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新课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 投稿张师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287次
  • 评分4
  • 21
  • 0

胡小芬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新课程评价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的单一评价,转为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多元评价,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的内容也得到了丰富,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也开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105—02

建立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新课程评价的要求,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成长和教育发展方面的功能。改变传统的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其他能力和发展需求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建立信心,提高学生的情感参与。[1]

新课程评价强调学生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逐渐转化为主动的参与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评和互评。同时,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学生评价中来,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也要本着平等、民主的原则,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一、学生自评,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激励

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高度的发展,能够认识自己,对自己做出比较成熟的评价。高中阶段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对自己和周围的事物都有了相对客观的评价。另外,由于学生的智力和人格的发展,高中学生在情感、行为和道德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自治需求,他们希望摆脱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独立自由地完成学习和社会活动等。[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反思自己一段时间的表现,进步的地方进行经验总结,继续发扬;退步和不足之处要尽快总结教训,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尽量避免。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评价的科学性。首先,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评价的意义,达到以评价促发展的效果。学生只有在明确了评价的功能之后,才能严肃地对待自我评价,并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评价。其次,教师真正给予学生评价的自主权,让学生在民主的环境中评价自己和他人,并且养成及时评价、时时反思的习惯。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就要学会放权,适度的自由空间不仅不会造成混乱局面,反而会让学生觉得这是教师对他们信任的表现,使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最后,教师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自评活动,使学生的自我评价落到实处。例如,让学生自己建立成长档案袋,将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放入档案袋,定时进行阶段总结。

二、学生互评,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学生互相评价,符合新课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同时扮演着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角色,主客体统一的特殊性使得学生更有发言权,比起教师单一主体的评价方式也更加全面。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课下行为关注较少,所以,教师的评价往往会更集中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绩。另外,我国“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较特殊,学生竭力在教师面前表现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因此,教师是否在场就成了许多学生考虑自己如何行动的一个因素。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学生互评还可以弥补教师评价的缺陷,使两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评价体系,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一)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教育评价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具有绝对的权威。在这种评价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教师的一句评语,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就是要改变学生的这种被动地位,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

班级文化环境不仅包括外在的物质文化环境,还包括内在的精神文化环境,即班级成员的人际交往环境、班级舆论和班风。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团结互助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富有责任感,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支持。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班级环境,将同学的评价作为激发进步的动力。

(三)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归属和爱的需要。[2]班级是班级成员共同的“家园”,他们希望在这个集体中得到同学和老师的重视和尊重,感受到集体的爱,而这也会成为他们进步的动力。

三、教师评价,转变评价理念

(一)改变以往的评价观念

树立“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一切为了学生”的评价观念。教师通过与学生交往和侧面观察收集学生信息,做出学业、行为、品德等多方面的评价,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在评价时,不能简单地将学生划分为“好学生”和“差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能力和原有水平。就评价内容而言,学业评价只是学生评价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挖掘学生在各方面的潜能,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展特长。

(二)明确教师角色定位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和师生观。教师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做好引导者的工作,尽量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师生关系最根本的是爱与被爱的朋友关系,多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3]

四、家长参与,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一)密切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

家长所负责的孩子的数量是有限的,而教师往往要负责班级几十个学生,因此,家长对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具体。另外,由于学生在家长面前更加放松,容易展现真实的自己,这也使得家长对学生的了解更加真实。但是,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不同,有些家长可能在孩子出现学业和心理等问题时,无法及时、正确地发现和处理。这就需要家长时常和教师进行沟通,让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同时,也能为家长提供问题的解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受到专业训练的教师团队也应该积极为家长排忧解难,只有家长和教师通力合作,才能使教育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

(二)发挥教育优势,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很多家长出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他们缺乏教育理论,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甚至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会引发高中生的逆反心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有义务对家长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也顺应了当前教育变革的潮流。调动了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激发了主体精神。家校合作,实现了学生的无缝隙评价,有利于教育的一致性。教师在评价中转变观念,改变方式,促进了评价教育功能的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了更加广泛的评价内容,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S].北京:教基[2001],2001.

[2]常若松.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蔡敏.论教育评价的主体多元化[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1).

[5]赵必华,查啸虎.教育改革与教育评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