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帕累托改进”的高校大类培养育人模式初探

  • 投稿克里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934次
  • 评分4
  • 66
  • 0

郑玲玲

(浙江大学求是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摘要:大类培养下,高校学生育人模式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丹青学园应用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改进”理论,围绕服务主体的解构重组、服务抓手的优势集聚、服务对象的需求导向和服务环境的创新培育,探索了大类培养育人模式的优化与推进方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大类培养;育人模式;“帕累托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013—03

通识教育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本科生培养的通行模式。自2008年以来,浙江大学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一横多纵”的教育管理体制,这是对本科教育教学的重要改革。求是学院基于此而诞生,专门负责大类招生以及专业确认前学生的通识教育培养。其下辖三大学园——丹阳青溪学园、紫云碧峰学园、蓝田学园,实施属地化管理。与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适应,三大学园以建设世界一流学园为己任,努力探索大类培养育人模式的新途径、新方法。本文以丹青学园为例,基于“帕累托改进”理论,直面大类培养的困难与挑战,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大类培养育人模式的优化与推进方案。

一、大类培养的困难与挑战

丹青学园成立于2008年7月,秉承浙江大学“求是创新”校训,营造“自信、负责、大气、有为”氛围,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德育智育美育协同、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学园现有一二年级本科生3800余名,涵盖人文、社科、理科、理科(生命与环境)、国防生、内地民族生以及贵州大学交流生。学园有两位学园主任和13位专职辅导员,另有兼职辅导员、兼职组织员、班主任、新生之友和学长组等。学园除党总支下设21个本科生党支部、分团委下设13个团总支外,还有党员素质发展中心、学生会、新闻推广中心、学业指导中心、职业规划指导中心、心翔学生资助中心、阳光心旅社、文体中心、新生之友工作委员会等党团学组织。

在大类培养机制运行六年多来,如下矛盾亟待解决:

(一)学生基数大、成分多元,而专职辅导员数量少、精力有限

平均每位专职辅导员要联系300名学生不等,一对多的现实无法做到全覆盖以及满足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加之,因思政工作与学生事务的高度交融,辅导员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难以均衡。此外,辅导员自身的年龄和经验层次梯度化不明显,不仅会遭遇青年干部职业成长中的瓶颈与困惑,而且对学生的前瞻性引领也会显得相对不足。

(二)学生学业问题集中,而教学人员、名师名家配备缺失

大类培养下,求是学院的专职教师成分比较单一,且职能主要集中于传统思政教师的工作范畴,学业监控和学业指导的技能相对欠缺,而学业恰恰是当下学生各类心理困难问题引发的关键点。

(三)学生归属感诉求强烈,而实际专业支撑性不足

相比专业教育,大类培养下实行的通识教育,其学科和专业背景显得比较单薄。因主修专业确认的压力,学生唯“学分”、唯“绩点”现象严重,综合素质的锤炼和学科视野的开拓并非如设计之初那样得到有效提升。虽然目前学园与所对口专业院系间的衔接机制已初具形态,班主任、新生之友和优秀学长尽其所能地介入了学园育人体系,但依然无法满足学生们对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心理诉求以及求真求知的探索欲望。

(四)属地物理空间建设有余,文化精神培育尚未形成独特标识

书院是以学生宿舍区为载体,旨在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文化育人环境,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但因建校之初后勤产业化管理的现实,现有属地管理侧重物理空间建设,忽视了如何通过有效的活动载体构建学园的文化精神,以形成学园学生独特的行为模式与行为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学园的情感维系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弱化,无法持续性产生赖以迸发自豪感和荣誉感的内在动力。

二、基于“帕累托改进”的育人模式探讨

“帕累托改进”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命名的,并基于帕累托最优基础之上。它是指在资源闲置或市场失效的情况下,在不减少一方的福利时,通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针对大类培养过程中的矛盾,在不影响现有体制的正常秩序,不影响后勤产业的管理,不影响园院衔接的顺利性,学园从服务主体、服务抓手、服务对象和服务环境等方面做出有效调整,以实现“帕累托改进”。

(一)服务主体的解构重组

为实现“帕累托改进”理论的目标,首先要协调各方资源,完善服务主体。从专职思政教师到专业教授进学园,推行教风学风建设,最大限度地争取对口院系的教务教学院长、党委书记(副书记)以及专业教授的支持。正如美国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统理论指出,随着学术权威的无限权力的增长和潜在活动的增加,国家、市场和学术权威呈三角形的协调模式。要打造世界一流学园,促进大类培养成效的累进,学术权威的影响力举足轻重,而学术权威主要是资深教授及其学者组织。实践证明,求是学院特聘教授成为学园主任后,凭借学科威望和个人魅力,能够很好地吸引资源,切实有效地加快推进大类培养改革前进的步伐。

其次,服务团队的运作机制直接关系到执行力的高低以及工作的成效。在学园主任的领导下,辅导员队伍从个体扁平化管理到团队项目化运作(如图1),不仅解决了辅导员个人职业化与专家化发展的瓶颈问题,更有效地整合了团队的力量和项目解决能力。从人员配比上看,各团队内部都有AB角的互为补充,妥善地解决了因辅导员岗位的快速流动和新老交替造成的断层现象;同时,学务团队的单列正是应对当下学生学业问题和有效进行园院衔接的突破口。

(二)服务抓手的优势集聚

帕累托原则也叫二八定律,即80%的绩效是由20%的人来创造的,而80%的人完成了20%的业绩。换言之,通过把握最关键的20%来带动其余的80%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20%基本上是稳定的,是各组织的精英骨干力量,而谁是属于这20%和那80%,却是动态变化的。这表明,学园要善于调度各类服务抓手,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对精英骨干重点培养的同时,也要为大多数人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学园尝试按照“先基本能力分层、后按层次整体化培养”的方案,施行学生精英团队的阶梯滚动式反哺机制(如图2所示),以有限资源促成最优效果。

随着全球“善治”理念的兴起,服务化的教育理念进一步盛行,学校与学生间由“行政-命令”关系逐渐转化为“契约”关系。学园进一步明确要时刻“以生为本”,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独立人格,做好引领和疏导工作,而学生也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共治”。而当下,学生组织的优势集聚是推进学生“共治”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往往有自身的组织发展目标和行为动力机制,拥有“自治”的职能,如班级团支部将每个学生纳入基层自治网络;党员素质发展中心通过网格化方式覆盖到所有群众;文体中心将不同爱好特长的学生召集起来,以丰富课余生活;大类学生会始终代表全体学生的权益,等等。

(三)服务对象的需求导向

在人力、物力、财力都有限的情况下,为使学园“育人”的改进效果达到最佳,必须关注“90后”大学生的内心诉求,为他们提供更快捷、更贴心的服务,鼓励其关注自身教育和社会性发展,从而影响和带动其他80%的人群,吸收20%服务圈所辐射产生的积极效应,最终实现学园的整体效益。

针对需要特别关心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以及心理困难学生,学园坚持“爱在丹青,重预警更重帮扶”的法则。通过学业困难学生的三级预警机制、三类困难学生的典型案例汇编、学园与宿管的半月联动机制、辅导员每周下寝室制度以及包括党员、党支部书记、班主任、学生骨干、园院联席等多群体大会的例行制度,还配以党员责任寝室和党支部学业帮扶机制,学园始终以热诚的态度积极引导学生妥善处理成长中的烦恼。

近两年来,围绕“进一步推进专业院系对低年级本科生的教育培养”目标,学园多维整合,引领专业成长。如每周五下午分类邀请各院系学术大牛和专家教授开展“学科讲座”,让一年级本科生更好地了解学科特点,培养专业意向,提升科学素养;针对专业预确认或已确认的本科生,为进一步强化其专业认知和提升其科研水平,学园与专业院系联手开拓“科研导师”、“专业辅导”、“大学生科研能力训练”等多渠道;为丰富低年级学生党员的支部生活方式和内容、加强专业院系对优秀学生的引领,学园积极推进园院学生党支部的“结对工程”。

(四)服务环境的创新培育

学园始终是一个培养人的文化组织,通过文化平台的搭建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也将逐渐沉淀为学园独特的“文化精神”,成为师生间共同的信念支撑,进而养成独特的行为习惯。6年来,学园以打造“丹青人”的精神家园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载体,努力传播一种充满青春气息的“丹青力量”。除园训、园徽、园歌、园旗、吉祥物、明信片、台历、离园手册,学园还积极开展园区文化建设,建有“悦语轩”谈心谈话室、“悦·读”读书角、党员之家、学业指导中心、职业规划基地、国防生之家等设施,向全体学生开放。为增强文化的识别力、感召力、亲和力,学园创意产生“丹青微语录——你好·丹青”。2012年,因梅雨连绵,部分学生感到心情压抑,学园为此第一次挂起横幅——“没有过不去的黑夜,没有等不来的晴天”。这条横幅让全校师生感受到正能量的强势冲击,纷纷给予好评。2012年8月,丹青再现创意横幅迎新,红遍全国:“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以优雅姿态去摸爬滚打;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

此外,为进一步推进通识教育,促使学生在第二课堂获取成就感和认同感,学园在园区成立文体中心、各类俱乐部,并积极开展“新生入园典礼”、“新生家长报告会”、“新生党员欢迎仪式”、“同舟共济——新生寝室熔炼”、“爱在丹青——新生适应性学长辅导”、“我的大一”价值观大讨论和“观察社会,体验改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大实践等特色活动。

三、小结

综上所述,“一横多纵”的大类培养育人模式是浙江大学为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历程中的重要一环,虽然运行至今暴露出诸多困难,但通过服务主体的解构重组、服务抓手的优势集聚、服务对象的需求导向和服务环境的创新培育等基础上的“帕累托改进”实践,为学园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富有效率和科学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颖,刘丽娜.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实现途径研究——书院制在大学生素质养成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7).

[2]廖付雄,魏晓萍.帕累托原则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几点应用[J].现代情报,2005(3).

[3]傅志红.克拉克关于高等教育系统整合的思想与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0(10).

[4]郑玲玲.大众教育下大学生精英教育新模式的初探[J].华章,2012(13).

[5]耿依娜,夏炜宜.从被治到共治:学生组织在高校管理模式变革中的角色转换[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