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小学备课认知层面的误区

  • 投稿丽水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294次
  • 评分4
  • 80
  • 0

陈占平

(洮南市东升乡中心校,吉林洮南137111)

摘要:本文论述了备课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着重分析了小学教育备课环节在认知领域存在的一些误区,探讨了问题的解决路径以及备课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教育;备课研究;认知;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102—02

收稿日期:2014—06—18

作者简介:陈占平(1958—),男,吉林白城人。洮南市东升乡中心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备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课程设计及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学科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教法上的加工处理,并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整体上的规划。一般来讲,备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备课是指针对一次课程的准备:教师准备本次课程,收集与本次课程相关联的资料,并且提前准备合适的教具。广义的备课是指教师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过程,这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首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当前,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备课常常遇到诸多的困难,小学教师对备课还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

一、备课就是照抄教科书的内容并写出教案

很多教师认为,教科书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因此,备课就是照抄一遍教材并写出教案。其实这是一种理解上的偏颇,备课的概念范围并不限于此。

(一)找不准课程内容的重、难点

如果课程内容的重、难点模糊不清,教学中对其的处理详略不当,这堂课的知识内容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明确教材的重、难点,理清教材各章节在知识上的关联性,理顺教材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努力做到消化吸收,存储于心。此外,教师还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恰当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案符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

(二)教师了解的知识面仅限于教材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熟读和研究教材,还应查阅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教学材料,找到精准的切入点,进行知识拓展和链接;还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教材中的未尽之处或不足之处进行必要的修正,将教学内容构建成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在课堂授课时才能做到纲举目张,才能将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备课等于“背课”

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在备课过程中将教学内容熟记于心,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一些教师采用机械化的方法,将备课过程当成“背课”的过程,将要讲授的内容事先背诵下来,课堂上就按照教学顺序“娓娓道来”。从表面上看,他们对教学内容似乎准备得很充分,整个教学过程也比较流畅,但实际上,整节课已变成了一场讲演:教师是台上的“演说家”,学生是台下的“听众”,“演说家”自说自话,完全没有顾及“听众”的感受。这种上课方式彻底变成了知识的灌输,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备课就是抄袭或使用已有的教案

(一)照搬照抄名师教案

一些教师没有研究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内容,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而是购买《特级教师教案大全》之类的教学辅助资料,照搬照抄他人的教案。对于备课,一些学校仅看重教案数量,似乎教案数量越多说明教师备课越充分,对备课的检查以教案数量的多少下定论,导致无人关心备课的质量和实效。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教师为了应付检查,只能靠抄袭他人教案来弥补数量上的不足。学校的这种做法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使任课教师疲于奔命,极大地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

(二)多年使用一本教案

在新学期开始的备课过程中,有的教师并没有照抄他人的教案,却打起了旧教案的主意。更有一些教师为了方便,干脆将往年的旧教案换个新封面,当作本学期的新教案,敷衍了事。

四、集体备课就是走过场

当前,集体备课已成为各地小学普遍采用的一种备课方式。然而,由于学校对集体备课缺乏系统、有效的指导,致使教师们在对集体备课的认识上出现了一些偏差,集体备课也出现了一些“怪象”。

(一)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说了算

一些地方的学校依据年级或学科,将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分成若干个组,每组指派一位老教师或在教师队伍中有一定威望的教师来担任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过程中,研讨内容全部由备课组长确定,其他教师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集体备课“备什么”、“如何备”等问题由组长一人决定,其他教师只要规规矩矩地完成备课组长“交办”的任务即可。这种本位缺失的不良思想倾向严重抹杀了教师备课的积极性,致使集体备课徒有其名。

(二)集体备课就是做加法,等于“教案的简单相加”

一些学校对集体备课采取“任务制”的做法,即根据备课教师的数量,人为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平均分配。备课教师根据自己拿到的“任务”收集素材,撰写教案,事后统一交给备课组长,并由其组合成一本教案,并美其名曰“集体的成果”。由于备课教师的编写水平存在差异,且编写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因此,这类教案实际上变成了 “教案之和”,这样的教案有形无实,在教学中的针对性不强,害处极大。

(三)集体备课就是上网查资料

在一些学校,在备课组长的提议下,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快捷、方便的优势,浏览并下载各教学网站上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素材,甚至是他人完整的教案,然后集体打印并装订成册,谓之“集体备课”。事实上,这种备课方式完全没有考虑网上下载的内容是否符合本校或者本班的教学实际,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应坚决予以杜绝。

(四)集体备课不需要交流与合作

大多数时候,教师们在集体备课时都是各自为战,缺乏团队精神,学科之间更是缺少资源的优化和整合。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对自己的备课内容“三缄其口”,不与其他教师进行必要的交流和协作,这种做法严重限制了备课教师的视野和思路,对教育资源没有做到有效使用,反而会降低教学质量,更谈不上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集体备课的本意在于通过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整合教学资源。笔者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参与集体备课的本组教师坐下来共同研究教材,厘定重点部分,破解疑难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效能;在此过程中,既可以有平心静气的讨论,也可以有互不相让的观点交锋。笔者并非否认备课组长对集体备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指导,而是认为集体备课绝对离不开全体教师的热情参与,否则将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备课在学校教育教研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备课与新课程改革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备课也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学校和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挖掘学校的教育资源,与时俱进地改进备课方式,拓展备课思路,商讨切实有效且符合本校实际的备课方法,重点解决备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此外,备课还能够夯实校本教材研发的基础,有效地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改善当前备课工作、提高备课效能的关键节点,也是未来备课的发展方向和必由之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南纪稳,殷春华.优秀教案的特征[J].教育科学,2003(2).

[2]金绍荣等.对集体备课的理性诉求[J].教育科学论坛,2005(12).

[3]林智中,陈建省,张爽.课程组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刘祥.和年轻教师谈备课:我的八招“锦囊妙计”[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11).

[5]孔凡哲等.教科书研究方法与质量保障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孔凡哲.教科书质量研究方法的探索: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