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法律毕业论文范文,法律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俄罗斯警察变身杀人狂魔

  • 投稿ze r
  • 更新时间2015-09-10
  • 阅读量239次
  • 评分4
  • 10
  • 0

文 朱曼

2013年11月,英国《每日邮报》曝光了曾经的俄罗斯警察米哈伊尔·波普科夫在8年间的“双重生活”。在1992~ 2000年期间,他一面扮演着好丈夫、好父亲的角色,另一面却陆续奸杀了29名女子,被称作“周三杀手”和“狼人”。

八年奸杀无辜

1998年10月28日,20岁的塔蒂阿娜和她的好朋友尤利娅听完音乐会后,随性地和朋友们喝了些酒。之后,在回家的途中,她们遇到一名身穿警察制服的人主动提供便车送她们回家。次日,在安加尔斯克小镇旁的一条小路上,人们发现了她们的尸体。除脸部完好无损外,她们的背部和脊椎都遭受了严重的砍伤,并且身体赤裸、血迹遍布。经专家验证,她们遇害时曾遭受过强奸。她们的亲人为此伤心至极,无法直视她们被残忍砍伤过的尸体。直到2012年,警方才查出来,那名送她们回家的警察就是波普科夫。

事实上,1992~ 2000年间,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地区,奸杀案屡见不鲜,且作案手段雷同,疑似同一人所为。受害者通常被斧砍、刀刺或勒死,尸体被丢弃在树林里,不着寸缕,并且留有被强奸的迹象,手段极其残忍。由于案件大多发生在周三,该案的凶手被人们称作“周三杀手”。

反观受害者,她们也有共同特征。从酒吧、派对等地方出来并喝得微醉的女子通常会成为“周三杀手”下手的对象。波普科夫利用人们对于警察的信任,身着制服通过不同手段把她们拐骗到偏僻的地方,强迫她们脱光衣服,用小刀、锥子、螺丝起子等工具对其实施暴力,然后将其杀害,且所有的暴行中都伴有强奸行为。正是因为凶手这种残暴的禽兽行为,在后来的调查中,人们开始称呼他为“狼人”。

虽然被害人特征和作案手段都已调查清楚,案情不算扑朔迷离,但后续的调查却没有想象中顺利。在案发后的很多年里,警察都在怀疑凶手的工作是金属加工工人、司机、铁路工人或者看墓人,但始终未能发现真凶,案子也因此一直处于悬而未决状态。

在调查期间,警方曾经通过两条线索将怀疑的目光对准波普科夫。但在波普科夫的妻子埃琳娜为他提供不在场证据以及波普科夫本人多年的正面形象掩护下,线索都被警方放弃了。

在曾经的一次奸杀案中,一条线索引起警方的注意。死者患有某种疾病,而波普科夫恰巧也感染了这种疾病。这使得警方对波普科夫产生了怀疑,并据此可以要求对波普科夫进行DNA检测。但是,当警方质询埃琳娜时,她为波普科夫作了不在场证明,警方的目光就此转移。在那之后,波普科夫作案便更加小心,不断发生的奸杀案件给人们带来的恐慌也进一步加深。

另一条线索来自波普科夫的一次失败袭击。1998年1月26日,15岁的斯维特拉娜搭上波普科夫的便车后被带到了树林里。波普科夫强迫她脱掉所有衣服后,狠命地将她的头往树上砸,直至她失去意识。波普科夫以为当时斯维特拉娜已经死去,于是,没有再下杀手,将其丢在了雪地里。然而,斯维特拉娜却幸存了下来,在一个叫做贝加尔斯克的小村庄附近被人发现,通过医院的救助她醒了过来。她告诉警方自己是在搭乘一辆警车后遇害的,并且在一系列的照片中十分确信地指认出波普科夫。然而,当埃琳娜证明他是个好丈夫和好父亲以及出具相关不在场证明后,警方再次选择了相信波普科夫的妻子,未对其进行详细调查。

警察行凶背后

2000年后,系列杀人案的凶手一度销声匿迹,但警方的调查并没有因此停止。案件负责人基塔耶夫在查阅一系列案卷后怀疑波普科夫就是凶手,而且掌握了许多符合波普科夫行为的犯罪现场细节。但是,此时的波普科夫已经辞去了警察职务,开始从事安全人员的工作,且经常去俄罗斯太平洋海岸旅游,没有犯罪迹象,这让基塔耶夫一筹莫展。

当调查工作持续至2012年时,调查人员决定强行对3500名警察(包括在职和退休的)进行DNA测试。最终,测试结果显示波普科夫的DNA和受害者身体上找到的DNA100%匹配,多年的悬案终于水落石出。

警方指控波普科夫制造了24起凶杀案,并且存在奸尸行为。在被害人中,19~ 28岁的受害者有25名,35~ 40岁的受害者有4名。波普科夫对于警方的指控供认不讳,而实际上,警察怀疑凶杀案的数字可能多至29起,甚至存在1起谋杀,但具体的数字恐怕连波普科夫本人都记不清了。

一位同事事后对波普科夫进行了评价:“我曾亲密地和他工作了5年。他知道许多笑话和故事,也总是派对的灵魂人物。”生活中的波普科夫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他47岁的妻子埃琳娜也是一名警察,他26岁的女儿叶卡捷琳娜是一名教师。在家庭方面,他是公认的好丈夫和好父亲。他的家人都无法相信他竟然是凶手,甚至他的妻子埃琳娜曾经两次在他被怀疑的时候为他作不在场证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警方的视线;否则,很可能在1998年的时候就可以将他确定为凶手,不至于出现后面的受害者。

在犯罪动机方面,警方研究受害者的面貌时发现,受害者大多和波普科夫的母亲有相似之处。此外,受害者多数都喝了酒,而且是轻微的喝醉。相比之下,在波普科夫小时候,他的母亲也是酗酒且经常性地对其实施虐待行为。警方据此认定他一系列的奸杀行为很可能是出于幼时的阴影而进行的一种对他母亲的报复。在问及波普科夫本人时,波普科夫说:“第一次谋杀发生得很自然,当时只是觉得想杀掉那个搭便车的女人。”而警服则成为他获取信任的工具。

警察的心理弱地

案中的凶手波普科夫,就像是100多年前在伦敦出现的“开膛手杰克”有着上流社会的身份却用极其残忍的手段连续恶性奸杀妓女一样,他身着警察制服却行暴力匪徒之事。在民众眼中,向来是正义化身的警察,却沦为穷凶恶极的杀人狂魔。

诚然,由于警察能够比一般人更加方便地接触暴力武器或是本身具有较好的格斗技能,所以,一旦警察从事暴力行为,会比一般人更加危险。另外,由于警察属于特殊职业,他们往往比普通人更集中式地接触大量社会负面问题,被迫接纳大量负面能量。因而,他们面临心理健康极易摧毁的境地,也常使得心理疾病成为驱使他们走上犯罪边缘的魔力。

警察,只是他们的职业。脱下警服,他们依然是普通人。所以,任何可能诱导其他人犯罪的因子,也都会在他们身上发挥效应。公众在要求警察严恪自身行为的同时,警察这一特殊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得到足够重视。

链接

国内外保障警察心理健康的举措

警察的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疾病预防,在世界各国都受到重视。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在录用警察时,将心理选拔作为首要环节,并且,其心理测查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已达到较高水平。除此之外,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在警察系统内部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机构,以协助警察调适心理、消除烦恼挫折及感情困扰,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在我国,为切实保护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公安部于2004年在公安信息网开通“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网站”,以及时化解容易对民警心理健康造成损害的负面因素。2006~2008年,公安部在大连、上海、武汉等地建立10个全国公安民警心理训练实验中心,把心理训练纳入民警教育培训体系,锤炼民警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危机。2009年4月,公安部政治部向全国公安机关发出《公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贝》,首次提出在全国省级公安机关和警力超过3000人的市级公安机关设立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民警提供心理训练、咨询服务、危机干预“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