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教育毕业中的经验借鉴以及对策论文(共3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2-16
  • 阅读量153次
  • 评分0
  • 0
  • 0

  随着当下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很多人也都意识到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对于教育来说,也是任重而道远的,本文就针对教育毕业的相关问题来和大家全面的探讨一番。


  第1篇:浅谈高校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对策


  向萌,王帅(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教育事业备受大家的关注,体育教师也肩负着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和造就一代具有较高体育素养,体育意识,身心健康的跨世纪人才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并且体育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复杂性和层次性更是决定了体育产业需要复合型人才,体育教师这一职业必不可少。本文针对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折射出来的问题,就此就业形势分别从自身与高校、社会政府三个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产业;毕业生;就业形势


  1高校体育专业就业形势发展


  1.1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前景广阔


  体育教育专业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目的,社会队伍对于人才的需要是不会拒绝的,对于国家而言,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体育领域是拥有着经济实力的。它在某一时刻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翘板。而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是学校需要培育,更是社会所需要倡导的。


  1.2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存在问题


  同时,各大高校的扩招使得不管是不是体育教育的人一拥而上,其中,滥竽充数的人比比皆是。出现了人才过剩的社会饱和状态,就导致了就业人才市场的腐败。但是,反而高质量的体育教师因为自身期望过高,就业城市选择偏向于大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也就出现了所谓大城市的人才“通货膨胀”。加上大学就业制度的改革,论体育教育的发展前景除了社会实践成果之外,自身因素尤为重要。体育教师的个人身体素质也成为衡量其专业的重要标准之一。况且,当今社会工作环境差,体育设施没有得到根本的完善,工作待遇得不到保障。从而挫败从事体育教师的行业的积极性,降低工作热情。更关键的是他们必须学会多项技能,即一专多能,除此之外,必要的基本裁判本领也是个人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诸多因素使从事体育教育的人难以在合适的岗位上施展抱负,自然而然也就进入了一个就业形势的死局里,无法走出来。


  2高校体育事业发展对策


  2.1自身能力的发展及教学转化为学导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成为教师上课所具备的基本能力。体育教师在从事教育事业时,需要与时俱进,拥有相应的电脑操作技术,是提高自身价值能力的体现。人才的发展务必要与时俱进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在各个高校招聘体育教师时,是十分重视其如何培养教学能力水平。充分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办学思路的必要性。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能力不同,自身所具备的思考方式也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这就是学生问题多元化。体育教师用信息技术的辅助,例如跨栏视频的技术要领,跳远比赛的动作剖析视频等等体育项目,能给同学们最直观的教学冲击,恰当好处地使用网络技术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加强师生交流互动。所以,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操场不是主场,能力才是价值的体现。尤其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育教师是社会十分需要的。教学顾名思义便是先由教师教然后学生自己学。而学导便是学生自己学习,学生是主体。况且教学转化为学导,这也是一种由传统的教学方式过渡到新颖的教学方式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被动地接收知识,不然出现知识不清晰,记忆力不牢固,表达不到位,理解不透彻,学习效率不高的结果。不是说先教后学和边教边学是错误的程序。只是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要适时革新程序走向。“学导式”的典型意义就是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更多的是帮助他们引导学习。正确的教学方法的结果是事半功倍的。体育教师在教学建设这方面有所建树,就要注重学生和老师之间知识的理解和互动。这就表明,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核心素养能力,更是要学会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方式。


  2.2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扩宽就业途径


  好的人才缺乏好的引路人。加强就业教育,培养就业能力等策略,可为我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支持。就业服务的根本立足点要从国情出发,根据就业形势和人才需要进行建议性指导,并且相应的提出教育意识,可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加强巩固从事体育教师这一行业的就业意识。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社会教育制度的变革,城市需求趋向饱和,农村的教育存在缺乏现象。所以,引导者要鼓励他们多去乡下基层组织或者单位支教,锻炼能力,要对眼前的就业形势持可行的期望,不可好高骛远。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支配合理岗位,满足社会需求,扩宽就业途径,实现就业双赢。政府社会应该重视体育发展,拨款建设大众性的体育馆并完善相应体育设施,开展体育项目赛事,营造良好的社区体育氛围,提高大众对体育事业的热情和对体育人才的认同度带动该地体育事业发展。同时,国家需要规范就业市场,完善就业法规,合理设置就业结构,改革就业的教学规模。平衡体育人才的分布,使真正有才能的体育人学有所用。


  3结语


  就目前社会形势来看,我国的初中的体育考试,高中的体考及大学的身体素质大赛,可见体育参与了我们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成长。由此可知无论在学生生涯,还是社会领域。体育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说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重视体育的程度在持续上升,所以未来体育教师的就业前景的地位不容小觑。身体乃革命的本钱,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体育领域中,会有一批又一批拔尖的体育人才出现,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辛苦耕耘,同时我们也期待未来的体育之路会越走越好,我国成为体育强国指日可待。


  第2篇:德国职业教育毕业考试质量控制经验及其借鉴


  黄方慧赵志群


  摘要:国际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方式正在发生着从“投入导向”向“产出导向”的范式转变,而缺乏综合性的“毕业考试”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工作的一个制度性缺陷,德国经验可以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毕业考试的基本结构、内容、形式、考核评价和组织实施过程,对我国启示在于:引入系统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工具,以工作过程知识为主要考试内容,采用多样化考评方式,加强命题理论和技术研究。


  关键词:产出导向;质量控制;职业教育;毕业考试;德国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方式发生着从“投入导向”向“产出导向”的范式转变。“投入导向”即通过政策法规和文件等形式保障教育投入的质量;“产出导向”的教育质量保障,是按照既定标准对教育的结果和影响进行判定,从而对教育过程进行优化和质量控制[1]。缺乏最后的综合性“毕业考试”,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工作的一个制度性缺陷。德国的职业教育久负盛名,其在毕业考试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提供很多有益的参考。


  一、德国职业教育毕业考试的结构


  德国《职业教育法》对毕业考试的内容、评价标准、考试组织及实施作了严格规定[2]。毕业考试采用考教分离方式,即职业学校和培训企业负责教学培训工作,毕业考试由行业协会负责。德国职业教育毕业考试形式包括笔试、实操和口试,是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进行的综合性评价。以机械大类专业为例,毕业考试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在第二学年结束时举行,占总成绩的40%,包括三种形式,即完成一个综合性工作任务、针对该工作情境的口试、任务设计笔试;第二部分在全部职业教育结束(一般为三年半)时进行,占总成绩的60%,考试分四个部分(被称为“考试领域”),即“工作任务”、“合同与功能分析”、“加工技术”和“经济与社会学知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工作任务”考试方式有两种供选择,即“企业真实任务”和“(模拟)实践任务”。


  二、德国职业教育毕业考试的内容与形式


  (一)毕业考试第一部分


  毕业考试的第一部分围绕一个综合性工作任务(komplexeAufgabe)进行,重点考查考生在独立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制定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能力,考试包括内容相互联系的实操、情境口试和笔试三部分。情境口试是考官在职业工作情境中观察考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践操作过程并进行提问。口试所提问题是根据考生现场操作的实际情况随机提出,与具体工作过程有关。笔试的内容与实践操作内容也是相关的。


  (二)毕业考试第二部分


  毕业考试第二部分的重点是按照所学专业的职业资格要求完成一个工作任务,从而评估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这里的工作任务有两种类型可以选择:一是考生所在企业实际生产组织条件下的“真实工作任务”(BetrieblicherAuftrag);二是模拟的“跨企业、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实践任务”(PraktischeAufgabe)。重点评估考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是否具备获取信息、与客户交流、与上下级部门协调的能力,是否具备建立和利用工作档案的能力,是否具备质量意识、成本和生态环境意识,是否能注意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安全保护要求等。毕业考试由各行会组织实施。


  1.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


  是指考生所在培训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企业按照《培训条例》要求,根据自身特点选定本企业的一个真实生产任务作为考试内容,该任务要体现《培训条例》确定的职业能力,而且任务是可以实施的,不涉及企业机密。


  如果培训企业选择真实工作任务作为实操考试题目,需填写《企业任务申请表》。申请表包括:考生个人及所在企业基本信息、真实工作任务的名称及其描述、完成任务各阶段(计划、实施、控制)所需时间、相关技术资料、完成任务总期限、培训企业对任务的技术说明、考试委员会对该任务的推荐意见。德国工商行会(IHK)制定了一个“子任务实施计划表”,帮助培训企业选择作为考试题目的生产任务。“子任务实施计划表”分三个阶段填写,即“获取信息和制定计划”、“任务实施”、“控制”。该表也为考试委员会提供了有关考试任务的详细信息。各阶段所需时间由考生自己把握,但是总时间不超过21小时。以“设备机械工”职业(专业)考试中的各项子任务情况为例,具体见表1。


  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后,需记录与实践过程相关的信息,包括考生在计划、实施和控制阶段的工作情况、所用资料和工作结果等,将其汇编成一个档案袋。考试完成后,该档案要交给考试委员会。考试委员会不对档案内容评分,而是通过这些资料了解考生完成任务的整个工作过程。


  2.“实践任务”考试


  实践任务来自企业实践,但不针对具体企业的工作任务。实践任务应反映行业发展趋势。尽管这不是考生所在培训企业的真实任务,但在不同培训企业中本专业的学生都应有能力完成。目前实践任务考试多采用PAL的命题。


  表1子任务实施计划表[3]设备机械工的工作领域:设备制造、器械制造、维修、管道系统技术、焊接技术□


  “真实工作任务”和“实践任务”考试均包括“专业口试”部分。一般情况下,考试委员会根据企业任务的资料准备专业口试的主题,各阶段的口试主题有所不同,如针对获取信息和制定计划阶段的口试主题一般是任务分析、与顾客商谈、确定时间期限等。在口试中,考生要设法证明自己已经具备了解决专业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展示其与企业任务相关的专业背景,解释其完成工作任务的步骤和方法的合理性。


  3.“考试领域”其他部分


  “合同与功能分析”是给考生一个委托合同任务,考生在120分钟内完成该任务的系统分析。以设备机械工为例,考生要识别制造、组装、调试和维修问题,按照技术手册选择必要的元件、工具和辅助方法,调整装配和更换计划,并且确定相应的工作步骤。


  “加工技术”考查的重点不是纯理论知识,而是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设备机械工为例,考生要判断零部件的生产加工方法,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角度选择工艺、确定技术参数、选择原料和辅助材料、制定工作计划,以及选择工具和设备等。


  在“经济和社会学知识”一个小时的考试中,考生针对一个工作实践任务完成过,描述和解释职业和工作世界中的一般经济学和社会学原理。


  三、德国职业教育毕业考试的组织实施


  德国职业教育毕业考试由行会,如工商联合会(IHK)或手工业行会(HWK)负责,培训企业和学校不能干预毕业考试的组织和安排。行会成立专门的考试委员会,负责考试的命题、组织、评分和授予证书。考试委员会由职业学校教师、企业主和雇员三方面代表组成,人数不少于3人。其中,企业雇主和雇员的人数不少于总人数的2/3[4]。


  毕业考试总成绩是两部分成绩的综合,总成绩及格,且各考试领域均无不及格者,视为通过考试。毕业考试第一部分成绩是完成工作任务、伴随性口试及笔试设计三者成绩的简单加和,第二部分成绩为4个考试领域分数的加权平均值。在此,两种工作任务的评分方式有所差异:“实践任务”的成绩是任务实施过程、任务完成档案记录、伴随性专业口试的成绩之和。


  四、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发


  (一)毕业考试是系统化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工具


  德国职业教育毕业考试在考试的结构、内容、组织实施及评价等方面构建了一套完整体系,实现了考试结构、命题、形式、时间、组织、考场场地和设备管理、考场规则、阅卷评分和成绩分析全过程的标准化,较好地反映了社会和行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反映了产业和技术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育思想


  在网络技术条件下运作的现代企业中,特别是面对“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的挑战,技术工人必须具备足够的工作过程知识,其是完成综合性和复杂工作任务的基础[5]。德国职业教育毕业考试中,考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完成综合性的实际工作任务,这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而且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工作经验,落实到考生知识技能运用的“输出”上,考生对专业问题进行独立分析和判断以及其实践能力,是最重要的考查内容。


  (三)针对真实工作要求的考试内容


  毕业考试以真实的综合性工作任务作为题目,考试内容从企业需求出发,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运用情况,以及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完整职业行动每一个阶段(计划、实施和检查等)的考核,通过口试等方式考查考生在工作过程中思考、探索和发现问题,以及给出不同解决方案的能力。


  (四)多样化的考评方式


  除传统的笔试和实操外,德国毕业考试采用资料档案汇编和专业口试等形式,成功运用“档案袋”(portfolio)方法,不仅对能工作结果进行评价,而且还能对工作任务完成过程进行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工具和多角度评价,对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不仅考查“做出了什么”,还考查“怎样做的”和“为什么这样做”,关注成本意识、事故预防和环保措施,关心的不仅仅是习惯的固化结果,更重要的是反思和迁移的能力与过程。


  (五)以行业为主的多元主体参与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毕业考试由行业自我管理机构(如工商联合会和手工业行会)负责,考试委员会由职校教师、企业雇主和雇员代表组成,培训企业可以自己选择是否参与出题。多元主体参与实施的考试和命题机制,确保了考试内容的实践性和效度,兼顾了职业教育目标、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工作岗位以及学生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六)加强命题理论和技术研究


  借鉴德国经验,我国可在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中引入和实施多种形式的毕业考试。除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政策意愿外,加强有关考试技术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考试质量取决于试卷的命题水平。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毕业考试,不但对其试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等技术指标提出了很高要求,并且要求其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试题内容设计不但要符合职业教育对学生的要求,而且要有实用性;既符合企业实践需要,又要有可操作性,也就是在实际考试环境下操作的可行性。这需要命题人既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又具备科学命题的基本理论、命题技术和经验,这既需要企业的深入参与,也需要来自教育技术和心理测量技术领域专业人员的支持。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当特别注意“技能鉴定”和“职业能力测评”的技术性差别。职业教育的毕业考试与职业资格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技能鉴定考试实践(包括各种形式的技能大赛和高校对口招生技能测试等)中最大的问题是试题效度,多数试题简单按照行为主义原则进行设计,强调技能的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却很少关注技术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工作方式变化造成的工作性质的变化以及相应的试题要求的变化,特别是对试题的综合化和情境化的要求[6]。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研究领域有多种能力测评工具,但这与职业教育学的能力测评又有很大差别,因为按照教育学观点,能力是一种不能直接观察的“内在财富”,对职业能力进行科学评价非常困难,如果没有成熟理论和技术支持,任何评价很难发挥真正的“教育学意义”[7]。


  科学的职业教育毕业考试,其考试题目应当兼顾“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能力评价”两方面的要求,努力反映教育目标和职业规范的双重标准,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又要考虑特定工作领域的能力特征,这有待继续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