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经济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我国民族地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定位与路径选择

  • 投稿七睬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356次
  • 评分4
  • 62
  • 0

崔吉磊1 范若冰2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全国范围来看,建立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一定要做好民族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济落后、市场机制发展缓慢、供给脱节是民族地区当前面临的显著困境,必须重新定位,确立内源式发展与外源式发展相结合的发展策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基金项目:甘肃行政学院一般项目(项目编号:GXYB1501)

我国广大民族地区由于受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尤为欠缺,城乡间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严重失衡。民族地区面临着最为艰巨繁重的公共文化建设任务。只有民族地区在整体上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有助于整体推动我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战略进程,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一、民族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困境

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尤为欠缺,城乡间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严重失衡。在这部分地区进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诸多突出问题:

首先,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往往也是一些经济发展贫困落后的地区,也是扶贫攻坚的重点地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任务亦相当艰巨,当地的区域公共文化事业受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制约明显,一直处于经济欠发达—群众精神文化贫困的境遇,而精神文化的贫困又导致经济发展缺乏文化支撑引导,使得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的战略构想大多只能停留在美好期待当中。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包括14个连片特困区,其中有9个是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很多县市的财政都不能自给,公共文化事业的经费更存在严重短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更是落后。

其次,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市场发育迟缓。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市场经济的新认识,但是对于我国大多数民族地区来说,市场主体的欠缺和不完善使得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产品更多地依靠与政府主导,但是这种单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不论在供给数量还是供给效率上都无法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与供给更多地是“一条腿走路”,导致严重的非均衡性,由此也导致很多地区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也受到严重的制约,影响文化传承和文化多样性的维系。

第三,广大民族地区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在需求和供给之间脱节,没有形成一致对接的问题还比较严重,缺乏对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精准把握,导致当地群众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缺乏一定内生力量。这种传统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因此而造成农民主体性地位的忽视及公共文化服务目标的难以落实,容易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陷入肤浅的表面化和简单的形式化。

二、民族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定位

当前,面对我国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非均衡性和非均等性的现实态势以及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保护与传承的历史使命乃至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内生发展的诉求,都要求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和定位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基本理路,即在与全国其他地区一些共性的要求之下,积极寻求突破经济欠发达—文化贫困的怪圈,探索多元的公共文化治理新思维和新模式。

一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种文化政策和一种文化制度,它的提出本身就是政府公共文化治理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体制创新。建立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国家层面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落实到特定或具体的民族区域内,应体现出与特定现实情境相契合的个性塑造特征。作为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现代国家,任何文化政策与制度制定、实施都应在宏观的框架内寻求具体针对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群众在特定情境下形成的文化需求语系和文化利益诉求重心。因此,我国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设计和政策选择就是要以维护当地群众文化权利、回应当地群众文化需求为宗旨实现制度创新。现实中,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必然要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策略应当因地制宜,寻求契合当地民族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的路径。

二是民族地区的殊异性以及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富集而公共文化服务缺失的矛盾要求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必须根据当地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理路。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亟待将外部的政府推动行为和内部的社区自主行为结合起来,形成交互理性的多元共治格局,以实现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有效供给和农民选择的丰富化,满足农牧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维护农牧民的文化权利。

三、民族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我国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总体上应实行的是内源式发展与外源式发展相结合的发展策略,需在理清和界定内源要素和外源要素的基础上,分别从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形式、文化需求表达机制、绩效考核以及公共文化要素这五个层面分别进行设计。

(一)建立多元合作治理的组织形式。我国民族地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合作治理的组织形式,政府依旧是主导力量,承担职责主要是:有效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和政策的制定者、公共文化建设资金的提供者、提高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企业主体的确立就要求文化企业或提供文化服务的其他企业要根据市场规律运作文化服务,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第三部门及社区组织在这个多元合作的组织体系中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建立全程循环的需求表达机制。需求表达机制是民族地区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中心内容,它体现着公共服务的精神内涵,可以提高当地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决策的参与程度,更好地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必须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科学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中要针对不同的参与主体,采取可行的措施,使各参与主体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参与功能。

(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评估工作。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现代、科学的绩效评估。一是科学设计评估指标和权重;其次是提高评估主体的能力。要根据不同的供给主体,不同的公共文化服务和内容设置具体的绩效考核框架并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全过程系统评估,这有助于政府及其文化部门树立服务意识,加快职能转变也有助于政府及其文化部门树立责任意识,提高公共文化供需水平和决策水平。

(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要素的整合与互动。民族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注重要素的互动与整个,主要应实现民族传统文化与公共文化的互动、宗教文化与公共文化的互动以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互动。

(作者单位:1.甘肃行政学院 甘肃兰州市 730010 2.兰州城市学院 甘肃兰州市 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