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中的若干问题

  • 投稿胡大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704次
  • 评分4
  • 98
  • 0

李贵平

(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

摘要:发展大学生党员,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严谨、系统的教育工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保障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质量。而如何确保大学生党员质量,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难题之一。笔者通过总结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党员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1—0003—03

高校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和“蓄水池”。做好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和管理工作,提高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对于将我党建设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政党,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政治、思想、学习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党员,正确把握教育管理与成才服务、发展数量与质量、党性要求与人性诉求、组织培养与自我教育等关系,创新育人模式,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大学生党员队伍。

一、教育管理与成才服务的相互融合

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造成了巨大冲击。当前,学生党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少数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良,功利性倾向突出;部分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党性锤炼不够,组织纪律性不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不利于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

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推进“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的基础。一要认真落实教育培训计划,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加强授课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二要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党性分析,帮助学生党员提升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三要健全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凭经验、靠权威、讲服从”,工作形式单一,工作内容枯燥,由于缺乏对学生党员的人文关怀,很难打动其内心,工作实效性不高。现代教育管理崇尚“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注重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与管理工作,应该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以开放的视野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积极探索“管理、服务、育人”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为大学生党员提供全方位的成才服务。首先,应满足学生党员的合理需求。人的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当代大学生党员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强调效率,他们更注重精神需求,主要包括:思想和政治进步的需求、民主参与的需求、个性发展的需求和成才的需求等。高校党务工作者要贴近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理解、尊重、支持他们,满足其多种需求。其次,要促进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只有在思想政治修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等方面全面发展,才能真正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再次,要指导学生党员规划未来。大学生党员面对繁重的学业负担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心理压力不容忽视。党务工作者要经常与学生党员谈心、谈话,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指导其利用自身优势,规划学习、生活,为其未来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党员数量与发展质量的协同提高

教育部综合调研数据表明,近年来,高校学生入党意愿持续高涨,学生党员数量逐年稳步增长。截至2012年底,学生党员数量已达290.5万名。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和考察,把其中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1]学生党员的发展,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党组织更具青春活力,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但随着大学生党员数量的直线上升,因诸多原因导致的大学生党员质量下滑现象愈加突出,削弱了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备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在党的建设中,党员的数量和质量是两个基本要素。党员数量的多少标志着党组织发展的规模,而党员质量的好坏则体现着党的性质。我党在强调党员数量的同时,更注重党员的质量。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数量应该没什么大问题,难的主要是提高质量。”[2]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按照慎重发展、均衡发展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对发展党员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控,将全国党员数量的年均增长控制在适当速度,党员队伍保持适度规模,党员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这对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大学生党员质量是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生命线。要确保学生党员的质量,应抓住以下几个重点:第一,严格把好入口关。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防止小部分思想政治上尚未成熟、条件尚未具备的学生被“拉”进党组织,给党员队伍自身建设带来隐患。第二,全程控制党员发展过程。学生党员的发展与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政治引导环节、培养考察环节、预备党员吸收环节、预备党员转正环节和转正后党员管理环节都要制定严格的控制标准,逐级保证发展质量。第三,健全评估监督机制。对党员的质量管理,要体现动态性,定期对发展对象、学生党员进行考察和监督,疏通党员“出口”,及时调整学生党员队伍,以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同时促使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党员产生危机感,自觉加强党性锻炼。

三、党性要求与人性诉求的有机契合

良好的党性修养是党员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共产党员的党性主要体现在:坚持马列主义信仰,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坚持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3]大学生党员的党性观念总体上是好的,他们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追求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但同时,由于受国内外局势的影响,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受到冲击,少数学生党员的价值观扭曲,趋利务实的现象日益明显,甚至滋生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意识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自身问题。部分大学生党员不重视理论学习和自身修养,加上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理想信念模糊,入党动机不纯,党员意识淡薄,背离了党性原则要求。二是社会环境问题。目前,党内部分同志私欲膨胀,无视党的组织纪律,疯狂地为自己谋求私利,破坏了党内民主,败坏了党内风气。这些不良风气也会对大学生党员产生消极的影响。三是教育培养问题。少数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忽视了学生党员的人性诉求,甚至要求其放弃或牺牲一些人性因素,导致学生党员在党性要求和人性诉求的矛盾中无所适从,部分学生被动地服从党性要求,部分学生逐渐偏离了党性要求。

党性和人性虽有矛盾和对立,但如果关系处理得当,就能够达到和谐统一。高校党建工作者要注重人文关怀,在人性诉求的满足中促进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在践行党性原则中不断提升其人性层级,从而实现党性要求和人性诉求的有机契合。第一,满足学生党员思想进步的诉求。当代大学生对国际、国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充满兴趣,愿意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态度,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和顺应学生党员的价值追求,引导其明辨是非,正确地做出判断和选择。第二,满足学生党员个性发展的诉求。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神圣使命,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诉求,为学生党员营造良好的成才氛围,促进其政治意识、道德境界和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第三,满足学生党员价值实现的诉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个人价值实现是人类最高层级的心理需求。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中的优秀学生群体,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党建工作者要强化学生党员的主体性地位,为其搭建参与社会和实现自我的平台,使其在个人成才和自我价值实现中深化对党组织的心理情感,坚定对党的信任,从而自觉学习、不断创造,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四、组织培养与自我教育的有效结合

组织培养是保证大学生党员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大学生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知识的积累自然提高,而是需要组织的不断规范、指导和帮助。高校党组织要认真做好“选苗”工作,通过构建经常性教育体系,加快大学生党员成长步伐,更好地推进人才工作的开展。“选好苗”是学生党建工作的起点。党建工作者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从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学生党员的具体标准,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认真履行入党手续。

构建经常性教育体系是学生党建工作的关键。党建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紧跟形势,并向学生党员宣传社会发展的最新形势和党的政策,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时为其释疑解惑,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正确规划未来。

学生党员的成长与进步,既需要组织培养,更要依靠个人努力。学生党员的政治信仰、意志品格、价值取向等必须通过其主动的学习、自愿的接受、自主的选择,才能真正内化为素质和能力。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不愿被动地接受教育,重视自身的参与权、话语权和价值实现。高校党建工作者要实现育人理念的根本转变,将单一的“组织化”向“人性化”转型,尊重学生党员的主体性,启发和引导学生党员开展自我教育。[4]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就是学生党员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国家法律法规、社会道德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将自己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调整、自我历练等方式,不断完善自我的一种教育活动。[5]一方面,要给学生党员创造理论学习的契机。高校党建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通讯平台,将党的理论有目的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构建党的舆论教育高地,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思想上的提升和行为上的蜕变。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党员搭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平台。党建工作者应通过挖掘校园内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感染学生党员,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强化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党员自行组织、策划和制订实施方案,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完成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党员素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党员质量的高低对于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完成党的历史使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新时期,高校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有力地促进了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然而,如何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在严格执行党性原则的同时,更好地为学生党员提供全方位的成才服务,提高党建工作的育人效益,还有待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去探讨。在工作理念层面,需突出学生党员的主体性,突破传统的“以管理育人为主”的理念,树立“以服务育人为主,以管理育人为辅”的新观念;在培养过程中,要遵循党章规定,把好入党培养教育关、考察关、审批关,坚持党校培训、入党公示、组织预审、预备党员转正等程序规范;就评价体系来说,要坚持将综合素质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考察内容,注重将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关键时刻表现、自我评价和群众评议、学习情况和社会实践情况相结合,以科学的工作模式促进大学生党员不断学习,努力成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頔,马晨.如何掌握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数量和质量[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 (1).

[2].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解放军报,2013,06,28.

[3]武加福.论党性和人性的契合[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1(1).

[4]钟凯雄.主体性的缺失与重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困境与出路[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4).

[5]曹明.主体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切入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