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赛珍珠小说的主体间性探究

  • 投稿王豖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365次
  • 评分4
  • 82
  • 0

蒋飞燕,陈建红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系,广西南宁530007)

摘要:赛珍珠具备东西方双重的文化身份,包蕴了复杂的主体间性。在如何对待异质文化的问题上,赛珍珠考虑到东西方的独特性,以不同的视角变化地看待东西方文化,她试图打破西方社会以自我为核心的狭隘主义,从主体间性的维度对东西方文化进行了观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赛珍珠;小说;主体间性;双重身份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56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129—02

收稿日期:2014—10—08

作者简介:蒋飞燕(1983— ),女,广西来宾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陈建红(1974— ),女,广西兴安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果树生理调控。

赛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1892~1973)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也是第一位因创作中国题材作品而获奖的作家。由于赛珍珠在东西方的独特生活经历,她本人及其创作充满了文化混杂的“间性”。在如何对待异质文化的问题上,赛珍珠做到了主客观的互相介入,她不以西方的尺度作为标准,试图打破西方社会一直以来以自我为核心的狭隘主义,从主体间性的维度对东西方文化进行了观照。

一、主体间性的含义

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最早是由现象学家胡塞尔提出来的,它通常还被翻译为主体际性、主体通性、交互主体性或互主体性等,它展示的是一种“主体—主体”的结构,其内涵就是关于主体间的对话关系。哈贝马斯著名的交往合理化理论改造和丰富了主体间性的内涵,在他看来,主体间性强调客观世界是主体间互为条件的共在共生、对话交流、平等理解、融合生成的一种动态过程。

二、赛珍珠小说主体间性的获得

在如何对待异质文化的问题上,赛珍珠能够以不同的视角变化地看待东西方文化,这与其曾在东西方社会长期生活有关。这种独特的生活经历让她具备了双重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因此,赛珍珠的思维方式既不完全是西方的,也不完全是东方的,而是我们所说的间性思维方式。

作为创作主体,赛珍珠本人充满了文化混杂的间性,包括语言文化、思想感情、生活方式、创作契机等。1892年,赛珍珠的父母为了继续传教,将仅有三个月大的赛珍珠带到了中国。她的父母为了更接近当地的居民,以便更好地传教,没有像其他传教士一样住在与当地中国普通民众隔离开来的租界里。于是,赛珍珠就有了更多的机会走进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年幼的赛珍珠首先会说的是中国话,然后才会说英语,所以她一直说中国话才是她的“第一语言”,而英语只是她的“第二语言”。赛珍珠的奶妈给她讲了很多动人的民间故事,她后来说那些故事是她最早接受的文学熏陶。父母还给她请了一位私塾先生——老秀才孔先生——来做她的家庭老师,辅导她学习古文,传授她中国的思想文化。她一生都受到这位古文老师的影响,是他教会了她以中国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可以说,中国文化养育了赛珍珠。

当赛珍珠沉浸在中国文化之中时,她的母亲并没有放松对女儿进行美国文化教育。她的母亲每天上午都亲自教她英语文学与美国历史,并对其严格要求,训练她西方的思维方式。后来,赛珍珠又到美国人办的上海朱厄尔女子学校念书,到该上大学的年龄时她就回到了美国,在伦道夫梅肯女子学院接受本科教育,之后又到康奈尔大学继续她的硕士教育。可以说,赛珍珠接受了比较系统的西方教育,西方文化也是她文化底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赛珍珠独特的生活经历使她具备了东西方双重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包含混杂的主体间性,所以她能脚踏东西方世界,能用双重视角来看待东西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观。理解了赛珍珠独特的文化世界,就能感受到东西方文化在她内心世界的碰撞、融合,看到她的小说如何获得主体间性。

三、中国人的视角

在赛珍珠之前的西方作家描写中国的作品中,一直都是用西方的视角来衡量一切,以西方人的言行举止作为标准,而中国人的言行举止在西方人看来则是滑稽可笑的。赛珍珠则和他们完全相反,在她的小说里是用中国人的标准来衡量一切,中国人的言行举止是正常的,西方人有时倒是稀奇古怪的,西方人成为了被取笑的对象。虽然赛珍珠除了《东风·西风》这部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以外,其他大都采用第三人称,

但叙述者还是中国人。其创作目的是为了将真实的中国与中国人呈现出来,她作品里的中国世界是展示给西方人看的,因此,采用中国人的视角能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她在进行小说创作时,考虑到了中国人的立场,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反映的是中国人民的心理和情感。[1]

在赛珍珠的第一部小说《东风·西风》里,她通过女主人公桂兰的眼睛来描述首次见到西方人的情景:

我看出他是男人,他的穿着同我丈夫的一样。令我感到恐惧的是他头上没长和其他人一样又黑又直的人的头发,竟是顶着一脑袋红茸茸的羊毛!他的眼睛像是被海水冲刷过的石子,鼻子高高地耸立在脸的中央。哦,他看起来真可怕——比庙门口的北天神还要丑陋吓人![2]

当这位西方男士想要同桂兰握手时,桂兰因为他丑陋奇怪的外貌而浑身直起鸡皮疙瘩,居然失礼地拒绝与这个人握手。即使是已经习惯了西方人奇特的外貌,不再对他们的种种怪异之处大惊小怪,但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说,西方人的外貌还是无论如何也谈不上美的。

面对迥然不同的文化,赛珍珠让桂兰按照自己的文化标准和思维方式去解读。比如,桂兰认为丈夫把有痰的手绢放回口袋,西方人的这种习惯真脏;认为西方人缺乏教养,因为他们单手端茶碗,等等。在小说中,赛珍珠十分高明地在不经意间穿插着这些细节,以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眼光来看待西方人习以为常的东西,形成巨大反差的误读,让西方人震惊。他们一直以为中国人的外貌、行为举止都是很怪异的,原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他们也是那么的怪异,这就打破了西方的中心主义。桂兰可以说是美国文化的接受者,她知道外国人也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外国不是野蛮的国家,连她都会产生那么巨大的误解,更别说像她父母那样的老一辈人。

主体间性的内涵是主体间的对话关系,互为主体的主体之间应该进行相互对话、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进入对象主体的内心世界。由于东西方的思维方式、文化体系不同,因此,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习俗与西方也是完全不同的,西方人不能从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出发,以自己的标准来看待或要求别国的文化,认为不同于自己的东西就是怪异的、丑陋的。但是,大部分描写中国的西方作家就是如此,他们常常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事情,不符合他们文化价值观念的会被视为异类,都要进行批判。而赛珍珠自身独特的生活经历使其充满了文化混杂的间性身份,加上对东西方文化了解得比较透彻,她能够将东西方的优点和缺点看得更为清楚,故而她的作品总能进入对象主体的内心世界,从对象主体的角度对不同的文化差异进行阐述。她的这种描写很深刻,西方人在批判或嘲弄另一个民族的时候,别的民族也可能正在批判或嘲弄西方人,这需要西方人认真地反思一下自己。

赛珍珠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相对客观、真实地介绍中国社会,这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西方之前对中国的固定印象,让西方世界意识到一个特殊的、与之不同的中国的存在。同时,她又从西方人的视角对中国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中国要摆脱所面临的困境,就要摆脱传统的束缚,吐故纳新,学习西方文化中优秀的东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子清.赛珍珠的跨文化创作与跨文化比较[A].赛珍珠.群芳亭[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2](美)赛珍珠著.林三等译.东风·西风[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3]麦永雄.多元文化时代的间性诗学与世界文学观念(笔谈)[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6).

[4]张荣梅.赛珍珠《水浒传》译本中的主体间性探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5).

[5]傅宁军.被误读的赛珍珠[J].报刊荟萃,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