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议古诗词阅读指导

  • 投稿LeeJ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513次
  • 评分4
  • 93
  • 0

文/徐敏华

璀璨夺目的古代诗词,宛如一股甘甜的清流,滋润着现代文学写作的百花园。现今有成就的有影响作家 ,大都得益于古诗词的艺术营养的滋补。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体之一。我认为指导学生阅读古诗词,应把“写作指引”放在重要的位置。虽不强求学生像作家那样把文章写得诗情画意,但却要把古诗词的阅读和学生的写作融汇在一起,指导学生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领悟其内涵,吸取其精华,取意翻新,融诗入文,写出具有某些特色和一定诗意的文章。方法如下:

一、给学生指出一种阅读感悟古诗词意境的方向,指导他们练写“读诗文”,做到“传虚成实”。

做法是:(一)品读想像,启发学生在读诗词时口述“赏析文”。即在学生读诗的的过程中,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领悟式的意象,捕捉诗的美点,“神游瞬间”,想出“三言两语”,然后择其一二人口述,最后由教师综合理顺。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我全然不讲,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只提问:直上青天的“孤烟”是直的,可见景物的单调和大漠的广阔无边;映入“长河”的“落日”是圆的,可见景物的壮丽和打磨的平旷。如果把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融汇在一起,加上“直”和“圆”这两个形容词,你是否想见祖国边塞雄浑、壮丽、开阔又有点荒凉的景象呢?学生起初摇头,但“悟”一阵子之后便心领神会,说道:“‘大漠孤烟直’”,初读时觉得没什么感觉,但仔细想想,好像减了真景。这样读、想、品,古诗词的意境可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日积月累,学生可由“口述赏析文”到动笔写有一定质量的“赏析文”。(二)扩展想像,把古诗人锤炼创造的艺术画面扩展、补充、描绘出来。如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就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积累,想像补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画面:竹林外绽放着三两枝桃花,春天的江水中几只鸭子在自由地嬉戏。

二、给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感兴趣的情境氛围,指导学生依古诗词的意境进行“构思与形象的再创造”。

为了创设情境,我常常在学生读诗的过程中,选定“参照文”,让学生将诗与文比较阅读,悟出情境。例如:学了古诗词中的“思乡诗”之后,就选定报刊上的“乡情类”散文和《枣核》,让学生比较鉴赏,并且,在学生读诗读文体会诗文所创设的“情景”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同一景物和主题,古诗词是怎样写的?现代作家是怎样写的?如果你写类似的题材,应该怎样构思和表达?这样,就把“古诗词”“现今散文”我的“写作指引”一起摆在学生面前,为学生的接收机制创设了一种有利于感兴的情境氛围,学生觉得有“兴”可起,有“感”可发,有话可说。常将古诗文和现代散文比较阅读,体会古诗词意境的凝练,现代散文意境的开阔,进而构思想文,写出各具情态的文章。

三、给学生指出“用诗”的具体方法,引导他们“融诗入文”,写出清新优美的文章。

俗话说:读诗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如果只读诗,不会“用诗”,那就只能成为徒有空名的诗呆子,其思维必定不能“开窍”。因此古诗词阅读中的综合运用是读诗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现归纳出以下几点,供参考

(一)指导学生引古诗入文中。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后,常喜欢引古诗词来装点美化自己的文章。如写“友情”,常引“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写“思乡”,常引“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等。二要把古诗词放在行文的关键之处,使文章得立意升华到新的高度。

(二)启发学生用古诗词句做文章题目。(1)以“模式文”引路。“模式文”的来源有二:一是借助学生的发现。部分学生能在课外阅读时收集一些以古诗词为文题的文章。如《此时无声胜有声》《近水楼台先得月》《月是故乡明》等。我把学生收集的文章“为我所用”,既弥补了我的阅读空白,又因为它来自于学生,更能激起班级阅读诗文的兴趣。二是自己也收集几篇。如《春江水暖鸭先知》《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等。所有这些文章在“抛给”学生之前,有重点的讲解几篇,以触动他们的思绪,激起他们模仿创作的热情。学生说:“这些文章犹如我们读诗习文路上的珍珠,吸引我们弯腰拾起,进而登堂入室,步入创作的殿堂。”(2)用“比较法”择题。写田园风光,我把“美丽的小村”、“小村即景”和“小桥流水人家”等文题教给学生,让他们决定取舍,明白以古诗词句命题,其意境的明丽。写“拒贿”、“清廉”,不用“廉政爱民”作题,而是引导学生取“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唐诗;写好人好事,不用“校园处处有雷锋”“雷锋在我们中间”这类旧题,而是启发学生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文题。

(三)引导学生融古诗意入文中。我曾以《鱼塘漫步》为题,要交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融入一定适量的古诗词意境于文中。结果发现不少学生写得很有诗意和特色。其中一篇有这样的描写:“我们沿着鱼塘漫步,只见那惊起的白鹭绕鱼塘低飞一阵之后,又很快地向湖心飞去,鱼塘岸边,栽种着杨柳与桃树。那嫩绿的杨柳枝在春风中摇摆,那被风卷起的桃花,在鱼塘上空飘飞翻卷之后,又落到明镜般的水面上,仿佛洒向鱼塘的红色雨点——我们正看得入神,忽然,倒映在水里的天光云影,红花树影晃动了起来——原来是管鱼塘的老伯登舟下鱼塘了。”这段文字,学生把“西塞山前白鹭飞”“天光云影共徘徊”等古诗词的意境熔于一炉。——古诗词的艺术陶冶,可使学生的文章显出清新秀丽的色彩。

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如果只引导学生死记硬背古诗词,那还只是一种低层次的阅读;要使学生的读诗活动向高层次发展,还得指导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品味、想像、使诗意“渗入”其心田,进而“取意翻新,融诗入文”,写出新颖独特的文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周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