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若干问题的认识

  • 投稿黄奎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610次
  • 评分4
  • 66
  • 0

赵远胜,赵军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长治046011)

摘要: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和办学模式,越来越多地为高职院校所运用和推广。本文对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培养目标、经济利益冲突、社会文化传统、学生主体地位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认识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37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086—02

基金项目: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课题编号:JKY-14013)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4—09—20

作者简介:赵远胜(1976— ),男,山西陵川人。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职业教育。

赵军(1972— ),男,山西高平人。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职业教育。

一、对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认识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产学研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体现,是企业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一种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办学模式。在国际上,凡是用人单位与学校合作,共同育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参加适量生产实践的教育模式,即可认为是产学研合作教育,其本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国内外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是具有发展前景的办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办学实践中,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普遍认为其有利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形成开放式办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密切院校与行业、社会的联系,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创建专业品牌,实现内涵式发展。

二、培养目标的时代适应性

经济因素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性社会动力,而受经济发展制约的科学技术也会对职业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结构和培养层次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关注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变化,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的设置,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人才需要。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时间较短,实践经验缺乏,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是高技能人才,是“能工巧匠”,是“技师、高级技师”,还是“学习型知性工人”,众说纷纭。

高技能人才是一个历史概念,但在核心内容上,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必须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国外主要是培养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这个主题一直贯穿于始终。我国的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也应如此,但更要注意我国的实际情况,既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也要考虑变革的风险和成本。“宽基础、活模块”的做法更多地强调学生在技能和知识方面的平衡,强调以较为广博的知识和技能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这符合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产学研合作教育不能仅仅培养学生对某一行业或企业的适应能力,更应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经济利益冲突客观存在

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社会主体各自独立,价值取向不同,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认识、态度、参与意识也不同,比如,学校和企业有着各自不同的运行规律和价值目标,也必然存在着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的矛盾。合作主体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得失显然是产学研合作教育能否正常运行以及合作关系能否长期稳定的关键。高职院校如何摆正位置,既能坚持人才培养这一主线,又不游离于经济发展之外,既能贴近社会需求和生产实际,又不迁就于来自外部的社会功利的影响,维护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运行机制建设上,人们基本认同“政府支持”和“校企互惠互利”。笔者认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实际上尚在探索之中,期盼国家对其大张旗鼓地推广还不现实,经费的投入也不可能太多。而目前所说的“互惠互利”也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学校

在科研、开发及其他方面

通过与企业合作而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往往难以弥补企业在合作教育中的利益损失,相当于学校在“强行推销”,企业则勉为其难。这也是试点效果明显而推广难以为继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社会文化制约不容忽视

文化传统制约和影响着教育活动。一直以来,我国都是学习和借鉴德国双元制、美国社区学院等世界先进经验,但实际上水土不服,存在中西传统与路线的差异。我们更应立足于我国的文化传统,寻求适合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而我国社会文化传统对教育价值观存在着制约作用,重伦理轻功利、重人文轻自然、重学历轻能力、缺乏实证与创新等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儒家文化中的学习价值取向使得教育存在高低贵贱之分,职业教育成为末流教育。高职院校的办学意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尽可能地向普通教育靠拢的想法,并不主动与市场联系,这些都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功能、招生对象、培养方式、课程形式等。

五、学生主体地位日益加强

院校的竞争终究还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每一所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条件、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过程都必须有利于教育自身的充实和提高,有利于学生实际能力以及全面素质的培养,始终不能偏离培养人才这条主线。产学研合作教育应该注意既要防止只强调理论知识、忽视实践的倾向,又要防止一味地向外看,把希望寄托在企业的物质、财力上而忽视了自身建设的倾向,要防止由于经费问题而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对学生的实际需要没有很好地重视起来,学生过于被动而产生抵触情绪的情况就会客观存在。

学生的现实需要就是最直接、最实际的社会需要,只有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最终满足社会的需要,这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本质特征。在国外的教育实践中,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要求积极参与,就是因为其满足了通过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的需要,满足了以工作收入缓解经济压力的需要,这无疑是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入开展的基础和条件。不考虑民众的可接受形式,就满足不了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高职教育也就没有良好的办学环境。

六、教育发展的趋势判断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为了满足经济恢复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纷纷实施新的教育模式。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下,我国将渐进式地给予市场和学校较多的自主权,在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较多限制将逐步放开,以市场来引导教育已成必然,办学竞争也将日趋激烈,“马太效应”表现明显。

职业教育办学成本高昂,民间办学力不从心,尤其是工科类专业。为了繁荣经济,促进教育改革和扩大就业,政府必然会通过法律等形式对各种办学主体给予进一步的认可,并努力通过法律法规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和财政支持。当然,目前对尚处于探索阶段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进行大张旗鼓的推广可能并不现实。

需求状况决定供给特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教育的职业性不仅是许多高职院校的优良传统,也是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生存之本。《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面对国家给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课题、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给职业教育提出的新思考、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给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认识和实践应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平,张炼.产学研合作教育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2]蒋洁.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构建与优化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08(8).

[3]陈茵.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J].交通高教研究,2002(6).

[4]马树超.校企合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

[5]严雪怡.积极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