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经济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重点工作及策略研究

  • 投稿旧集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353次
  • 评分4
  • 74
  • 0

文/张彦台

【摘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总书记和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不仅是疏解首都功能、优化区域布局、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需要,更是河北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崛起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本文对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进行了系统分析,针对当前河北面临的任务、重点工作提出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定位;重点工作;策略

【基金项目】河北省政研会2014 年立项课题。

【作者简介】张彦台,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社会学、经济学。

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总书记的讲话预示着京津冀新一轮高水平、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正式拉开帷幕,这对河北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当前河北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思想,紧密结合河北实际,对事关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任务做出安排部署,组织动员全省力量,齐心协力、主动作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崛起。

一、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定位是基准、坐标,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总书记在讲话中,肯定了北京作为首都的战略定位,那就是建设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要有大的作为,也必须确定自己的战略定位,要明确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重点。综合各方面的分析判断,本文认为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应该是着力打造“四个支撑区”。

1.优化城市布局的支撑区。河北的责任是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和提高建设水平,建设与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次级中心城市、大城市、中小卫星城市,一方面提高对本地人口就地城镇化的吸纳能力,另一方面逐步实现京津人口向河北的转移。

2.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区。河北环绕京津,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设施条件优越,而且与京津的产业协作有着良好的基础,有着配套的条件和人缘优势。我们必须借助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积极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和要素外溢,为构建京津冀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出贡献。

3.综合交通网络的支撑区。京津冀一体化,疏通首都日益加剧的交通压力,对河北推进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既要从打破城市封闭交通体系着手,加快推动与京津的全面对接,又要向周边地区乃至更宽领域拓展,形成便捷高效、互通互联的综合交通体系。

4.生态涵养保护的支撑区。河北与京津是一个唇齿相依的生态系统,改变首都周边贫困带落后状况,实现其崛起,只能是绿色崛起;成为新的增长极,只能是绿色增长极。我们必须在防治大气污染的同时,对山水林田湖海进行综合治理,使河北的生态环境能够支撑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

二、河北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点工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集国际国内区域发展先进理念于一体的智慧结晶,也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打造中国经济增长极的伟大构想。河北作为其中的一员,必须抓住抓好这次难得的机遇,做好应该做的事情。

1.完善城镇布局规划。一是要放在建设京津冀城市群的坐标中来考量,如石家庄、唐山要考虑作为京津冀城市群西南和东北两翼的次级中心城市应该怎么建,其他市应该怎么建,中小卫星城应该怎么建;二是要按照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原则,实现城镇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促进城乡一体、产城融合;三是要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明确开发边界、开发强度、生态红线。

2.打造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平台。首先,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河北现有的平台主要是开发区、高新区和物流园区。下一步主要是集中力量办好现有园区,选择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的开发区和高新区,争取进入国字号行列。其次,大力改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发展环境,在争取创办国家级园区的同时,创办省级园区,特别是与京津合办园区。再次,离城市较远的开发区,要加快产城融合的步伐,增强承接转移的吸引力。土地利用率低或者批出去的土地长期搁置的,要加快盘活和清理,为承接产业腾出空间。

3.加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对接。一要积极了解京津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外迁动向,在保定、廊坊、秦皇岛等地规划相对集中的行政区,完善设施、优化服务,为首都单位外迁提供备选地。二要支持和配合京津高等院校通过建立分校、分院和合作共建等方式,实现办学增量或整体存量向河北布局。三要以临近京津、交通便利的市县为重点,支持驻京医疗机构通过合作办医等形式疏解到河北。

4.提高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进程。一要着眼于分流北京过境交通,强化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张家口、承德区域交通枢纽功能。加快建设保津、石济、承津、京张、京唐、石津客运专线和张崇支线,谋划承秦铁路,实现京沪、京九、京沈等铁路之间的纵横联通。二要推进北京大外环密涿、承平、京秦二通道等高速路建设,加强京津冀交通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力促张唐及邯长、邯济铁路尽快通车。三要积极打造与北京同城化的交通设施,通过建设轻轨和地铁等公共交通,形成“半小时生活圈”。四要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五要加快构建多功能网络化航空体系,配合北京搞好第二机场建设。

5.做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在治理大气污染中,河北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京津冀建立的第一个联合机制就是大气污染防控机制。对河北来说,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做好“6643”任务(到2017年完成6000万吨钢铁、6100万吨水泥、4000万吨标煤、3600万重量箱玻璃产能削减任务)。

三、河北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规划是龙头,引领未来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目前,河北已经陆续出台了《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关于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在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中承接的功能和产业定位。下一步河北要继续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进一步细化河北的功能定位,如如何更好地为疏解首都功能服务,如何把河北的核心利益诉求和战略意图纳入其中等。同时,河北的顶层设计要注意对接国家顶层设计,强化全省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作用,为河北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重要制度和遵循。

2.加强协同发展的组织领导。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河北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从省到市到县到乡,各级党委、政府都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目前河北省已调整领导小组,由省长任组长,省领导、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市领导同志参加,统筹协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事项。各地也要参照省里的做法,明确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对河北来讲,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大局;对各市各县来讲,全省的发展是大局。我们既要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雷厉风行地开展工作,又要讲纪律、讲配合、讲协作,形成分工明确、步调统一的工作格局。

3.在实干中推动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最需要的是实干。一要分解任务抓落实。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工作要明确责任分工,明确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要抢时间、下力量紧盯紧办、务求办成,力争取得重大突破。二要形成合力抓落实。省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对重大事项和重大任务,要一项一项研究透、谋划好、落实好。省直有关部门要明确主管领导和责任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到积极有为、快而不乱、上下协同联动,形成推动合力。三要督导检查抓落实。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的落实,要定期调度、掌握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要开展各项督查、跟踪督查、全程督查,强化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四要加强宣传抓落实。发挥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媒体作用,宣传河北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各地好的做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社会关注参与、合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浓厚氛围。

4.创新体制机制。京津冀一体化关键在协同,难点也在协同。河北要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突破行政分割、市场壁垒的束缚,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联的体制机制。一是创新市场共建机制,积极探索区域内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安排,形成有利于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有利于资金、科技、人才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促进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体系。二是创新利益共享机制,破除京津冀间的合作障碍,让河北的要素进得去、京津的要素流得出,使三地攥成一个拳头协调发展。三是创新公共服务机制,主动加强与京津的沟通协商,对接京津制度安排和服务水平,逐步缩小与京津公共服务的差距,大力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的同城化建设。四是创新工作推动机制,密切京津冀间的工作联系,加强省内统筹协调,注重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建立政府联动、企业主动、民间促动的良好机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周本顺.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定位:河北打造“四个支撑区”[N].燕赵都市报,2014,3(28):4.

[2]张云等. 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与路径学术研讨会综述[J]. 经济与管理,2014,(2):95-97.

[3]魏丽华等.建立京津冀联合治污的协调机制[M].开发导报,2014,(2):87-89.

[4]王跃思等.京津冀区域大气霾污染研究意义、现状及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14,(3):388-394.

[5]张向阳等. 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运作机制研究[J].企业经济,2009,(6):45-47.

(责任编辑: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