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摄影艺术与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

  • 投稿丽茗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980次
  • 评分4
  • 26
  • 0

伊飞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4年河北农业大学社科基金项目(SK201408-3)的研究成果。

今天,在全世界的许多国家,摄影教育已成为常规的国民教育。我国的摄影教育始1930年的上海松江女子中学,是由我国摄影记者朗静山先生开设的,其摄影课程开创了摄影教育的先河。如今,高校的摄影教育得到迅猛的发展,学校的重视程度也大大提升。如在中国人民大学摄影专业,拥有着两亿多元的专业教学设备和8万余平米的专业实验室,为摄影艺术教育提供了充足教学设施和设备。无论是摄影专业的学生,还是选修摄影课程的学生,对于摄影的本身,都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清华大学作为艺术教育开设的摄影选修课,是全校所有选修课程中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而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拍摄照片,在校园里,随处可见手拿手机的学生在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点点滴滴。

摄影艺术是认识和反映社会现实及自然现象的形象化手段,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接在一起的文化艺术。在当今数码相机高度普及的条件下,摄影操作技巧已被大幅度简化,而决定摄影作品艺术水准高低的最为关键之处则在拍摄者个人的审美素养和艺术眼光。摄影科技的进步更突显了人对于审美的差别,若要拍摄出比他人更好的作品,必须具备远远高过他人的审美素质。高等学校开设摄影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专业摄影家、暗房技师,而以美育为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

经过多年的实施和总结,我们认识到摄影教学及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本文将做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1 摄影教学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摄影的过程是借助色彩、布局、构图等结构形式来组织画面的形式美和整体效果,来传达艺术构思,表现题材内容。只有进入审美、创作中,主动地去发现,选择内部结构,调整各物体诸因素之间的相关联的方式和结构状态,才能转换成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才具有了审美意义的属性,才具有了承载或传递某种情感的属性,因而,摄影艺术是拓展艺术意境的一种艺术形式。

从摄影创作到摄影欣赏,从对焦取景到画面构图,从光影到色彩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光影、色彩、线条、形体等视觉要素和人、景、物等视觉形象中发现美感、秩序和意义,利用所有机会来训练、培养学生的视觉感受力,使他们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美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英国的诗人布莱尔就曾写下“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的诗句,也就是说自然中的任何事物,哪怕是清晨一颗晶莹的露珠、秋风中飘散的一片落叶、迎着冰雪盛开的小花……虽然它们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是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感受美的心灵,就能感受到它们散发独特的魅力和美感。我们的摄影艺术就是要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这样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都有这样一颗能够感受美的心灵。

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对象是人、自然与社会,每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都传达了作者不同的的情感和思想,表现了作者不同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摄影教学手段,以美的作品、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为特点,从情感上打动学生,感之以形,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实现对美的事物从感知到理解再到欣赏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是赏心悦目的,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不仅给人以视觉的美感,更会给人以心灵的启迪。照片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其直观性使得摄影作品深受人们的欢迎,不管读者的文化水平的高低和语言是否相通,都能读懂,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

在风光摄影拍摄过程中,同学们在赞叹大自然的秀丽、壮观之美时,可以用光影抒情,用色彩表意,对于大自然的光线美、色彩美、造型美、线条美、节奏美、流动美,通过画面倾诉自己对自然的诗情,赞颂山河的壮丽,咏叹天、地、人的和谐。在拍摄纪实摄影作品过程中,同学们通过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时,可以引起对自身的反思和与社会的共鸣,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通过镜头,大学生就会学会使用一种新的标准、新的方式、新的目光去观察世界、感悟世界的美。

2 摄影教学有助于培养、提升大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当端起相机面对纷繁无序的、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时,就要思考拍什么,即使面对已确定了的拍摄对象,也要判断何时按下快门:拍摄距离、方向和高度的改变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将被拍摄的照明由侧光改为逆光,景深由小变大,将出现怎样的效果,而这个过程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越丰富,就越有可能在作品中创造出新的主题,新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效果。想象力并不是超人和艺术家才有的特质,每个人都存在着想象力开发的巨大潜力。想象思维是摄影艺术创作和拍摄活动的根本思维方式,学习摄影将能有效地开发和培养人的想象力。

有人说:“摄影的艺术就是观察的艺术”,只有具有与众不同的观察力,才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学生通过摄影的创作,通过镜头去感知、去判断、去观察,从而发现事物深藏的原生美,发现稍纵即逝的瞬间美,猎取时间长河里的逝去美,塑造空间坐标的立体美。因为在创作的过程中,为了创作出独有的艺术典型,从司空见惯的日常事务中平中见奇,发现人们所未发现的东西,需要学会用眼睛去观察事物。从摄影创作到摄影欣赏,从对焦取景到画面构图,从光影到色彩等。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光影、色彩、线条、形体等视觉要素和人、景、物等视觉形象中发现美感、秩序和意义,利用所有机会来训练、培养学生的视觉感受力,使他们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摄影艺术可以极大地训练和提高人的观察力。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同样需要创新。一副优秀摄影作品往往是创新思维和拍摄技巧完美结合的产物。摄影可以将事物的原态记录下来,但不意味着生搬硬套,摄影能够表达人们的想法,需要富有新奇的创意和构思。这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对摄影作品的评判能力,实现摄影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运用摄影艺术独特的视觉语言创作出富有个性的摄影作品。

3 摄影教学有助于培养、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摄影艺术教育也十分注重对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艺术不光是学理论,最重要的是要亲自动手去做,去感悟、体验艺术,让学生把摄影艺术教育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一种文化经历,而不是简单的一门课程。

摄影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仅要了解基础理论,还要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大学生的每一次拍摄活动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根据创作主题的要求,首先要选定拍摄主体,观察并选择适当的光线,确定光圈、快门的数值,并在取景对焦等步骤进行之后完成拍摄,有的甚至还要经过暗房操作进行冲洗胶卷和放大照片,这样才能完整的进行一次拍摄活动。摄影创作就是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和全身心投入,能够熟练实用各类型的相机、掌握各种拍摄方法和技巧,边学边用,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能力。对学生而言,大量的拍摄实践是提高摄影艺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培养高素质、动手能力强的应用性人才的需要。而摄影课程提供了一个实习的机会,摄影艺术教学不同于高校一般理论课或专业课的教学方式,摄影教学是艺术与技术的集合体,学习摄影就是要学用结合,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动脑、用心、动手的实际能力,并通过实践采风,专题创作,参加摄影比赛,参观摄影展览等实践环节,准确使用的操作要领,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摄影艺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交流人们的思想与情感,有力地增强了自我表达的内涵。首先,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网络虚拟空间如QQ群、论坛、博客等共同探讨摄影,让从事摄影教育的教师们和热爱摄影的学子们互相交流,针对自己在摄影学习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共同探讨,共同解决,从不同的声音中愉快地学习摄影,从而感受到学生们对学习摄影的执著和热情。其次,可以通过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在大学生中已形成较广泛的摄影爱好者群体,大部分的高校都成立了学生摄影协会或摄影社团,并经常组织外出拍摄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游历名山大川,观察风土人情等摄影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人际沟通能力,而且让大学生们更加关注社会,增强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因为一个人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思维都是相当有限的,倘若有人要拍摄一个有主题、有想法的题材,通过相互交流都得以升华。交流的目的就在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扩大了学生作品的交流面。摄影教学的这种趣味盎然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视觉愉悦中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可以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红业.摄影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J].文教资料,2014,4.

[2]刘文奕.摄影教育与人才素质培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

[3]杨光.摄影艺术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5.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