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法律毕业论文范文,法律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两幅照片里的“复旦投毒案”

  • 投稿Miss
  • 更新时间2015-09-10
  • 阅读量898次
  • 评分4
  • 20
  • 0

随着马年春节这一“节日篇章”被翻过,审理或宣判重大案件的闸门随即被拉开。女婿对丈人一家灭门、警察枪杀孕妇、研究生对室友投毒等在2013年度引发关注和热议的案件密集开庭或宣判。

在这个时间节点,投毒杀害室友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被一审法院——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随着这一阶段性审判结果的出现,一波舆论热潮再度袭来。与在案发后人人争当“福尔摩斯”不同,这一波的网络舆论中出现了中立而冷峻的声音。其中,一些堪称“正能量”的元素让这一案件具有了极大的普法价值。

投毒者林森浩出生于广东汕头一户普通农家,依靠聪明和勤奋入读中山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他获得免试进入复旦大学攻读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的机会。这一机缘让他和来自四川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黄洋成了同学和室友。骇人听闻的是,在黄洋已经考取复旦大学医学院博士、林森浩也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情况下,后者把一种名叫二甲基亚硝胺的剧毒化学物品注入宿舍的饮水机,导致饮用毒水的黄洋中毒身亡。

案件发生后,林森浩在几近沸腾的舆论声浪中落网,并于2013年11月底被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推上审判台。在时隔近3个月后的2014年2月18日,再度站在审判台上的林森浩领受了一份死刑判决。

在判决下达的次日,《北京青年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对案件作了组合报道。报道的第一部分内容是用相同版面配发的两张照片——这两张拍摄于一审宣判后的照片,一张为受害者黄洋神情悲戚的母亲,另一张为被告人林森浩痛不欲生的父亲:报道的第二部分内容是两篇相对独立的文章——一篇记录了庭审情况,另一篇是新华社记者“对话林森浩”的访谈《为何对室友冷下毒手》。

这组可用客观和中立来形容的报道,在“媒体的专业性”之外,散发出观念进步的光芒。如果说那两幅版面相同的照片给了林森浩的亲人一席“关注”之地的话,那么《为何对室友冷下毒手》一文中“亲手毁了两个原本充满希望的家庭”的观点就是一种“关怀”。值得一提的是,网友的观点和媒体相近。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段内,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亲人往往会受到“株连”——药家鑫的父亲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复旦投毒案”中,我们欣慰地看到林森浩的父亲摆脱了被“株连”的命运。

把受害者黄洋的母亲和加害人林森浩的父亲置于平等地位,是一堂生动的普法课。在这堂课上,我们至少能获取这样的信息,犯罪者和他们的家人往往和你我他一样平凡普通,因为一个恶念或别的原因导致他们加害于他人,结果给他人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因遭致法律的“报复”而毁掉了自己的人生和亲人的幸福。

林森浩如此,枪杀孕妇的民警如此,那位疯狂的女婿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北京青年报》的报道中传导的理念能够消减一些“思想戾气”,让更多的人少些“行为戾气”,那么,这堂普法课的价值将难以估量。

李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