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投稿clar
  • 更新时间2016-06-11
  • 阅读量588次
  • 评分4
  • 29
  • 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由此可见,审美教学已被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永恒不变的主舞台,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试着从阅读教学着手。 
  一、让学生用直觉捕捉美 
  心理学一般把人的认识分成三种方式,即直觉、知觉和概念。直觉是只有形象,而且只注重于形象,主张“直觉说”的克罗齐,说小孩睁眼看物,只看到了物的形象,而不知其为何物,这就是直觉。 
  审美欣赏的特点,就是直接与形象打交道。无论是欣赏自然美还是欣赏艺术美,我们首先都要在直觉上为对象征服。例如,我们在阅读余秋雨的《信客》时,心就会不由自主地为作者笔下的老信客悲苦凄凉的一生而落泪,为年轻信客蒙受冤屈而愤慨,而不去考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这就是形象的直觉性。审美欣赏不是从理智上的概念分析入手,而是直接面对形象,在直觉中去捕捉和玩赏形象。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应更多地让他们放开手去阅读,去体味,去感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徜徉,而切忌赶学生钻“圈套”,让学生的直觉性思维受到影响和制约。 
  二、让学生用心灵拥抱美 
  审美欣赏是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从客体方面说,是把审美对象在心理上暂时与周围的世界割裂开来,我们只注意这个对象,而不注意同时存在的其他对象。审美欣赏的注意集中追求的是形象的观照,而不是抽象的理解。基于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美。 
  1.师生间加强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古人云:“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只有建立一种平等、尊重、理解、合作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而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自身力量的所在,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2.把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语文教师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语文教学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 
  三、让学生用情感去感悟美 
  在西方有一种格式塔心理学,又译完形心理学,着重强调感受的完整性。它认为整体的意义远远超过其各个部分的总和。这里所说的“完整性”,既不是没有内在差别的“单一性”,也不是面面俱到、巨细无遗的“全面性”,而是指形象的有机整一性。每一个作为审美对象的形象,都是一个有生命的自成一个小天地的整体。因此,我们必须把它当成一个整体来欣赏,才能欣赏到它的美。 
  例如,我们在阅读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单单只读课题,并没有多大的美学价值,但读了全文之后,才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才能体会出其意境美。课题的表层含义指的是爸爸种的夹竹桃花谢了,深层含义指的是爸爸因病去世了,“我”感到自己长大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爸爸是个爱花、爱生活的人,也可以感受到“我”对爸爸去世后的哀伤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 
  四、让学生用想象去丰富美 
  首先,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想象的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实物、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表象之后,想象力便会逐步得到发展。例如,我们在阅读朱自清的《春》时,可先放映一段有关春天的录像资料,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观察画面,尽情地展开想象,让他们通过音乐和画面领略到“吹面不寒杨柳风”、“乱花渐欲迷人眼”、“润物细无声”等美妙境界,并使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 
  其次,发展学生的思维,提供想象的基础。思维是想象的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打好基础。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美的爱,从而感到生活的乐趣,提高生活的情趣,培养对生活的崇高目标。(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修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