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放飞学生的思维

  • 投稿少林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948次
  • 评分4
  • 66
  • 0

◎房海霞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明确指出“快乐学习能使学生自学不辍,并得到精神满足”。因此,“寓教于乐”、“少教多学”应该是我们一线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字字珠玑,篇篇精华。但却因为它在时间上离学生比较遥远,语言理解的障碍使学生常常对它敬而远之。于是,我时常思考如何让学生走近它、理解它、欣赏它,让古诗词教学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一、兴趣导引,富有情趣

古人云“诗言志”,凡有生命力的古诗均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这些“感”无不与作者的阅历、遭遇、教养、个性以及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有关。了解这些资料将有利于缩短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情感距离,填补由于语言表达的限制而形成的许多空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例如,在教授《观沧海》一诗时,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曹操的资料。借助这些资料,不难发现曹诗有“慷慨悲壮”的风格以及曹操此次北征乌桓是在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之后,作者有着统一北方、进而统一全国的志向。学生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不难体会出诗中所体现的曹操的博大胸襟,自然也能读出曹诗的慷慨悲壮。

学诗,就要对作者的人生基调有所了解,这对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极为有用。如有的学生搜集的关于李白的资料:“由李白生平简介可知,李白是一个豪放、天真又浪漫的人,他极富才华,又非常自负,他的诗也表现了这一点。其中,《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就充分地表达了李白虽在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内心世界中理想的追求。整首诗给人感觉不是阴郁绝望,而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放雄迈的气概。”学生了解了这些背景材料再来学习这首诗,怎能不感情充沛、寓敬佩之情于理解之中呢?!

二、教给方法,乐于探究

现在各种资料充斥着学生的生活,我们要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手头的资料,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理解古诗词,特别是短小简单的叙事诗。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的教学就充分证明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点。学生结合自己积累的阅读经验,基本能明确诸如“要结合注释理解重点字词才能看懂整首诗的意思”,“要多读”,“要把握作者的情感”,等等。此时教师可补充学生没说到的解读诗词的其他方法,比如:诗词的解读还要了解作者创作的特殊的时代背景;也可搜集作者的生平、个性资料及同一时期的作品,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接下来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共同查阅资料、共同讨论。当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读通了一个诗句,就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师的“少教”和学生的“多学”。

三、联想想象,还原意境

诗是语言的艺术,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的感情。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故要欣赏诗歌,必须发挥想象、联想。让学生在品读诗歌、解析诗歌时将精练的诗歌,以诗般精美、流畅的语言,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多变的形式,去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更能将诗歌理解得更加透彻。

例如在教授《天净沙·秋思》时,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诗歌中描绘的画面在脑海中展现出来。我举例说:“假如你喜欢‘枯藤老树昏鸦’一句,那么你想想,这根枯藤是一根什么样的藤呢?树上还有没有叶子?藤是怎样缠绕在树上的?就像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哪一幅画面?乌鸦又是怎样的?”经过学生的联想和拓展,让学生将所想像的画面说出或写出以后,边想诗句所展现的画面,边读诗句,自然感觉就不一样了。这样“想读”之后,学生自然能品味出诗歌的优美意境。

四、品读鉴赏,领悟情感

优秀的古代诗词中,执着而深沉的家国情怀、热烈而真挚的亲情主题、深味人生的理性思索,是我们的文学遗产中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它表现了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对于民族的自豪,对于社会的责任感。比如教学李白的《行路难》,学生解读到了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执着;教学杜甫的《春望》,体味到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教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时捕捉到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急切入仕心情……古诗词中积极、蓬勃、昂扬的感情基调,激励着学生永远追求真、善、美,培养完整的、高尚的人格。因此,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鉴赏古诗词中的美的情感,既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单位 山东省沾化县富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