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法律毕业论文范文,法律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罗兰夫人:被冤杀的法国大革命女性社会活动家

  • 投稿研究
  • 更新时间2015-09-10
  • 阅读量858次
  • 评分4
  • 11
  • 0

文/杨宇冠

罗兰夫人与法国大革命

罗兰夫人出身于巴黎雕刻匠家庭。她求知欲旺盛,擅长音乐和绘画,饱读历史、哲学、诗歌、宗教著作等各类书籍,受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影响,崇尚自由、平等、博爱。她对1日制度强烈不满。她的丈夫罗兰是法国大革命时著名的政治家、吉伦特派领导人之一。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把罗兰夫人推向了历史舞台。她离开自己平静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让法兰西获得重生,毅然投身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流和革命运动中。罗兰夫人思辨清晰、信念明确、活力无穷、热情执着、才华出众,这使她在法国大革命初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她的丈夫罗兰当时为法国内政部部长。当时以罗兰名义发出的各种政纲和法令,几乎都出自罗兰夫人的笔下。

罗兰夫人以她的沙龙为基点,推动革命的发展。罗兰夫人以其敏锐的政治头脑、超人的智慧和女人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包括吉伦特派成员在内的风流人物。他们经常聚集于罗兰夫人的沙龙,讨论时政,拟定政策。大革命发生后的几个月里,许多巨变都发端于罗兰夫人的沙龙,国民公会中的许多议案都在那里酝酿产生。因为罗兰夫人在吉伦特派中的核心地位,使吉伦特派对她极为崇拜,而雅各宾派则对她恨之入骨。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旧制度之后,法国向何处去,雅各宾派和吉伦特派有不同意见。雅各宾派主张扩大恐怖镇压,建立革命者新的独裁;吉伦特派则不同意,反而主张放缓革命的脚步。1793年,法国社会变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疯狂而盲目地向前飞奔。吉伦特派试图拉住缰绳将它制服,而雅各宾派却不断抽鞭催它跑得更快,两派的对立水火不容。最终,吉伦特派在斗争中全面崩溃。1793年5月31日,武装市民冲击国民公会,雅各宾派挟民众之威通过决议,尽数驱逐吉伦特派议员并在全城搜捕吉伦特派人。

在此情况下,罗兰夫人帮助许多吉伦特派领袖寻找藏匿场所,使大部分吉伦特派领袖躲藏起来,包括她的丈夫罗兰。她自己也有逃脱的机会,但她拒绝逃跑,在家中静静地等候逮捕。罗兰夫人在狱中也屡次放弃越狱的机会而刻意选择死亡,她决心为自己行将破灭的革命理想殉道。她在狱中写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在等待正义的实现,或成为专制政治最后暴行的牺牲品。我的例子不会没有用处。我的朋友!你如果拯救我们的祖国,那你也就是为我的幸福而努力。当我知道你对于祖国的服务是有结果时,我死而瞑目,举凡死、痛苦和忧患,我视若无物,因为我是从此中生长出来的。你不要担心,我活到最后的时刻,一点儿也不会陷于无聊的、激昂的纷扰中。”

罗兰夫人选择死亡也有个人感情的原因。她的丈夫罗兰比她年长20岁。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罗兰夫人爱上另一位青年革命家博佐。但她一直克制自己的欲望,极力维护丈夫的名声,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她在给博佐的信中说:“如果他们(雅各宾派)审讯我,我会用一切手段来维护丈夫的声誉,这是我对他的悲痛的补偿。但是,对于你——当我在这里孤身一人时,和我一起的只有你。我的被捕,让我能将自己作为牺牲奉献给丈夫,同时与我所爱的人结合。多亏了刽子手们,让我的义务和我的爱情能并行不悖。’

为自己的革命理想从容赴死

1793年11月8日,罗兰夫人因被指控为保皇派的同情者而被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而在9天之前,没有逃脱而被捕的22名吉伦特派领袖刚刚被送上断头台。在那个年头,法国人、巴黎人对于死亡早已麻木和淡然,甚至包括走向死亡的死刑囚犯们自己。

看到自己为之奋斗的革命理想以及亲手建立的制度坠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些往日的革命家跌进了痛苦、悔恨的深渊。罗兰夫人也意识到自己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事业最后变得不可控制,她感叹道:“自南,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这些革命者即使内心很痛苦,但面临死亡时却仍然保持风度,强作笑颜,以保持最后的尊严。

罗兰夫人和她的同志们一样,从容赴死。在通往刑场的路上,民众冲着她恶声高吼:“滚上断头台去!”她微笑着回答:“您说得对,我正在往那儿去呢。”

罗兰夫人死后4天,她丈夫罗兰在逃亡中自杀。半年后,博佐的尸体在波尔多地区的深山里被人发现,他同样是自杀而死。

案件评析

罗兰夫人被指控为保皇派的同情者而被判处死刑,对她的审判是否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和正当法律,是一个值得世人思考的问题。

法国大革命前期,曾经倡导实行罪刑法定原则。1789年,《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以下简称《人权宣言》)第7条规定:“除非在法律规定情况下并依照法律规定程序,不得控告、逮捕或者拘留任何人。”法国制宪会议将《人权宣言》作为1791年宪法的前言,即指导原则。制宪会议还以《人权宣言》中肯定的罪刑法定原则为立法原则,先后通过1791年7月19日和22日的法律以及同年9月25日和10月6日的法律,最终制定了近代法国第一部刑法典,被称为1791年《法国刑法典草案》。

罗兰夫人被雅各宾派指控的所谓“保皇派同情者”的罪行,是很明显的政治色彩很浓的政治性指控,是雅各宾派对与其政治主张不同的人士进行政治镇压与迫害的行为,不是具有法律性质的刑事罪名,不属于1791年刑法典中的法定罪行。对罗兰夫人的指控和判决违背了《人权宣言》和1791年刑法典中贯彻的罪刑法定原则。因此,雅各宾派指控罗兰夫人并将其送上断头台不是一个公正的判决,是一个充满政治斗争色彩的政治镇压与迫害。

罗兰夫人的一生是一段凄美的故事。她本来可以优雅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有两个男人都深爱她。虽然她在婚姻和情人之间有许多纠结,但这也是人生中常演的故事。她有无限激情和爱需要释放,历史让她卷入了动荡的旋涡。她怀着对国家命运、对正义的追求投身到革命之中,最后却被以反革命的罪状处死。

虽然对于罗兰夫人来说,死亡也许是一种解脱。然而,在平凡的日子里终其一生,享受生命、享受爱情,也许才是她正常的人生轨迹。这也是革命应当具有的最终目的,即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罗兰夫人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她信仰人性的完美,赞成用革命的方法改革旧制度和习俗。法国大革命在转瞬之间摧毁了君主和贵族所代表的法国封建专制,继而演变成对不同意见的人士的血腥、惨烈和恐怖的镇压。这种局面是与革命者所宣扬的理想和正义背道而驰的。当罗兰夫人和她的亲友们认识到法国大革命这种局势并想对其加以控制时,一切都晚了,她失败了,自己也因此被处死。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新独裁现象违背了革命所追求的自由理想。罗兰夫人勇敢无畏地站在断头台上,她用自己的死警告世人:警惕打着自由的口号作恶,没有法制的自由,最终会毁灭一切。

冤案主角:

罗兰夫人(Manon jeanne Phlipon,1754年3月17日-1793年11月8日),法国社会活动家,大革命时期吉伦特党领导人之一。她天资聪颖、智慧过人,被巴黎政界称为“吉伦特的无冕女王”。冤案特点:

罗兰夫人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她强烈信仰人性的完美,反对专制独裁和旧的传统、律法和习俗。在法国大革命中,罗兰夫人等吉伦特人反对惨烈和恐怖的镇压行为,被指控为保皇派的同情者而被判决死刑。这不是一个符合罪刑法定的公正判决,而是一个充满政治斗争色彩的政治镇压与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