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交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成败

  • 投稿皮皮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860次
  • 评分4
  • 69
  • 0

白凤美

交际法是在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基础上产生的并日益被广大外语教学者采纳的一种新型教学论。但近来由于教学者对语言本质认识的不足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人似乎存在这样一种认识:用了交际法,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交际法确实是目前中学外语教学中比较理想的教学法。但在小学外语教学中还不是成功的关键,成功与否还是由它的先决条件来决定的。

首先,是语言环境。中国的小学生学外语是在远离目标语言群体的环境中学习目标语的。因而,他们的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较弱,并且大多数学校除了在有限的课堂上(一周两节或三节)使用目标语外,日常生活中没有机会使用,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得到足量可理解性输入和连续性学习。Krashen在他的输入假设理论中指出:第二语言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要有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并且是连续不断的。我也可以从我国儿童学习母语的过程中找到根据,儿童掌握语言并不很容易,事实上儿童对母语的基本掌握至少要花三年时间,并且其间成人与儿童交流都用照顾式语言,儿童每时每刻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在交际过程中学习使用语言,而儿童的抽象语言概念的学习要在三岁以后逐步完成。理论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儿童习得语言的几个重要因素是:语言学习的连续性、大量可理解性输入、真实的语言环境。

其次,是学生的学习动机。交际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必要。Papalia认为:“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阅历都受其独特的兴趣、能力、行为、态度和目标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Gardner认为“动机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Me Donough认为:“学习个体的学习动机之差异来源于学习的自愿性、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可见,认识学生主体的学习动机和动矶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外在性动机和内在性动机。交际法教学中,学生所信赖的并不是外在性动机(外在的奖励),而是内在性动机(内在的奖励),这种内在的奖励存在于某言语活动的圆满结束,抑或是该活动本身,该动机可以使得学生产生更为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更为坚韧的学习毅力;而持有外在性动机的学生则可能对刺激本身具有更多的需求。因此,持前一动机的学生其学习精力和注意力可能比持后一动机的学生更集中,学习成绩也会相对稳定持久,当然,这两种情况并非一成不变。倘其动机性要素发生消极变化时,前者比后者更厉害,反之亦然。可是,我们有些从事交际教学法的教师没有正确引导教学对象,正确处理二者间的关系,忽视了教学对象的个性差异,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再次,学习强度也是与成功习得语言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与学习主体对所学语言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注意力融为一体。事实上,语言学习成绩的差异在很大程序上归因于学习毅力和学习程度,而不是学习兴趣。花费的时间越多,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多,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当然,要将它们与学习兴趣截然分开也是不可能的。应该说,施加一定量的学习压力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好方法、好手段,但学习压力过大或过小均会对语言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成功的交际教学法是一种立体化的外语教学模式,其构成要件除了课堂必然还包括课外学习环境,而课外学习的评估手段和效果则更突出地体现在学习强度上,即学习的量化,而量化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以外在压力激发学生主体的内在性动机。

最后,是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作用是多样化的,因为交际教学法的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在特定的真实的情景中扮演各种角色。这就是说,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是其作用充分发挥和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师社会角色的充分体现是角色功能成为影响和诱发学生课内积极参与、课外主动学习的动因。我们常常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这一偏差应得到纠正。

交际教学法真正抓住了语言的社会交际性这一本质,它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但不忽视教师的作用;它重视学习主体的学习动机,却不忽视师生间有关教学的态度、信念和人际关系的连锁性作用;它重视课内真实材料学习的交际法,但并不忽视学习压力驱动下的课外学习。运用交际法教学,认识其语言本质是最重要的。只要认识了其语言本质,交际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就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教学法。

(作者单位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徐寨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