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一言一事总关情

  • 投稿天蝎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919次
  • 评分4
  • 61
  • 0

文/陈 泠

【摘 要】 新课标对于小学阶段学生写作能力所应达到的程度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作文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事实学生却很难表达真实的情感。本文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注重生活中的积累,和如何让学生产生身心体验,表达自己真情实感入手,探讨了言由心生,写真情实感的教学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观察能力;积累;表达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中高年级最为关注的就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重视习作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是想通过教材语段和篇章的教学作为范本,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表达方式,能够掌握不同文体和题材的写作方法,所投入的精力却往往与实际效果不相符。学生常常丧失对写作的兴趣,不能通过习作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说,写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普遍薄弱并亟待提高的技能。特别是不少学生面对各类题材和主题的习作要求,常常无法组织自己生活中的素材,最后写成的文章假、大、空,成了学生对生活的虚构和杜撰。面对这样一种学生习作的错误趋势,我们更要结合新课标对于教师习作教学的要求和语段阅读教学方向的把握,鼓励学生写出生活中的真事,表达自己感受体悟的真情,做到“以我手写我心”。

一、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语文教学的写话训练中,我们就不难发现教材中所涉及到或者是单元内组织的主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例如一年级上册中,语文园地的写话就涉及到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我该怎么办?”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标和教材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引导方向是表现生活中的真情、真事和真人。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场景进行观察,这本身也是语文学科性质的一种表现,即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基于这样的学科特性,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就应该更加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做到通过习作表现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1.注重作文训练与日常积累间的联系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周共有两课时的作文课,那么对于单元习作来说,共有四课时的作文训练时间。但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仅仅依靠这四课时,对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是根本不够的。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整合单元内的习作训练点,注重作文训练与日常积累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小学阶段每单元组课文都有一个相应的主题,全组多篇课文都是围绕同一主题组编在一起的,学生在每组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掌握该主题相关的素材,积累相应的词汇,或了解不同体裁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而单元组语文园地中的习作主题,往往也与该组课文的主题有一定的联系,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本组文章的学习,语文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完成该组单元习作。包括词汇的积累、写作方法的学习、表达方式的训练和口语交际的训练等等,便于学生在面对单元作文时能够有抓手,知道如何面对习作主题,组织写作素材。

例如,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关于祖国人文风景的,其中第一篇《泉城》写的就是泉城地灵人杰的盛景,可以说这样的编排体现着编者的用心,学生能够在课文学习前后收集或者亲自去体验泉城美景景象,能够将课文的学习与生活中实践性的资料收集和感官的亲身体验相结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设计学生的课首三分钟口语交际内容,让学生交流和分享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如文字或照片、视频等等。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学生组织本组习作素材时,能够产生更为真实和尽量贴近文本内容的体验,打开思路活学活用本课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场景描写的手法,用来表现自己所见到的景观。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自己亲眼所见的美景并不少,但是缺少可以模仿或灵活运用的方法,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分享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多角度认识课文所描写的景象,使学生对文本所描绘的景观有更贴近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描写,再提炼写作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扎实透彻的掌握写法和表达方式,因此学生通过本课所学习的写作方法就能够很好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就能够避免写景作文中学生缺乏真情实感的虚构“怪圈”。

2.训练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对于语文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新课标中就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有着系统的训练要求和目标。即从看图写话开始,就能够关注图片内容,说清一件事,逐步到能够观察多幅有内在联系的图片。其目的就在于充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形成“观察——表达”的思维模式。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有许多语文教师却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观察能力当然主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表达;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甚至连观察能力都不再重要了,因为作文中并不涉及到观察。这是完全错误的认识,可以说,观察能力是任何年段学生表达能力提高的基础,观察能够引起思考,才能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记叙文写作训练来说,不论是写一个人或是写一件事,我们的学生最欠缺的都是细节的描写,而细节描写能力的薄弱并不像有些教师所想的那样是因为学生的词汇匮乏,缺少文采,其问题的根本往往是来自于学生根本就没有仔细的观察过自己要描写的对象或要描写的事物。因此学生只能用泛泛的语言去虚构一个完整的写作对象,既没有细节又没有真实性可言。

(下转第65页)

(上接第64页)

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时,不难发现本课中涉及到大量对于人物神态和动作的描写,这也是通过本课需要教给学生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如何才能够让学生掌握这种表现人物的方法?不仅仅是对于这两种表达方式的教授,而是要教给学生怎样去观察人,即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训练。如文中的主神宙斯,在作者的第三人称视角,用了“大发雷霆”个词,许多教师教师仅仅是在教学中训练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诚然,这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训练点。但是想一想,为什么在写到宙斯时会用到这样一个词语呢?这来自于对人物描写的精准把握,即在对人物进行描写时,有先入为主和整体入手的特点,宙斯是众神中的首领,因此他的“发怒”,绝对不同于一般的愤怒,他充满威严,不可违背,因此才会用到“大发雷霆”这个词语。抓住这样一种人物描写的观察、写作规律,能够更便于学生在写作时组织描写语言,避免盲目或失去条理。由此可见,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去提高。通过观察,学生能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避免词语的生搬硬套,人物描写的假大空,作文人物的过于虚构缺乏真实感。

二、注重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

“体验”往往是真实感受的源泉,具备对于生活丰富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够使学生的作文更加发自内心,避免虚构。那么体验从何而来呢?

1.丰富的语文活动

学生的语文水平不仅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生活,语文课堂是延展的,不仅仅在课上的四十分钟,课文中的一字一句里,更在生活之中。教师要善于组织丰富的语文活动,来帮助学生产生体验。在引导和教给学生表达自己亲身体验的方法,这样的习作既保证了真实性,又能够生动有趣。

例如四年级中涉及到对场景描写的作文,需要学生具备表现活动场景的能力,许多学生没有对于“活动”的认识和概念,往往只停留在“运动会”这样的过于大型,缺乏个人细微体验的活动之上,而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这种大型场面的描写是非常有难度的,别说是学生,就是教师本人做一篇下水文,也很难保证精彩。因此教师就要善于帮助学生制造“素材”,比如搞一次语文小游戏活动,可以分小组来进行,便于学生分别对人物和其活动进行描写,教师还可以在游戏活动结束之后就引导学生先来进行口头交流,指导学生做好交流,再进行写作,这样的习作真实、生动,能够充分避免学生虚构内容。

2.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生之所以喜欢虚构作文的内容,杜撰情节,往往是因为对习作的主题没有“感觉”,即不能引起学生内心的触动,而作文教学绝不是封闭的教学,例如写“最难忘的一件事”,教师如果仅仅靠一张嘴说教如何写好这件事,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即使语言再美的作文,我们也很难保证不是虚构的。但是如果教师鼓励学生带来一张珍贵的相片、一份珍惜的礼物或者唱一首自己难忘的歌,把这些关于难忘的事的记忆与其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真正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那么学生自然愿意去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情感,这样再组织语言完成的习作,比然真实而富有感染力了。

由此可见,要引导学生摆脱虚构作文的误区,就是要帮助学生在写作或组织素材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只有通过对生活实际的观察积累、注重体验和表达分享,才真正能够解放孩子的心灵,使其写出自己真正的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义庄小学)

上一篇: 习作教学的尝试
下一篇: 纸浆迸发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