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

  • 投稿不懂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625次
  • 评分4
  • 79
  • 0

文/曹晓建

【摘 要】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良好道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道德,就必须使教学建立在小学生的生活基础之上,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切入点,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由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存在多元化、复杂性,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影响了小学生德育的培养。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针对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解决不足之处进行了重点阐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优势及不足;措施

一、前言

为了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次改革的突出特色之一是要求所有学科尽可能的回归生活,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领域来设计教学过程,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际问题中去,让其在交往、讨论的过程中不断认清自我,认清社会,从而对自己和他人形成基本的认识和观念。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来说,新课程标准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道德必须要产生于、内在于社会生活中。人都是社会性动物,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因此在新课标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在小学生的社会生活中展开道德学习,并将学习的结果内化于小学生的生活中,求让儿童的学习过程回归生活,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

儿童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自然人,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现实社会里,儿童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都会影响到儿童的品行、见识和修养的发展,儿童品德的形成蕴含在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儿童进行德育教育,必然离不开现实的生活,这也就决定了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应该生活化,因为学习源于生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设计思想,打破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活动与小学生的生活点点滴滴联系起来,不但学生对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因此这种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出发,为学生创造相似的生活情境,通过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来丰富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并从中得到生活启迪;二是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的交流多,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提问的方式,关注和反映儿童生活的真实性,真正引发小学生内心、真实的道德情感。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足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还存在部分小学,其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停留在理论层面,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小学的品德和社会课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即小学生每天在都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可是他们的学习和教育背离了现实生活逻辑,根本就没有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生活的丰富性,长此以往,小学生难免会对德育教学产生疲倦、厌倦甚至逆反的心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理念落后

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素质教育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仍然采用机械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只是单纯的将理论知识强灌输给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学生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考试。这种刻板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它束缚了孩子的天性,只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阻碍孩子的创造性学习思维发展,更不用说要全面发展学生了。

2.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细节捕捉不足、指导方法不当

作为教师要有一双敏锐、智慧的双眼去挖掘和利用课堂上每一个可以用于教育的细节。有些教师也采用了生活化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课下主动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但是教师却没有及时指导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也没有仔细研究学生搜集资料的价值有多大,有没有一些负面资料,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在课堂上进行小品的表演或者是模拟采访的活动方式也是生活化教学常采用的两种方式,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预先设定好生活情景,展开的也只是生活的表象,并没有深度挖掘其中的含义。例如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一课时,教师先让担任记者角色的学生按照预先设定好的问题进行采访,然后教师针对结果进行收尾,并对学生的表演过程进行简单的总结:如表扬学生的精彩表演,然后说明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等这些表面的评语,教师却没有留意到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表情、动作和语言等,并没有深入挖掘其中的含义,看似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但还是有很多机械思想在里面,因此要想真正做到生活化的教学,还需要教师自身不断提升教育素养。

三、改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中不足的措施

(一)转变教学理念,让课堂回归生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作为小学德育培养的教师,应该重新审视本课程的特点和自己的岗位定位,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彻底摒弃那种“教科书”的习惯,让课堂教学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回归小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小学生通过自主实践、自主体验,自主感悟,从而真正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奠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进行《友爱残疾人》教学活动中,在上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到大街上,去认真观察一下周围的残疾人,然后收集一些与残疾人有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汇报,在这时教师可以以“你想为残疾人做些什么”为讨论的话题,并有意引导学生在大街上的所见所闻进行自我反思,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其发言中对其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真实的生活体验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记忆,还能够从内心唤起学生对残疾人的真心关注。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真实感受

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比较脆弱,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自我调节能力不够,就会出现抵抗的情绪,如果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产生了抵触的情绪,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很难展开教学活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一举一动,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真正呵护每一位孩子的心灵发展。例如在学习《保护环境》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合理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该课堂的知识和积累生活经验。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整个教学内容设计为剧本的形式,并组织一些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简单的排练过后,然后专门抽出一堂课的时间进行演出,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等在表演结束后,对于那些表演出色的学生,教师要进行表扬,多多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更好的让其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以生活为切入点,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点

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练习都很密切,因此教师要以生活为切入点,从生活中寻找教课的素材,用生动的例子或者是生活情景展开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合理购物ABC》中,教师可以采用模拟表演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超市购物的生活情景,以购物活动为主要线索,真实再现学生生活中购物的情景。首先挑选愿意扮演超市的营业员、部门经理以及顾客的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成整个购物活动,然后再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评论和讨论,先由其他的学生对这些表演的学生进行评价,然后扮演“营业员”、“顾客”、“部门经理”的学生进行互评,评价整个过程中的购物行为,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统一点评,针对学生出现的不足教师进行正确指导,并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做法。这种亲身体会的学习经历,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物,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从而使学生真正明白如何做才能成为一名文明的顾客。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课程,更是一门教学艺术的德育课程,小学生是未来国家的新希望,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势必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建设,因此作为德育教师,我们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努力钻研教材,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新课标标准要求的目标,不仅追求教学质量,我们更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打造出专业的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模式,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潘茂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9)

[2]杜肆贰.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3)

[3]吴林龙.论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心理特点依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7)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上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