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经济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铁路运输企业的和谐文化建设

  • 投稿古井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840次
  • 评分4
  • 58
  • 0

文/邱少明

【摘要】铁路运输企业的和谐文化建设,不仅是铁路科学发展的应然体露,而且是契合铁路员工精神文化需求、锤炼铁路员工思想业务素质的现实呼唤,因此须深透体悟铁路运输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科学化的多维意蕴及实践诉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铁路运输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科学化;多维意蕴;实践诉求

【作者简介】邱少明,中共铁道党校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哲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

作为和谐社会本质属性和鲜明表征的和谐文化,既是构建和谐铁路的应有之意,又是提升铁路运输企业软实力的必然诉求。毋庸置疑,铁路运输企业的和谐文化建设,不仅是铁路工作科学发展的应然体露,而且是契合铁路员工精神文化需求、锤炼铁路员工思想业务素质的现实呼唤。因此,我们必须深透体悟铁路运输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科学化的多维意蕴及实践诉求。

一、铁路运输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科学化的应然意蕴

(一) 和谐文化:铁路运输企业的价值取向

古今中外,“和谐之邦”始终是人们上下求索的“理想国”。同样,在任何企业,和谐必然是企业人的共同信仰和集体理想。“和谐文化”不仅指明了铁路运输企业科学发展的方向,而且支撑铁路人的精神世界,引领铁路运输企业向着更和谐、更辉煌的前景行进。作为铁路运输企业价值取向的和谐文化,力倡的是一种人与事物、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对接的应然状态和不断完善的动态生成过程。在铁路运输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培育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契合、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和谐铁路现实诉求相关联的价值体系。铁路运输企业一旦形成以和谐为核心元素的价值体系,就会发挥评判功能、教化功能、向心功能及定向功能,从而在整个铁路运输企业形成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铁路运输企业文化。

(二) 和谐文化:铁路运输企业的内在吁求

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推进的今天,实现企业和谐是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路径,是企业发展与壮大的内在吁求。根据系统论维度考量,企业的外显功能是企业内部诸要素、各子系统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彼此作用和互相角力的最终结果。企业价值量的生成必然蕴涵着该企业运行的和谐机理,即价值量创造更多的企业肯定是其内部资源和外部市场更和谐的企业。因此,铁路运输企业要想做深、做细、做大、做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培育和谐文化,做到和谐发展。

(三) 和谐文化:铁路员工的思维方式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和谐”哲学,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高明的处世理念,积淀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欲实现和谐铁路,就必须努力倡导和形成和谐的思维方式,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的思维方式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统领的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即以和谐为价值圭臬,承认差异,考辨差异,正视矛盾,应对矛盾,同时着眼于求同、发展,致力于稳定、和谐,尽最大努力化解矛盾,引导铁路运输企业员工用建设性的态度合力助推企业的和谐发展。

(四) 和谐文化:铁路员工的行为标则

和谐作为一种规范标则,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制度厘定和道德培育发挥着引领和规整作用,它可以有力地形成保证铁路运输企业和谐的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运行保障机制。和谐的标准原则不仅可以有效地确保铁路运输企业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促进体制机制的优化,而且可以维护和保持铁路运输企业各要素及各种力量之间的协调与稳定,确保铁路运输企业的和谐发展。

二、铁路运输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诉求

(一) 安全第一:建设和谐的安全文化

安全既是铁路运输企业恒久不变的核心主题,又是铁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基石。我们必须从铁路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体认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当前,铁路运输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好以下四个维度的工作:一是突出珍爱生命的和谐思想主题,牢固树立涵盖安全价值观、安全道德观、安全发展观在内的现代安全理念;二是把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融入到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之中;三是要营造安全氛围,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让员工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安全文化的魅力;四是要让员工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规范,充分发挥文化的“润物细无声”之力。

(二) 人本管理:建设和谐的管理文化

在管理文化中,作为管理的主客体二位一体的人,不仅处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中心地位,而且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的管理文化时,我们必须在完善对“物”的管理前提下,彰显对“人”的管理,并把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彼此贯通。人本管理乃以人为本的管理,即借助尊重、理解、呵护、交流和激励等,竭力激活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促使员工实现预定的生产目标,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显而易见,铁路运输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因此,当前必须强化四个层面的工作:一要加快转变领导观念,进一步融洽干群关系;二要真正做到“以员工为本”,进一步调动铁路员工的实践主体性;三要切实通达沟通协调渠道,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四要重视实施“情感工程”,即必须对全体员工深怀感情,加强心理沟通和行动帮扶。

(三) 内化于心:建设和谐的服务文化

服务性是铁路运输企业的基本属性。提升铁路运输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津梁,就是大力建设铁路运输企业服务文化,着力加强优质服务,以精良的服务争取客源、货源,争取旅客和货主的首肯。当前,铁路运输企业要坚持对外以旅客、货主满意为原则,对内以员工满意为准绳,切实践行“满意战略”。同时,必须将服务文化作为考量铁路运输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维度,构建起内外互补的服务评价机制,让旅客与货主参与到服务评价中来,让铁路员工在服务体认中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升华服务文化的内涵并内化于心。

(四) 更新知识:建设和谐的学习文化

学习文化是铁路运输企业和谐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欲建设好铁路运输企业的和谐文化,就必须倡导铁路员工进行主动持续的终身知识更新,建设好学习文化,“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①。惟有借助创新型的学习文化创建,才能提升整个铁路运输企业员工的学习能力,在求知中实现企业变革,实现企业体制、机制创新。铁路运输企业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跳出自身看企业、跳出地域看企业、跳出行业看企业、跳出国门看企业、跳出时代看企业。铁路运输企业员工应推进学习文化建设,履行社会责任,培育深具时代表征、行业特色、单位个性的高品质铁路运输企业学习文化,由理念创新转换为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五) 机制保障:建设和谐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作为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运输企业和谐文化的基石和纽带。我国的铁路运输企业众多,线长点多,较难管理,创建和谐的制度文化和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对铁路运输企业来说尤其必要。培育和谐的制度文化,一要厘定严谨的各项制度,将和谐文化理念运用至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二要全面加强规范化、系统化管理,用刚性制度为铁路运输企业各项工作的良性开展和有序运作提供有力保障。三要调整企业员工接受制度文化的心态,提高认知、认同和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确保制度文化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约束力。四要充分激活制度文化的感召力、向心力和渗透力,把铁路运输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内化于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制度建设的各环节之中。

(六) 凝聚合力:建设和谐的团队文化

毋庸置疑,任何一个高效运作的组织,都离不开团队文化的建设。优秀的团队文化具备以下表征:共同的价值观、精诚团结、彼此协作、互相配合等。对于铁路运输企业的和谐团队文化建设而言,一要紧紧抓住铁路和谐发展的历史契机,强化团队意识教育,让全体员工都形成“我和铁路共命运”的团队精神。二要把团队理念渗透至生产、经营、运输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强化凝聚力和向心力。三要加强铁路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以及和谐发展前景的宣传,增强铁路运输企业员工作为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四要将团队精神的教育和铁路运输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深度契合,丰富企业员工的文化生活,增加企业员工的实际收入,解决困难员工的具体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思想必须满足“现实的人”的“具体诉求”。“‘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②

(七) 科学认知和谐文化与创新文化的关系

创新与和谐彼此贯通,互相助推,应在和谐中求创新,于创新中寻和谐。从企业的维度审视,培育创新文化与和谐文化就是打造企业自主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这是企业持续健康稳健发展的现实吁求。创新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持续发展的企业的内在呼唤与必然诉求,而创新文化与和谐文化是同一个实践过程的两个层面,二者相得益彰。创新需要和谐,就是因为和谐凝聚力量,和谐也是生产力。如果没有和谐的生态,没有同心同德和彼此协调,那么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创新是不可能的。而没有实现创新,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和谐。

(八) 妥善处理和谐文化建设的各种关系

一是铁路运输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要和谐。企业与社会密切相关,因此要妥善处理与社会的关系。二是铁路运输企业与旅客、货主之间的关系要和谐。铁路运输企业应竭尽全力满足旅客、货主的需求,实践“顾客即上帝”的企业经营理念。三是企业干部与普通员工的关系要和谐。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建立健全民主机制,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真正做到尊重并善待每名员工,切实把员工当作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和最重要的依靠,健全管理制度、用人机制及激励措施,全面提升员工的文化水准、工作技能及职业精神。四是铁路运输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要和谐。要营造员工之间协作团结、彼此尊重、互相支持的和谐生态。五是铁路运输企业人的内心要和谐。和谐关系的主体内心是否和谐、是否具有和谐的禀赋非常关键,正如季羡林所言,“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③

注释

①刘禹锡:《问大钧赋》,见《中国古代名句辞典》,陈光磊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年版,第249 页。

②马克思:《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67 页。

③季羡林的话见杨庆武:《内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当代贵州》,2007 年第3 期。

(责任编辑:夏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