为素质?如果强行把分数与学生的素质相连,恐怕也只有用“知识”这个词语来嫁接两者之间的关系了。简单地说,学生的素质或人的素质就是学生的质量,教育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工程,但我们却人为地使之简单化到了极致,把教育的种种内涵剔除出去,让教育的升学功能成为它唯一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此时,教育便不再配称为教育,而是一种赤裸裸的技能训练了——我们的教育把一个个性格迥异尧个性千差万别的尧鲜活的生命个体驯化成为“听话”的“机器”曰学生也不再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而是被用来达成所谓的教学目标的工具,学生也温顺地接受着不是教育的教育——思维上“不敢越雷池一步”,行动上处处循规蹈矩,把全部的眼神凝聚在试卷的分数上,心甘情愿地做教育的“奴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许多年以来教育奉行的重要原则之一,而时下的“快餐式”教育无疑又是对教育的一次致命的冲击。卢梭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教育观,认为“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句话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那么,好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是个体生命健康成长的过程,是孕育希望和未来的场所曰好的学校是什么?是学生独立个性培育和发展地方,是学生朝思暮想的乐园曰好教师是什么?是用自己那棵“树”摇动学生那棵“树”尧用自己的那朵“云”推动学生那朵“云”尧用自己的那颗高尚灵魂唤醒学生懵懂“灵魂”的人!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是我们常说的“钱学森之问”,也是我国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我想,我国的科学家能否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育到底能为公民的积极而健康的生活沉淀什么样的素养,能为社会尧为国家和为民族培养什么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