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经济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宿州市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的探讨

  • 投稿菠菜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840次
  • 评分4
  • 61
  • 0

徐雪明

(宿州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摘 要:以宿州市民营经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介绍了宿州市民营经济在规模、效益、基础、特色等方面的现状,发现了宿州市民营经济存在总量不大、层次不高、环境不优、要素不全、平台不实、管理不力等问题。通过介绍台湾地区发展民营经济的成熟经验,为宿州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提出对策、建议,希望政府在扩大规模、拓宽融资渠道、保障要素供给、培养人才等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予以支持,也为后发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以期实现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民营经济;融资渠道;人才培养;创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080-03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宿州市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的探讨(201310379012);校科研平台开放课题: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教育新途径研究(2012ykf26),项目主持人:李凯,立项单位:宿州学院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在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中,民营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民营经济的发展,保障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宿州市在跨越发展的进程中,认真落实国家和地方关于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民营经济正在向集约化、集群式方向发展,成为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力量。但在总体规模、结构,企业运营的外部环境、内部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新常态下,寻找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的密钥,尽快构建全民创业、全民创新的崭新格局,是宿州加速崛起、跨越发展的关键。

1 宿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宿州市民营经济集群效应显现,带动能力增强。制鞋产业、轻纺食品、建材化工、现代通信、商贸物流等领域中的民营经济在推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税收入、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截至2014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累计达到138615户,当年新注册13799户;私营企业21282家,累计新增8300家,呈井喷式增长。2013年宿州市民营经济总量占GDP比重位列全省2013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第一名。2014年前11个月,民营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4.57亿元,同比增长23.6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9.5%;实现利润总额43.07亿元,同比增长33.5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5.7%;实现利税17.61亿元,同比增长,8.8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7.1%。全市民营经济吸纳就业超过180万人,占全市从业人数比重50%以上。目前,宿州市包括11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在内,共有14个产业集群;包括8个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在内,形成近30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拥有43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在大力实施工业五年扩张战略及首位产业“3111”工程工作目标的指导下,宿州市整体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了一批以食品加工、纺织鞋服、板材家居等为特色的产业群。此外,建设了中国宿州(深圳)家居产业园、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纺织服装产业城等一批专业基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6家。

2 宿州市民营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三期叠加”的严峻形势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民营经济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又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既有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也有新常态带来的新挑战。突出表现在“六不”上。

一是总量不大。近年来,宿州市民营企业数量增长较快,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无论是与周边发达地区,还是与江浙地区相比,差距都比较大。全市共有2.1万家民营企业,约占全省总数的4%;安徽省民营企业100强中,宿州市只有6家。截止到2014年底,宿州市共有个体工商户13.8万家,总量虽有所增长,但每千人个体工商户数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达10亿元营业收入标准的民营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二是层次不高。宿州市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在民营工业企业中占比较大,加工制造业总体层次不高,产品主要为初级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缺乏深度加工。而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比重明显较小。一部分企业是同类企业的简单叠加、聚集,没有形成明确的上下游分工和自身的竞争优势,主要依靠成本、销售等传统竞争要素来开拓市场,缺乏行业主流支柱企业。

三是环境不优。突出表现在融资难上。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抵押要求高、手续繁琐、审批周期长,经办人“跑断腿、磨破嘴”,而民间借贷成本高、风险大。因此,企业法人在规模扩张和筹资问题上面临“两难”选择,为了吸纳资金、拓宽融资渠道,而被迫放弃规模扩张,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技术改造和质量提升难以实现。

四是要素不全。政府往往钟情于招商引资来的大项目、大企业,出现“招来女婿气走儿”的现象。政府的用地指标通常向大项目和招商引资企业倾斜,造成本地民营企业用地紧张,小微企业更甚。有的中小企业由于迟迟拿不到土地证、房产证,给企业抵押融资也带来了困难。

五是平台不实。虽然每县区都有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但利用率不高,多是由起步资金、人才、技术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同时,普遍存在高层次人才匮乏和人才流失的现象,造成企业创新、营销和可持续发展后继乏力。

六是管理不力。民营企业多为家族式企业,在运营管理模式和发展的方向、速度上会受到一些主观因素的制约,在企业运营管理上还会受到家族文化、理念、商战谋略等因素影响。此外,财务管理模式陈旧、制度不完善,对资金的使用缺乏整体考量,对流动资金的控制、利润分配、成本核算等方面会存在一些问题。

3 台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启示

在本课题实施期间,笔者有幸赴台湾地区交流学习,对其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由于台湾地区民营经济起步早、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发展成熟,对宿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一是竞争意识强。台湾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着力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世纪60年代起,逐步成长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此间,催生了大量民营企业。具有远见的企业家除进行产品包装设计、营销方面的努力,还注重修炼产品自身质量,积极争取ISO、HACCP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二是创业氛围浓。台湾地区民营企业门槛低,政府以宣传、成立协会等方式鼓励自主创业。笔者在义守大学等校对结识的毕业生同学调查来看,约70%的同学选择自主创业。在创业选择上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其中,准入门槛较低的服务业是他们的首选。

三是市场环境优。台塑集团、鸿海科技集团、旺旺、康师傅等一些耳熟能详的台湾品牌都是知名的民营企业,他们从小微企业步步坚定走来,成为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食品工业等行业的龙头企业。

四是产业链条长。打造企业集团进行多种经营,“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令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成为永不沉没的“航母”。笔者交流所在的义守大学,就是义联集团的教育产业,集团在钢铁生产、医疗、商业地产等方面也有良好的经营发展。

五是支持力度大。政府积极鼓励扶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进行“造血”。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通过上市进行市场化运作,为企业的发展募集资金。如:鸿海科技集团通过上市融资扩大生产,在大陆建设多个富士康厂区进行产业转移,成为主流手机厂商的代工厂,从而实现规模扩张、技术升级、产业转移,促进了企业发展。

六是科技含量高。台湾地区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创立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信息、技术等专业化服务,形成多方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

七是社会责任重。民营企业一方面重视自身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政府约束敦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尤其是在环境保护与永续发展问题上,企业对碳排放、水资源利用等与民众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有很强的自律意识。

4 宿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新常态下发展民营经济,不仅关系到宿州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还是在发展中实现争先进位的重要因素,更是增进群众福祉的必由之路。发展民营经济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扬帆破航、行稳致远。

一是要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培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依据各县区的首位产业发展规划,壮大首位产业规模,延伸首位产业链条。在注重发展本区域民营企业的同时,要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产业链招商”,实现产业集群招商,形成规模效应,增强包括产品、企业、产业甚至整个地区在内的综合竞争力,增加财税收入,促进社会就业。要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引导民营经济进入现代农业,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发展生态农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切实将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和特色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使民营经济成为发展实体经济的新生力量。

二是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引领作用。坚持市场导向,让各类行业协会通过市场调查准确掌握各行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合理配置有效资源,发挥行业协会平抑市场的调节作用,严防产能过剩;充分发挥行业示范作用,引导企业实施科技创新,进行共性技术攻关,提升产品科技竞争力;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为企业优化环境、开拓市场,合理定价等方面提供支持,为行业自律和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指导,促进和谐共赢的行业发展新常态。

三是要积极保障各类要素供给。一要继续加大财税、财政专项资金向民营经济的倾斜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贯彻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二要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解决企业发展的土地瓶颈,试点并推广“人地挂钩”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的作用,在制定和施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时,应综合考虑本地民营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保障重点民营企业的发展用地。要排查、利用低效、闲置土地,如:闲置校舍、机关空房、农村空地(房),以缓解民营企业用地困难。三要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规范涉企收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杜绝和查处针对企业的“三门”和“三乱”现象。

四是要拓展民营经济融资渠道。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多管齐下,拓展融资渠道,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保障。一要在条件成熟的地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到银行业市场竞争中,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二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协调服务民营企业,以宿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的建设为基础,持续举办银企对接会,搭建投融资平台,协调银行对满足条件的民营企业进行贷款支持;有关部门对民营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应大力扶持;三要在财税部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民营企业上缴的税金中按一定比例设立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基金,增强财税杠杆作用的力度,进一步缓解企业的生存压力、填补企业资金的“空档期”;四要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民营企业担保评价体系,积极推进体系构建,扩大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五要搭建平台,为规模以上企业的上市融资创造条件、进行引导、提供服务。

五是要持续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建好“孵化箱”,用好“孵化器”,把自主创业者“扶上马,送一程”。加快高新区、宿马园区、开发区(含县区)的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在推动园区提质扩容,放大集聚效应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为民营企业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可将地理位置偏僻的创业园调至城乡结合部,改造成自主创业园,设置好环保等条件,再辅以各项优惠政策,为刚起步的本土个体私营企业主在积累“第一桶金”的同时,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待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或到期后,就“腾笼换鸟”,将羽翼丰满的雏鸟放飞高枝,孵化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民营企业家。

六是要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培育企业家队伍。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为民营企业引进人才创造条件,做好人才管理工作。着力培育企业家队伍,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同时,要积极引导宿州当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与民营企业对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带动民营企业整体跨越式发展。帮助企业引进各类人才,依托行政学校和高职高专,培训企业员工,并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补助,提高员工综合素质,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

七是要创新理念发展朝阳产业。研发新产品、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鼓励和加强创新能力的建设,支持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企业转变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积极融入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参加各类高端博览会,并利用电商渠道,创新营销模式,拓展市场;利用宿州的区位优势,乘着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横跨西亚、南亚“一带一路、一道一廊”经济环的东风,发展物流产业,让企业融入国际国内多样化的产业链中,使产品买全国、卖全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八是要强力推动全民创业创新。民营经济与百姓息息相关,要发展民营经济,就要把推动全民创业作为首要任务,形成百树成林的创业大军。要营造宽松的环境、实行优惠的政策、进行积极的扶持,促进企业生成,让民营企业遍地开花、覆盖城乡,努力扩大民营经济总量。从全国百强县、全省十强县,以及周边涡阳、蒙城、利辛来看,均是如此。各县区和乡镇应担当民营经济发展的主体责任,强化引导服务,创建优良环境,积极发挥“宣传员”与“领航员”的作用,激发全民的创业热情,指导全民创业,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实现新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关于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宿发(2014)8号)。

(2)民营经济 宿州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N/OL]http://www。zgfxnews。com 2013-04-25.

(3)2014年宿州民营经济腾飞正当时。[N/OL]http://www。sme。gov。cn 2014-02-11.

数据来源:

(1)安徽省统计局、宿州市统计局网站及有关统计年鉴。

(2)安徽省经信委、宿州市经信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