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策略探究

  • 投稿cC有
  • 更新时间2016-06-11
  • 阅读量480次
  • 评分4
  • 30
  • 0
 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事物或验证某一理论的一种科学方法,而生物学则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通过反复的实验促进理论知识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实验之于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中学生生物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主要是指高中生利用特殊的仪器设施或药物处理方法,有目标有重点地观察探究生物体的不同形态结构和各自的生理功能,大体包含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调查报告类实验和模型建构等四种类型,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切实要求,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逐渐被广泛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课时限制、方法单一等问题,目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推行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硬件设备不完备,使用力度不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验设备的完善是实验教学有效实施的首要条件。然而,在大部分学校仍然存在硬件设备不足的情况,虽然专门的实验室基本已经普及,但是两、三个学生共用一台设备的情况仍比比皆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不得不轮流使用实验设备,其教学效率就可想而知了。另一方面,为了控制实验课时、考虑实验设备不足,老师常常采取实验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不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而是通过演示,直接让学生记住实验现象和结果,这种流于形式的实验教学不仅没能让那些实验设备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相应实验能力的提升。 
  二、实验内容陈旧乏味,缺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操作能力,是要让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但教材上的实验设计往往以知识点为依据,却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最后往往是为了实验而实验,实验过后就丢至一边,难以形成应有的实验效果。而且部分实验原理抽象、步骤烦琐、耗时长,容易引起学生的挫败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实验兴趣。 
  三、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模式单一,缺乏灵活性 
  长久以来,实验教学都是采用“讲授法、演示法、验证法与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难以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而实验课评价考核制度的单一,也限制了学生对于实验学习的目标和热情。 
  结合以上问题,为了实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发展,我们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格局,借助丰富的实验教学设备,通过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验设计,建设一套模块化、个性化、层次化的立体实验教学体系,使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不仅高效率,更加高质量,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首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坚持维护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实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其课堂性质相适应的现代化教学观。因此,老师在实验设计时,需要时刻兼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多的提供给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需要,将更多的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实验、将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以动手为乐,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兴趣参与到生物实验的教学中去。 
  其次,改善生物实验教学基本步骤,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传统的实验教学步骤大致分为目的、原理、材料与设备、步骤、结论等几个部分,容易忽视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特点,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在现代化教学模式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想学什么,想怎么学”等问题,通过“情境设置(提供拓展性资料知道学生发现问题)、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创造互动交流的学习环境)、搭建桥梁(利用已有知识,‘同化’新的学习内容)、出示任务、应用与展示(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沟通,检验自己的认知体系)、反思”等创新性的教学步骤设置,发挥学生主动性,丰富实验教学过程。 
  第三, 改进生物实验教学方法,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教”,针对性不强,忽略了“教”与“学”之间的重要联系。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对象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乏味的现状。比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通过体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各种真实情景的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生成情感;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独立研究、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另一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评测方式,建立全面、系统、层次性的考核体系,有利于增强评价的实效性,突出评价的发展性作用。考核标准既要关注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不妨将实验技能的熟练程度、实验态度以及实验结束后的探究发展统一作为评价标准,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多角度的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自我,促进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