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外语经济学视角下的高校外语教育

  • 投稿清烨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541次
  • 评分4
  • 70
  • 0

张瑞芳

(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外语经济学把研究外语、外语人的本质以及外语人的能力视为社会经济现象中的一个单独变量,力图通过提高外语人的能力实现外语对经济的助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外语教育应该意识到高端外语人才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大意义,以外语经济学为指导进行教学改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外语经济学;高新技术产业;高校外语教育;高端外语人才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2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049—03

基金项目:1.河南省科技厅2012年度调研课题“河南省国际创新型理工科+外语复合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项目编号:122102310525)阶段性成果。2.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外语经济助推河南高新区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132400410529) 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4—11—28

作者简介:张瑞芳(1981— ),女,河南安阳人。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英语教育。

随着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与发展,外语已成为我国涉外经济领域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产生的外语经济学把研究外语、外语人的本质以及外语人的能力视为社会经济现象中的一个单独变量,力图通过提升外语人的能力有效地消除中外贸易交流中产生的困难,实现外语对经济的助推作用。[1]

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代知识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无论对发展现代化技术还是对促进就业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知识密集、技术发展快、产品更新周期短、学科带动性强等特点决定了其商业运行的时效性和国际交流的必要性,因此,高端外语人才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高端外语人才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近几年来,高新区经济以其高附加值、高回报率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使河南高新区发展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截至2012年4月,河南共有省级高新区10家,国家级四家,这些高新区成为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引擎。作为河南省对外开放的产物,高新区始终站在对外开放的前沿,营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消化、吸收外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这些涉外经济活动离不开外语,尤其是世界性工作语言英语的介入。因此,高新技术企业需要了解国内外市场动态和高新技术的高端外语人才。

首先,高端外语人才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能够担当起对外交流的重任。语言承载着文化。一种具体的语言与另一种具体的语言所承载的东西是有区别的,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社会规范、社会机制和经济秩序等几乎所有的约束、文化以及理性、思维定式、人生观、道德、公平、正义和价值取向。[2]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具备扎实的外语听、说、读、写、译基本功,熟悉对象国的民族特点,并且对其母语国家的有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透彻,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十分具有优势。

除了深厚的语言功底,满足高新技术企业需求的外语人才通常具备法律、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且精通 WTO 游戏规则,具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高端外语人才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能够担当起引进先进技术、创新的重任。目前,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生物及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在这些高新技术中,新的巨大生命力,如新材料、新能源、新方法等无一不大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使企业产品占领市场,从而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引进、吸收外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具备高新技术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并且拥有高水平外语的技术人才,可以看懂最新的外文技术资料,迅速了解国外的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借鉴国际先进技术,为企业研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品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进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目前的高校外语教育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根据外语经济学的观点,学习外语是一种经济投入,其成本表现在学习者为学成这门外语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实物支出;而其效益则取决于学习者学成这门外语之后,是否经常有使用的机会以及由此而获得相应的效益和效用。[3]目前,中国高校外语教育主要包括英语专业和公共英语两个部分,由于这两块英语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培养出的外语人才与上述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相去甚远,而且满足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普遍存在“费时低效”的现象,因此,不满足语言经济学的价值和效益原则。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专家提出了要培养高素质的外语复合型人才,但由于师资、办学条件等诸多局限,大多数院校的人才培养还停留在喊口号上,教学管理混乱,课程设置随意,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2004年,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组从学科规划、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与管理和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对四所院校进行了试评估。结果显示,英语专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科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混乱,教学质量意识不强等。以课程设置为例,大多数高校外语专业依然按照传统的课程模式围绕语言、文学设置。大一、大二开设语音、听力、阅读和综合英语等基础课程,大三、大四阶段则开设英美文学、英美文化、语言学、翻译、写作等高级语言课程。这样的课程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只掌握了英语语言这项工具,由于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在具体的社会实践环节中涉及到怎么使用这项工具时就会处于茫然状态,在求职或实际运用中需要英语与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结合使用时, 便信心全无。近些年迫于就业压力的影响,一些高校外语专业也尝试着按照英语专业技能课加相关专业课的模式设置课程,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英语专业学生选择会计学、金融学等相关专业课程,因为英语专业学生大多出身文科,数学基础较差,辅修这些课程难度非常大,占据时间多,坚持下来的结果可能是英语基础知识没掌握好,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得非常有限。此外,一些学校虽然也设置了经贸英语或者商业英语课程,但由于师资缺乏,形同虚设。

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目前河南大部分学校实行的是学习两年大学英语的模式。所有非英语专业不分学科,统一开设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听、说、读、写、译由一门课程全部承担。尽管我们一直在倡导坚持分类要求和因材施教,但是大部分高校还是沿用传统方法,新生入学后,没有英语测试,除音、体、美专业外,其他专业使用统一的英语教材。这种不分层次的做法使得基础差的学生上课如听天书,疲倦懈怠;基础好的学生感觉在重复学习,提不起兴趣。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听、说能力差,即使在大三、大四阶段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也因为基础英语不扎实使得专业英语课流于形式。

三、以外语经济学为指导,探究高校外语教育

要想培养出目前经济市场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的高端英语人才,高校外语教育应该以外语经济学为指导提高外语人的能力,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外语人才,实现外语对经济的助推作用。

(一)分专业培养高端外语复合型人才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4]然而,由于中国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实行了文理分科,让出身文科专业的英语专业学生掌握科技、军事等专业的知识难度非常大。要想让外语人提升能力,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培养全科“高、精、尖”的通才不太现实。笔者认为应该术业有专攻,分专业培养不同的外语人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对于企业需要的管理、外交、法律人才可以由英语专业培养,主要培养模式可以是“外语+专业”。对于英语专业学生,在大一阶段开设语音、听力、口语等基础课程,考虑到企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和近些年社会用人单位的反映,较硬的基本功为重中之重。因此,在本科初级阶段有必要增加听力、口语的课时量,并且改进授课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听力课程可以摆脱传统的照本宣科的讲授方式,选择同时期的VOA或BBC的即时新闻作为授课素材,使学生听到地道的英语,了解最新的时事。当然这些听力材料难度较大,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极为重要。口语授课教师最好由具有教育资质的外教担任,没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聘请所在城市的外籍人士到学校与学生开展交流活动,这样学生可以最真实地感受到学习的成就与乐趣,增加以后工作中与外国友人交流的自信心。在本科高年级阶段,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为主。翻译、写作能力也是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服务企业的重要素质,同时应加入实践课程。学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取得联系,让学生翻译企业所需材料或写作企业与外资来往信函,这样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成效会更加显著。在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英语专业知识课,如英美文学、英美文化和语言学等课程,向外语研究型人才和外语教育者方向发展。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的技术型外语人才主要由相关热门专业培养,培养模式为“热门专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外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5]

在完成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英语听说基础后,热门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科技阅读和高级写作等课程。有资料表明:世界上70%以上的科学家懂英语,世界约85%的邮件用英语书写,世界电子检索系统中90%的信息用英语存储。热门专业的学生要想在进入企业后掌握先进的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就要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提高自己的阅读与写作水平,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技术人才。同时,高校管理者可以在与高新技术相关的热门专业高年级开设专业英语。专业英语课程与学科密切结合,侧重专业学术交流,培养学生与世界同行专家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既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听、读),也包括表达信息(说、写)和转述信息的能力(译)。

(二)提高师资水平

具有一定专业素养和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我国英语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培养高端外语人才的保障。目前,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都缺乏高水平的教师。现行的职称评估机制不偏重教学、教师培训机构不健全等都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高校管理者应该建立合理的师资培训基地,制定良好的师资培训制度,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师培训,制定健康的教师职称评定体系,鼓励教师全心全意地投入教学,切实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落到实处。

(三)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学习模式的观念,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中国学生在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又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后进入高校,而许多高校的课堂除了形式上与中小学不同外,仍然是教师一言堂,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此而产生懈怠情绪。如同“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的道理一样,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评判能力、创新能力是在实践中获得的,不是靠简单的记忆和理解,而是在更为直接的理解、实践、再理解、再实践和提高的循环中实现的。如果在进入大学后就能让学生进入企业体会一下赚钱的艰辛和自己的不足,他们学习起来会更有动力。

在学生成绩评定方面,许多高校都是通过“道德修养+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的形式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这样的评定机制不能激励人才的培养,也反映不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应将与其合作的企业作为教学的第二课堂,在高校进行理论的教学,在企业中建立学生的实践基地,将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改变现有的考评形式,增加实践课的比重和每门课中学生练习、操练的比重,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体,将学生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

高校外语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仅涉及到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更关乎到市场经济。高校外语教育应该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把学校教育与企业结合起来,立足于本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市场需求的中长期预测为基础, 以语言经济学为指导,提升师资水平,打破传统课堂的束缚,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分专业、分类别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端外语人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德福.外语在涉外经济中的功能探究[J].黑龙江对外贸易,2011(5).

[2]张德富.外语经济学研究什么[J].商场现代化,2011(8).

[3]马慈君.语言经济学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