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小学生习作“凤头豹尾”的艺术

  • 投稿呐嘟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229次
  • 评分4
  • 44
  • 0

文/蔡泽昌

宋朝谢枋得编的《文章轨范》谈到:“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矣。”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意思是指文章开头要精美,像凤头,亮丽夺目,引人入胜;主体要充实丰盈,有理有据,像猪肚;而结尾要像豹尾,响亮有力,清音有余。用这样的尺度来衡量小学生习作,旨在创新习作教学,避免学生写出“虎”头“蛇”尾的作文。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经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的习作想象之翼才能够慢慢张开,自然学会详略取舍,遣词造句,蓄势待发,下笔有神,写出枝繁叶茂的锦绣文章。

一、学生习作“虎”头“蛇”尾的模式化剖析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习作的毛病之一是虎头蛇尾,这已构成一种习惯模式。清代文豪李渔在所著的《窥词管见》一书中谈到:“如不能字字皆工,语语尽善,须择其精华所萃处,留备后半幅之用”。从审美上讲,“虎”头“蛇”尾的作文显得形体不匀称;从功能上讲,小学阶段记叙文前半篇“虎虎生威”而后半篇却“金蛇狂舞”,那么,习作的感染力、冲击力便大打折扣。小学生习作“虎”头“蛇”尾的模式化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半途而废。习作如同爬山不可半途而废。从习作态度上讲,有的学生前半篇“绞尽脑汁”侃侃而谈,洋洋洒洒开头,“猪肚”主体部分有了其一其二浅尝辄止后,就不再“说三道四”,向纵深拓展提升主题,知难而退。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大自然的启示,有位学生只是描写了“玫瑰花”的美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悟显得苍白肤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相形见绌。

(二)详略适当。习作如同过河。相当一部分学生习作时,“凤头”娓娓动听,浓妆重抹,绕来绕去才接触主题,与主要内容无关紧要的千言万语详写,“飞流直下三千尺”;与中心思想息息相关的只言片语一笔带过,蜻蜓点水。这种不从逻辑角度考虑轻重,只以随心所欲安排详略的做法必须杜绝。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童年趣事,有位学生回忆了童年“吹泡泡”的趣事,买泡泡的准备过程写的一波三折,吹泡泡的过程发生的趣事却三言两语描写,本末倒置。

二、学生习作“凤”头“豹”尾的艺术性探索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无定法,一篇优秀的习作的开头并没有一成不变、约定俗成的格式。高尔基曾说:“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作文开头怎么写。”学生习作“凤头”追求别开生面,让人产生一种欲读之而后快之感;而习作“豹尾”则期待能唤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美感。

(一)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贾宝玉掷地有声,一语惊人:“凡美,都必须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小学生习作要出类拔萃更是离不开“理”和“趣”。许多优秀作品的开头无不闪烁着机智和理趣。例如,巧妙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既可以润色自己的文章,达到文质兼美;又能够抒写作者心灵感悟,引发读者赏读情趣。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诚信,有位学生在文章的开头这样写:“有人说,诚信是人生的一本通行证;也有人说,诚信是心灵的一瓶洗洁精;还有人说,诚信是命运的一部交响乐……而我要告诉大家:诚信是金,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小作者灵活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在对比中突出了诚信的重要性,领略了对诚信的独特体验。又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祖国在我心中,有位学生在《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一文的开头独树一帜地运用拟人加排比的修辞手法,诠释了“美丽中国梦”的内涵与过程,反映了对梦想成真的希冀:“你那一弯常绽的笑靥,在我的心中悠绵起伏。在我鲜为人知的梦里,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你永远引人入胜!张望成日出日落,张望成月升月沉,张望成树枯树荣,在苦难中挣扎过,在呐喊中复活过。”实际上,学生习作想得高分,就要精心雕琢“凤头”,使读者(阅卷者)一见钟情。学生习作开头要脱颖而出,既要有意识地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要厚实自己的知识积淀。

(二)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文的结尾就应像一杯香茗,令人回味无穷。“凤头”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豹尾”也能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古人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学生习作的结尾方法虽然如过江之鲫,但是关键要有经得起咀嚼的内容,可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止”的境地,不能无病呻吟,应该画龙点睛;不能喧宾夺主,应该有的放矢;不能千篇一律,应该百花齐放。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祖国在我心中,有位学生在《走复兴路,圆中国梦》一文中,运用了首尾照应法叙述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提醒你,提醒我:我们拥有个名字叫中国……”著名歌手张明敏演唱的《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充满了对中国的自豪和崇敬。我们,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我们共同托起了一个梦——那是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是中华子孙的强国梦。

结尾:“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喜玛拉雅山,峰峰相连到天边。古圣和先贤,在这里建家园。风吹雨打中,耸立五千年。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经得起考验……”还是张明敏演唱的《中华民族》憧憬着中国梦。看吧,复兴之路就在前方!让我们翻开气壮山河的新篇章,扬起惊天动地的新步伐,迎着旭日东升,为中华民族之复兴呐喊!

小作者先在习作的开头提出中心,开篇点题,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凸显了文章的主旨。作者运用了细致的描写,读者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文章的意蕴得以深化,体现出作者对“走复兴路,圆中国梦”思考的具体性与独特性。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小学生习作“凤头豹尾”的技巧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在习作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作者单位:福建漳州东山县陈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