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衔接得法教学得益

  • 投稿离歌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595次
  • 评分4
  • 22
  • 0

文/贺欣新

【摘 要】中学数学与小学数学教育这两者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认真分析并研究这些差异,如何实现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就成为了摆在诸多中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遵循思维发展规律,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中小学老师加强交流,融洽的师生关系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初中数学;衔接;教学方法

从小学进入初中,新知识的增加引发了许多新的变化。受到课程内容、学生思维方式等不同因素的制约,中学数学与小学数学教育这两者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可是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却很容易忽略这些客观差异与联系,各自局限在自我教学的课程中,导致小学数学教育与初中数学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无法做到有效衔接、产生了严重的脱节现象。而这种脱节使得不少学生感到很难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因此,如何有效排除这样的现象,笔者做出以下思考。

一、聚焦现实,直面教学现场

中小学数学教学难以衔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其一,心理和学习环境的改变。其二,学习目的不明确。其三,教师管理方法的改变。由模拟葫芦画瓢到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其四,家长督促力不从心。很多家长能很好驾驭小学的数学知识,但是难以理解初中的教学知识。小学生对父母有强烈的依赖感,但是初中时他们要克服对父母的依赖。其五,教材内容由直观转为抽象。其六,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没有适时的调整。还有最为关键的是: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

二、原因剖析,点击脱节现象

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放”,这个过程是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教学中有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其主要原因有:

小学生的学习多以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为主,只有进入小学高段的学习中才开始逐渐进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为了充分适应小学生学习特征,将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融入课堂故事、课堂游戏、动手实践等组织形式之中,力求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与学的最佳教育效果。但中学数学课堂容量大,可时间有限,多数知识只能一带而过,因此,对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的要求比较高。中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教学方法的衔接方面狠下功夫,找准实现两者有效衔接的最佳契合点。

三、方法重建,探寻衔接策略

(一)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增强方法衔接的过渡性。

1.寓教于乐——抓住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往往显得较为直观、简单、易于理解,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倾向于活泼、生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根本目的在于诱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谋求最佳的学习效果。而初中数学内容与小学数学内容整体比较而言,更为抽象、立体和复杂。与此相适应,教师更侧重于概念教学法或者抽象教学法等教学组织形式,在扩大讲解范围的同时却也很容易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失去学习的真正目的。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现与小学数学教育的有效衔接,不妨适当减缓教学的节奏与进度,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科学而合理的使用小学数学课堂上惯用的教学方式及模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感知初中数学学习有趣性的同时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及效果,这对于由小学顺利融入、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将产生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2.瞻前顾后——加快适应脚步

初中生正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已经开始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喜欢新鲜事物,上进心和好奇心都比较强,但对事物的认知度不够,注意力较差,做事缺乏耐心和毅力,对新的环境需要适应。因此教师应在“过渡期”放慢脚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逐步减少机械记忆的含量,增大理解记忆的比重,在教法上完成小学向初中的过渡。在教学过程中,创建愉快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遵循思维发展规律,实现方法衔接的科学性。

教育实践表明,小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思维为主,他们往往依靠耳、眼等感官器官直接对知识进行分析与思考。为了充分契合小学生特有的学习特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通常会借助实物或者创造熟悉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实现对于知识点的更好理解;可是随着思维的成熟及发展,初中学生逐渐由直观过渡到抽象的思维方式。这时,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认识知识的表面,而更对知识点背后蕴含的本质以及内部联系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及欲望。

(三)中小学老师加强交流,增强方法衔接的有效性。

中小学数学教师应主动、积极地进行相互间的联系与交流,了解彼此的教学方式的特点与要求。初中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并区别新旧异同,从而揭示新知识的本质。

(四)融洽师生关系,加强方法衔接的可行性。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从心理到生理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而这个时期在学习上是属于独立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的时期,感知的有意性有了提高,但不够稳定和持久。鉴于这些特点,教师必须要注意融洽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特别在课内,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说理深入浅出,表达形象鲜明,讲话幽默风趣,使教与学始终处于和谐民主的气氛之中,同时还要多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的事例,用别出心裁的比喻和推理、巧妙的计算方法,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衔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但意义非比寻常。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上仅为个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教学,总结的粗浅感悟与认识,希望能为广大教学同仁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些许实质性的建议与帮助,进而推动中小学数学衔接工作的更好实施与进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祁加萍.《怎样衔接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育》[J].《数学大世界》,2010-03-15

[2]王声平,杨晓萍.《小学与初中数学教育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01-18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