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法律毕业论文范文,法律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警惕“车补”成为新的“车腐”

  • 投稿狂丸
  • 更新时间2015-09-10
  • 阅读量541次
  • 评分4
  • 91
  • 0

近日有媒体报道,陕西一国企领导车补接近当地最低工资5倍,引起议论纷纷。在公车改革起步不久的当下,这“过分适度”的车补金额为何能拿得出手?比工资还高的车补,又折射出当前公车改革中何种值得警惕的现象?

公车管理新规出台未及一月,改革辟出的新田地里,已有小小杂草萌芽。

据媒体报道,陕西一国企在车改后,正职最高每月可享受到5300元的车补,这一数字几乎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倍。

每月5300元具体是什么概念?即使算上休息日,每天花170块钱打车,花到月底还能有富余。还有认真的人算了这样一笔账:若以油价每升8元、油耗每百公里10升计算,一个月5300元的油钱,足够每天在路上跑200多公里。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要求,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这每月5300元的车补,是否“适度”,相信答案是一目了然的。

但这家国企对这个数字似乎有着另一种看法,该国企的一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比原来节约很多。”这句回答从一个侧面解释了这个“过分适度”的数字为什么能获得通过——制定规则的人找错了尺度。

公车开支并不是一种福利,而是工作的需要。公车改革并非利益调整,而是工作方式的转变。因此,在对车补进行定位时,只能以实际需要作为尺度来衡量,而不是此前有多“不节约”。那“节约了很多”的说法,一方面让人感觉该企业之前的公车开销比现在还惊人,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些执行单位对公车改革的理解存在误区。

“比过去节约”的误区,或有意,或无意,都是一种值得警惕的车改思路。公车改革,就是针对公车浪费现象严重所提出,如果说过去浪费1000元,现在浪费50元就成了节约,那就是诡辩。如果改革的结果,只是把“公车浪费”变形为“过分适度的补贴”,那就是伪车改。

就这个意义来说,“5300元车补”对公车改革的实践,很有警示作用,它可能成为“既响应车改政策,又增加自己福利”的“双赢范本”。正如陕西那家国企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到底高多少,或者低多少,你也说不准,我也说不准。国家也没规定……”这表达既像绕口令,又如太极拳,绕了几个圈子,“适度”的疑问就仿佛被甩开,“改革”的责任也似乎被推卸。

见微知著,一家国企对政策的执行已如此“有弹性”,指望全国所有执行单位“有力度”地响应改革要求,自行“适度”,恐怕并不容易。因此,“适度车补”的政策表述仍然存在进一步细化空间。公车管理,在出台改革方案的同时,还需要具体的实施细则予以配合。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适度”的依据,提出制定标准,如当地工资水平、交通成本和单位用车频次等。另一方面,要督促执行单位将车补制定情况公开,接受组织和社会的监督,防止车补成为新的“车腐”。

改革,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但总有些人脑子不想着过河,对摸石头也不感兴趣,只是想方设法给自己“摸金子”。假如5倍于最低基本工资的车补装进了干部的口袋,它所营造的不公或许更甚于公车私用。因此,在制度改革的同时,干部的“摸金”思维也需要好好“改革”一番。

(转自:《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