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经济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冀中南经济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切入点

  • 投稿苗久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691次
  • 评分4
  • 78
  • 0

文/鲍国林

【摘要】产业集群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效途径,产业集群建设是促进冀中南经济区快速发展的载体,可以切实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本文以冀中南经济区产业集群为载体,在深入分析冀中南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基础上,通过对石家庄栾城装备制造集群、辛集清洁化工集群、邢台临城新城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探索冀中南经济区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的切入点,并提出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等保障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冀中南经济区;产业竞争力;切入点;保障措施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南部加快工业(产业) 聚集区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34576111D) 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鲍国林,石家庄市工程咨询研究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低碳经济。

为了提升北方经济活力,河北省提出了冀中南经济区建设发展战略,并经国务院认可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得冀中南经济区成为河北省继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沿海经济隆起带之后的第三个重点发展区域。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是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既取决于要素的供应程度,更取决于对这些要素转化的组织效率。基于冀中南经济区竞争力弱的特点,发展经济区的有效模式必定是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产业集群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承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直接媒质;是土地集约利用、实现经济增长的最佳方式;是扩大对外开放、转变产业结构、聚集生产要素的最佳方法。产业集群的建设和提升可以切实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张京祥、罗震东课题组,2011)。

一、冀中南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 冀中南经济区产业概况

冀中南经济区在空间范围上看是地理上邻近的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4个地级市,共管辖有13区10市(县级市) 49县及357个建制镇。与北京、天津、济南、郑州、太原等主要城市联系便捷,空间直线距离均在300公里以内。冀中南经济区已经发展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类别,重工业类型如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石油工业,特色轻工业如轻纺、农副产品加工、食品等均得到一定发展。其中,主导产业增长更为迅速,石家庄市主导产业如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清洁化工等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已经超过56%;邢台市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新能源、煤化工等三大产业实现的增加值也达到全部工业的40%以上;邯郸市主导产业发展也尤为迅速;衡水市橡胶、金属制品、清洁化工、食品等主导产业也增长较快,具体而言,经济区产业基础正在不断巩固发展(《河北经济年鉴(2013)》)。

(二) 冀中南经济区发达程度分析

河北省将冀中南经济区作为省内第三个重点发展区域,构建经济区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区域经济学、竞争力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及地理经济学等有关经济学理论,系统地分析冀中南经济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客观科学的对比测算,界定冀中南地区四市的发达程度。根据冀中南经济区现行经济发展状况,遵循突出区域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及体现环境对经济发展制约的重要性、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设定五项评价指标,即人均GDP、外贸依存度、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率、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以各项指标与河北省平均水平相比作为变量值,将每个变量的权重设为0.2,5个变量值加权平均后的结果为发达程度值,全省的变量均设为1,各市的变量值超过1为发达地区,低于1高于0.6的为欠发达地区,低于0.6的为贫困地区。根据设定的评价指标与测算方法,列出河北省及冀中南经济区四市5个指标情况(表1),然后把各项指标值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计算出各市5个变量值与发达程度值(表2)。从发达程度值可以看出,在冀中南经济区四市中,只有石家庄市属于发达地区,而邯郸市、衡水市及邢台市发达程度值均在0.6与1之间,属于欠发达地区,且具有明显的欠发达特征。基于冀中南经济区现行的经济发展状况,应充分发挥石家庄市作为龙头城市的优势,带动经济区的整体发展。

截至2012年末,冀中南经济区共有常住人口3164.99 万人,城镇化率达43%,国内生产总值9277.0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93万元,远远低于河北省的平均水平。通过进一步分析评价指标可以看到,除石家庄市部分指标超过全省外,其他各市分别呈现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外向度低等欠发达地区具有的普遍特点。

二、冀中南经济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切入点

本文结合冀中南经济区特色产业及其在经济区的优势区位,选取了发展态势较好的石家庄栾城装备制造集群、辛集清洁化工集群、邢台临城县新城产业集群这三个产业集群。通过对不同集群的实际调研,切实感受到集群各具特色的发展特色,提炼出提升集群竞争力的切入点。

(一) 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切入点

石家庄装备制造集群位于石家庄市南部的栾城、元氏境内,北距石家庄市三环1公里,东距栾城县城8.5公里,南距元氏县城15公里。总面积70平方公里,规划用地面积44平方公里,起步区用地面积在16~30平方公里,在国内属于大型工业集群,2008年12月被河北省政府列为省级产业聚集区,是支撑石家庄市产业结构优化、引领当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动力“引擎”,是提升石家庄城市“ 首位度” 的重要推动力(王殿茹、于玲,2014)。

1.培育新能源装备。石家庄装备制造业集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重点发展现有装备制造业基础上,还要培育扶持一批新兴制造业——太阳能、风电装备,才能应对国内外产业发展的需求,才能实现集群的稳步快速发展。在未来发展中,应不断引进相关大型企业进驻,逐步建成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全国重要的太阳能、风电装备产业集群。以关键零部件生产为起点,逐步向大型装配发展,积极引进掌握关键技术的国内外龙头企业,按照“龙头带动、产业链招商”的方式,引进相关和配套设备的研发、制造和服务企业(王殿茹、于玲,2014)。

2.培育环保装备。石家庄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未来发展要以国内外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引进为动力,要抢占环保装备行业制高点。在环保治理和节能减排需求下,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龙头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建立合资或独资生产、研发中心,以龙头企业为基础,完善基础配套条件和产学研的创新体系,吸引国内外有实力有前途的中小企业投资,逐步形成相互配套、良性竞争的环保装备产业集群(王殿茹、于玲,2014)。

3.培育高新技术装备。立足于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围绕装备制造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装备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加基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品牌和管理经验。鼓励集群企业“走出去”,积极采取合作研发、联合设计、联合制造以及并购参股等方式,积极融入国际装备制造产业体系,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王殿茹、于玲,2014)。

(二) 辛集清洁化工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切入点

辛集市清洁化工集群位于新城镇区东北12公里处,衡井公路以北、富春大街以南、邵村以西、天王公路以东区域,同时新城镇也是石家庄市、衡水市交界重镇,受到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的辐射。辛集市清洁化工集群规划用地总范围9.41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20家。整体规划结构为关联辅助功能区、精细化工产业园、生物化工产业园和中小企业孵化园。

1.培育基础化工原料。合成氨是基础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氮肥,是制作尿素、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的生产原料,还可用来生产各种氮复合肥,如硝酸磷肥、磷酸铵、NPK复合肥等。该元素作为化工原料可用于制药、炼油、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含氮无机盐、冷冻剂等。利用河北本地和周边丰富的煤炭资源进行生产,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项目投资小,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符合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投产后具有长期安全、经济、平稳运行的特点。

2.培育有机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是一种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在常态下为细小的白色粉末。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主要用于生产三聚氰胺-甲酸树脂(NF树脂),再进一步加工成各种最终产品,而且具有良好的耐热、耐老化、耐酸碱、易配色、不易燃、高光泽、无毒等特性,具有良好的光泽度、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广泛应用于表面涂料、粘合剂、模塑料、纸张处理、纺织处理、皮革鞣剂、荧光颜料、水泥增强剂等主要或潜在领域。应根据市场供需分析、原料供应及装置规模的经济性,在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创立品牌,迅速占领国内外三聚氰胺市场。

3.培育农用碳铵产业。碳铵是市场上占有率最高的中性肥料,各种农作物均可使用,作物可以同时吸引碳铵中的氨和二氧化碳,而且无有害物质遗留在土壤中,长期使用也不会使土壤板结。采用特殊工艺、设备和材料生产的高纯碳铵可用于食品行业,起发泡、疏松作用。碳铵也可用于制药工业和电镀工业,又用于橡胶鞋海绵底的制造,在制革工业上还用来中和过剩的酸。生产过程以园区内三聚氰胺项目中三聚氰胺尾气为原料,既实现了资源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又生产出农用碳铵满足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也不会导致环境的破坏。

(三) 临城新城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切入点

该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迅速,入区企业逐年增多,现有企业25家,总投资42亿元,已形成了以现代制造、特种建材、化工、医药为支柱和主导的产业集群,区内产能不断提升。吉泰特钢打造出专利T型钢生产线,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船用型钢制造企业;奎山水泥实现了余热发电资源循环利用,成为“全国水泥行业百强企业”;南沟石材已成功投产,成为冀南地区最先进的花岗岩生产企业;普乐泵业完成了出口申报工作,具有了独立出口资格;鸿图锌业产能提高了一倍;金兰针织产品销售到欧亚等国外市场;临城新城建设了5000亩生物柴油原料基地,打造生物能源基地,开发生物能源产业聚集区,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由于产业基础较为牢固,企业产能逐年提升,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彰显了产业集群发展特色。

1.培育特钢业。吉泰特钢积极与河北钢铁等公司进行深度产品合作,做好配套产品及服务,大力发展钢材深加工,在单个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延长上下大功夫,积极主动调整产业结构,采取重组、参股等多种形式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做大做强吉泰特钢。将原材料供应商作为生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把成本核算、质量监测和管理延伸到原料供应商,通过对原料供应商兼并、重组、参股或控股等形式,来稳定原料供应,使其提供的原材料合乎质量标准。通过构建与下游客户间紧密战略合作的利益关系来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发展专用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满足客户对特钢品种规格的多样化需求。

2.培育水泵业。按照“主导产业高端化、优势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方向,以热水泵为支柱产业,发展相关联的产业,积极打造水泵行业龙头。采取重组、合并联合参股等形式,优化泵业结构,借助外力进行改造,提升水泵制造业实力,实现由简变繁、由弱变强,拥有核心技术,把水泵业打造成聚集区的龙头企业,使园区成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水泵制造业基地。同时,做到行业间关联配合,构建水泵业的产业群,大力发展热水泵,注重引进和开发与热水泵业相关联的潜水泵、污水泵、供水泵、管道泵等水泵制造企业,增加水泵的生产种类,以满足消费者对水泵的需求。与此同时,实现产业上下游之间的有机链接,构建水泵业的产业链,向上游延伸,注重与水泵生产的原材料厂家的联系,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确保水泵制造业的质量;向下延伸,搭建销售平台,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积极做好售后服务,搭建客户服务平台。开发零部件市场,建立客户档案,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

3.培育医药化工业。以医药化工为突破口,以塞克药业为依托,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生物制药和医药中间体,加快发展和培育新型产业,以核桃深加工终端产品为原料,发展健脑和养生等系列营养药和保健品。开发生物柴油,发展新兴产业,延长农副产品深加工向生物制药延伸的产业链,以初级产品深加工为突破口,加快下游产品的开发,生产口服葡萄糖。尤其是顺应当前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生物制造产品:一是以玉峰VB12为核心,扩建、新建生物制药生产线,打造世界一流的VB12生产基地;二是加大上游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研制、生产,利用广普抗生素原料药土霉素碱生产优势,充分发挥科技作用,开发以土霉素碱为材料的高端产品。

三、冀中南经济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保障措施

(一) 建设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研—产—销”三位联动体系,加快创新步伐。集群的技术创新及技术成果商业化的过程要求集群必须以市场调查为基础,从市场调查结果的分析、预测出发,确定技术突破点、产品开发难点,通过研究、试验、生产、使用跟踪、质量改进和市场开拓等诸环节进行协调运作,逐步构建科研、生产、营销“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机制。

(二) 加强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

要把尊重环境、保护环境列入集群发展的考核中,要求集群进行生态转型,倡导集群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把环境保护作为集群发展的首要责任,把追求环境效益摆上重要位置,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强化企业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实现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一方面,集群要主动承担在环保领域应当承担的责任,要将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总量指标之内。同时,集群要将对环境保护的承诺体现在生产运行全过程,龙头企业更要发挥带头作用。

(三) 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将清洁生产、环境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废物资源化等技术和管理模式贯穿到集群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降低废物的产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把冀中南经济区建设成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示范区。鼓励、支持集群内企业对能源、资源、生态等领域进行综合利用,全面推广热电联产、余热利用的循环工程,改造不合理的高耗能设备和技术,推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京祥、罗震东课题组.“冀中南”区域空间布局规划[EB/OL].2011.http://wenku.baidu.com/link?url=n8YaO2JpNmotocuagvq9JelY7QkQkvrwxp_WrArsIis0mtkC1qWsihv8B2H-n1ryA3qg6YZUmBl2HqHJm-IYseCItY2JOk3f9sj51-w60nG&pn=50.

[2]河北经济年鉴(2013)[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于玲.冀中南经济区工业园区研究[D].石家庄:石家庄经济学院,2014.

[4]王殿茹,于玲.冀中南地区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路径[J].河北学刊,2014,(3).

[5]临城县发改局.临城工业园区发展规划[Z].2010.

(责任编辑:夏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