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从“熊猫”题材电影看中美文化价值观

  • 投稿林晗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754次
  • 评分4
  • 16
  • 0

纪永娟,梁新惠

(甘肃中医学院定西分校外语系,甘肃定西743000)

摘要:本文以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2》和国产熊猫电影《我是大熊猫》为研究对象,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文化层面对两部影片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影片《功夫熊猫2》突显个人主义、女性气质,倾向于弱不确定性回避、低权力距离,趋于短期取向。尽管其运用了大量中国元素,但展示的却是美国励志英雄故事,最根本体现的是美国文化。与其相比,《我是大熊猫》倾向于集体主义、男性气质、高权力距离、较强不确定性回避、长期取向,体现了典型的中国文化价值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霍夫斯泰德文化价值理论;内容分析;中国文化价值;美国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1—0130—03

一、引言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能传播并有力地折射出影片制作者的文化价值观,是人们洞悉、观察文化的一个窗口。近年来,随着中美文化交流的深入,好莱坞拍摄的中国题材电影日渐丰富。动画片《功夫熊猫2》就是其中一部代表性作品,它不仅取得了当年票房的成功,也引起了国人对中美文化的思考。熊猫作为我国的国宝,在美国动画中被采用并被赋予了美国文化的色彩,而我国的国产熊猫电影《我是大熊猫》从另一个层面展示了中国的文化价值观。本文拟采用对比研究法,对两部电影内容进行对比,以探析熊猫题材电影折射出的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二、研究意义

功夫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让外国人充满好奇的东西;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动画片《功夫熊猫2》运用了大量中国元素,但展示的却是美国励志英雄故事,最根本体现的是西方的文化。《我是大熊猫》作为一部国产电影,体现的是中国典型的文化价值观。本文的研究意义就在于使用对比手法,对这两部以熊猫为题材的电影进行研究,以加深人们对霍夫斯泰德文化价值理论的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洞察影片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三、研究回顾

国内对《功夫熊猫》的研究主要涉及该部电影折射的中西文化,目前对熊猫题材电影的对比研究很少。

学者张丽丽、任俊蓉、刘子建于2008年研究了影片《功夫熊猫》折射出的大量中国文化元素;浦妮将电影文化差异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探讨了电影《功夫熊猫》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并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钟敏谊研究了该部影片中的中西合璧;马晓宇回顾了《功夫熊猫》这部影视作品所引发的关于文化的争论,并提出了自己对文化掠夺和文化冲突的看法。

四、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文化价值观是某种文化环境下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它不仅是一种相对持久的信念,也是一种文化环境下,人们用来评价行为、事物的准则。不同的文化环境孕育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为了更好地解释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荷兰学者霍夫斯泰德从5个方面分析了各种文化的不同,即: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以及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较为全面地阐释了人类的价值体系。本文以该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展开影片故事分析。

霍夫斯泰德曾指出,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对立是指个体在群体中保持个人独立或融入群体的程度;权力距离是指组织机构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成员对权力分布不平等的接受度和预期度;不确定性回避是指特定文化中的成员在那些新奇的、未知的、异常的和令人吃惊的情景中感觉舒服(或不舒服)的程度;男性气质(强悍)与女性气质(温柔)的对立是指性别间情感角色的分布;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的对立是指特定文化中的成员对延迟其物质、情感、社会需求的满足所能接受的程度。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两部影视作品中的情节内容进行研究。文章选取故事的三个基本要素,即人物、场景和情节展开分析。首先,依据霍夫斯泰德理论中五个维度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故事中确定三个要素对应的变量;其次,对各个故事中的每个变量进行统计,进而得出两个样本中相应变量的出现频率;最后,结合五个价值维度,对其相应变量的频率分布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

五、研究发现及讨论

(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表1中,①代表影片《功夫熊猫2》,②代表影片《我是大熊猫》

通过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影片《功夫熊猫2》在“人物(身份)”一栏中,采用“我”身份的比例远远高于“我们”身份;从情节看,个人倾向的比例占据优势;“场景”一栏中三个变量的比例值,影片《功夫熊猫2》都低于《我是大熊猫》,可见采用中国文化元素的影片《功夫熊猫2》,在中西文化结合的过程中,更推崇个人价值在集体环境中的造就,即个人主义的突显。

再来看国产影片《我是大熊猫》。在三个变量的数据统计中,“我们”身份的采用比例高于影片《功夫熊猫2》, 集体主义倾向较之个人主义明显,在“场景”中“群体”比例居高,从样本数据可以看出,该影片倾向于集体主义的体现。

美国长期以来推崇“个人至上”的理念,追求个人自由、个性张扬,而中国自古就信奉“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的集体主义观念;美国人认为个人成就和梦想是基础,而中国人则认为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价值,这种对比也清楚地在两部影片中得以体现。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影片《功夫熊猫2》再现了美国文化对于个人主义的倾向,而影片《我是大熊猫》则是中国文化倾向于集体主义的例证。

(二)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在影片《功夫熊猫2》中,阿宝和同伴们平等互助,为保护家园共同奋斗着;他们的师父作为长者,却从来不以权威教导他们,而是以平等的关系与他们进行探讨、交流。在这个故事中,师父和徒弟、师兄和师弟有着平等的关系,体现出美国文化中“平等、自愿”的价值观,是低权力距离的表现。另一方面,霍夫斯泰德价值体系中提到中国文化倾向于高权力距离。国产影片《我是大熊猫》中频频出现权威领导人士,如花熊、金头雕、熊猫妈妈,来指导小熊猫哈比应对困难。表2中的数据也表明,《我是大熊猫》中权威人士较多,因此,该影片体现的中国文化倾向于高权力距离。

简而言之,从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美国文化更倾向于低权力距离,而中国文化则相对倾向于高权力距离。

(三)不确定性回避

文化差异使得各文化群体成员对于不确定因素持有不同的态度。在影片中,可以发现体现不确定性回避的两个量值,参看表3。

对两部影片中“遵循规则”和“追求变化”两个变量的数据统计表明,《功夫熊猫2》中体现的美国文化倾向于弱不确定性回避,欣赏冒险、创新、灵活、多样;而《我是大熊猫》中“遵循规则”情景出现的比例高于“追求变化”,这说明中国人更习惯于遵循已有规则,以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即中国文化倾向于较强不确定性回避。

(四)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

本文通过观察影片故事中的成人角色来确定性别角色,成人男性或女性各自承担社会工作还是家庭工作,这一现象其实有着深刻的文化含义。

由表4可以看出,两部影片中“女性不承担重要职责”的数据统计趋向一致,这说明中国文化受时代发展的影响,开始注重女性社会角色,但依然存在差异。《功夫熊猫2》中承担重要职责的女性角色有英勇善战的老虎和洞察世事的羊女士两个人物,而《我是大熊猫》中只有负责保护小熊猫哈比的熊猫妈妈,无论从重要性还是从个人能力上,前者都更能凸显女性气质。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影片《我是大熊猫》反映出中国文化更具男性气质,而《功夫熊猫2》则反映出美国文化更具女性气质。

(五)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霍夫斯泰德认为,长期取向倾向于制订长期计划,追求长期结果,提倡节俭、坚持等传统价值观;短期取向倾向于制订短期或中期计划,追求短期或中期结果,期待立竿见影的效果。两部影片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的对比见表5。

在《功夫熊猫2》中,遇到问题时,人们会寻求快速解决之道,期待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们就孔雀叛乱制订计划和作战目标,并未考虑长期问题,故短期取向较为明显。《我是大熊猫》中熊猫哈比的目标是,通过长期努力,坚持不懈地建立熊猫家园,由此折射出熊猫哈比建立家园的决心,故该影片长期取向更突出。

总之,从影片故事内容来看,美国文化较之中国文化趋于短期取向,而中国文化则更趋长期取向。

六、结语

美国出品的电影《功夫熊猫2》和中国出品的《我是大熊猫》虽然都以熊猫为主要形象,但两部影片传递的文化信息不同。同时,我们可以看出,霍夫斯泰德文化价值理论有益且有助于电影文化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各种文化产物,而且要更好地洞察其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以便有力地推动跨文化交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丽丽.《功夫熊猫》与中国元素[J].电影文学,2008(18).

[2]任俊蓉,刘子建.东学西读——论《功夫熊猫》中国元素的应用[J].电影文学,2008(18).

[3]浦妮.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

[4]钟敏谊.解读《功夫熊猫》的“中西合璧”[J].科技信息,2011(23).

[5]马晓宇.由《功夫熊猫》引起的文化思考[J].电影文学,2011(13).

[6]霍夫斯泰德著.尹毅夫等译.跨越合作的障碍——多元文化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