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课堂的生活气息——以《消费心理面面观》的教学为例

  • 投稿Adam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443次
  • 评分4
  • 71
  • 0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高级中学 袁海艳

【摘 要】学科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文章以《消费心理面面观》的教学为例,论证了教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可行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生活经验;政治课堂;消费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96-02

一、背景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高一学生已经参与经济生活,在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经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以此为教学起点,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政治课堂的生活气息,又能将抽象的理论生活化、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获取智慧、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物价等因素会影响消费,这些因素对消费者而言是外在的、无法随意改变的因素,可称之为客观因素。除此之外,消费还受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这些主观因素是什么呢?

师:(教师随机请起一位同学)你穿的这件衣服是自己买的吗?

生:是的。

师:为什么选中这件衣服呢?

生:因为它的款式与众不同,穿着它不会轻易撞衫(生笑),而且我喜欢红色,红色让我很有激情,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不贵(生笑)。

师:可见,看似简单的消费活动其实是大有文章的,大家消费时都会考虑一些问题,会伴随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这些思维活动反映出个人的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最终“出手”还是“不出手”在很大程度上受这些心理活动的影响。

师:消费时追求与众不同、展示自己的个性是求异心理的表现;考虑物美价廉且适合自己是求实心理;如果跟着潮流走,看别人买什么自己就买什么则是从众心理;如果出于炫耀而一味消费名牌则是一种攀比心理;偏好某种颜色款式等是偏好心理,还有求安心理等。其中,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对消费行为有着广泛的影响,如何看待这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呢?

(学生阅读教材第20-21页的内容,分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讨论成果展示)

第一组: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是跟风随大流;有的起积极作用值得提倡,有的起消极作用不值得提倡;要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列举的事例有:当前的低碳消费热、全民健身热等对社会及个人都有利,值得提倡;对于中学生而言,若盲目从众吸烟酗酒等消费则不值得提倡。

第二组: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要考虑社会的认可和代价;不提倡过分标新立异。举例:张爱玲生前爱穿奇装异服,旗袍外穿短袄被近几年的流行时尚借鉴;多年前赵薇的军旗装事件。

第三组: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是从众攀比;这种消费心理不健康,不值得提倡。举例:莫泊桑的《项链》,中学生压缩吃与学习的支出一味追求名牌商品的现象。

第四组: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是讲究实惠;评价是一种理智的消费,但过度求实则不可取,不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态度是值得提倡。(学生议论纷纷,教师示意发言的学生坐下并维持课堂秩序,让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言)

生1:第四组对求实心理的分析是自相矛盾的——既然有不利之处,就不能笼统地加以提倡。

生2:我觉得他们尽管找出了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但没有真正理解。讲究实惠不代表不消费,不一定就制约消费。(学生鼓掌)

师:大家的讨论很有效,其实第四组同学把求实心理与过度节俭混淆了,没能准确把握求实心理主导消费的特点。但是,第四组同学知道过度节俭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且知道消费对生产有拉动作用,说明他们动脑筋了且知识面很广,这一点值得肯定。他们告诉我们要适度消费,不是吗?(学生鼓掌)

师:大家对四种消费心理的分析很到位,列举的事例也非常贴切,如何对待这四种消费心理,送大家几句话。

多媒体显示)“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标新吓死人,虚荣攀比活受罪,理智求实乐融融!”

【课堂练习】(多媒体显示周杰伦代言的优乐美奶茶广告图片)商家利用公众人物做广告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_____心理。有的学生回答从众心理,也有的回答攀比心理,教师给出答案是从众心理。

师: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都有盲目从众的特点,但二者的区别很明显,从众心理是受别人的影响照本人的行为去做,而攀比心理重在“攀”字,何为“攀”?

生:攀肯定有向上的意思。

师:对!所以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的重要特点就是“向上看齐”,即低收入者向高收入者看齐,是低收入者向高收入者的模仿,消费的商品超出其承受能力范围。回到刚才的题目,大家都知道周杰伦是高收入者,但忽略了一个问题,难道一杯普通的优乐美奶茶咱们普通民众都承受不起吗?(学生会意地笑)

三、教学反思

《消费心理面面观》这一目的内容在第三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四种主要消费心理的评价涉及一些哲学思维,由于高一学生尚未系统接触有关的哲学知识,所以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找准切入点,化繁为简,努力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做到通俗易懂,让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并掌握知识。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下方面:

1.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是教师引入新课,还是学生的举例分析,都没有脱离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教学素材的选择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理论知识的分析不乏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及师生互动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课堂气氛活跃且不乏实效。

2.正确处理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分析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时,学生的发言不仅引起大部分人质疑,也大大出乎笔者预料,于是顺水推舟让其他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圆满地解决了这一意外,而且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分析,充分利用这一生成资源成功地为后续教学打下了基础。

3.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意识。教学过程中对四种消费心理的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加强与同组同学的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借鉴,加深理解,完善答案。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出,无论哪一组学生的发言都不是个人理解的成果,都包含了小组的集体智慧。

4.对难点的讲解比较到位。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有一些共同点,二者的不同点就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笔者先以课堂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掉入“陷阱”,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对“攀”字的理解分析二者的区别,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