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经济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分析

  • 投稿观明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773次
  • 评分4
  • 59
  • 0

王 飞

摘 要: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有效举措,有利于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和城乡统筹发展。当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缺乏系统的规划、缺乏有效的资金投入、综合配套改革措施不够健全等。通过发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体的广泛参与、运用因地制宜和梯次发展策略、完善资金投入多方联动、健全发展机制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等途径有利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进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型农村 社区建设 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从全国各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过程来看,新型农村社区可以概括为具有一定血缘、地缘、业缘关系的农村人口群体,为了一个或多个共同关心的诉求,在空间上聚焦居住形成的共同体。”[1]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载体,其通过整合村庄、土地、人口、产业等区域空间资源要素,可以更加充分发挥其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地位和作用,以增强新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功能。

一、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一)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能够实现农村建设用地、农村基础设施以及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整合。这种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调整和利用,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缩小城乡差别,进而对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产生积极,有利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同步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能有效实现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基层的延伸,客观上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是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有效抓手

我国广大地区人口多,土地少,可供利用的土地极为有限。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既能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大发展,又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资源,而且可以有效盘活农村闲置、空闲、低效用地。其通过促进农民向社区和中心村集中和产业向园区集中,有效地实现用地节约、布局优化和要素集约,这对当前城乡破解土地资源瓶颈显得犹为重要。另外,农村大发展离不开农业产业化,而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有利于集约和节约利用农村土地,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三)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是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将对当前农村社会结构产生积极影响,能有效促进农村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通过打造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吸纳社区成员参与管理和充分保障社区居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能更好地完善社区的居民自治功能,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种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能有效提升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基层管理水平,进而提升整个农村的社会治理水平。

二、当前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差距较大。不少地方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对标准化住宅的建设速度较快,但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则严重滞后,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有的地方由于非农产业不发达,农民集中居住后生产生活不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生活成本,降低了生活满意度。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有的是地方领导干部急功近利,搞形象工程,而给后继配套建设缺乏准备,甚至有的地方没有认真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出现了“被上楼”现象。有的则确实由于一些农村新型社区和村庄规模比较小,没有形成布局合理的社区群,单独配套因为不经济难以获得决策层重视。有的则在“拆旧建新”、“弃旧建新”时,对传统村落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不力,忽视了乡村特色,造成了齐一化且缺乏地方文化内涵的后果。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缺乏有效的资金投入

受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影响,各级财政投入远不能满足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资金需求。与此同时,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区位优势不足,对社会资本的参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金融部门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对投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多数地方农村集体资产不够丰富且缺乏增值能力,无法提供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综合配套改革措施不够健全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大探索。在施行的过程中,由于户籍、行政体制、土地管理、住房产权、社会保障、集体资产处置都缺乏系统的综合配套,使得推进过程中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现实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有些经济发展以非农产业为主且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村新型社区,由于其它条件限制,未能纳入到城镇化管理,居民无法享受到市民待遇。有的则因为村民担心不再享有支农惠农政策,政府难以负担“村改居”后社区人员工资、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等带来的财政支出等,造成“村改居”的阻力较大。

三、加快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的路径分析

(一)充分调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体的广泛参与

农村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必须充分动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体即广大基层群众的广泛参与。首先,应当运用多种方式(宣传栏、黑板报、公示栏、过街标语、宣传车、平安喇叭、宣传图文等)大力宣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措施、效果,以赢得广大群体认同感和参与度。其次,应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体的培训学习。可以通过对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党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更加深入了解有关新型社区建设的政策。组织乡镇干部、重点村支部书记、村民代表等赴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提升其引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热情和能力。再次,通过制定居民公约、村民公约、自治章程等村(居)规民约的,提升依法自治水平。如通过组建社区物业委员会等形式强化村民参与权与监督权,引导农民的自觉参与。另外,可在实践中可以尝试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先进试点,以期更好地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应重视因地制宜和梯次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充分尊重实际情况,重视分类指导,不宜搞“一刀切”。实际操作中,应努力把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把传统农村改造与新型农村建设相结合,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各项事来稳步推进。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立足现有的基础,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条件不太完善或基础较差的地方,应从群众最需要和最认同的地方如农村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整治做起,赢得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在规划建设方面,要注重突出乡土历史风情和地方农村文化特色,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农村风貌。同时,应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到所在城镇的总体规划进行建设中,以达到最优化布局。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完善资金投入的多方联动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不能仅依赖靠政府一方,必须整合政府、企业、社区、农户等多方资源和力量,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多方联动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一是要建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逐年稳步增长机制。要建立统筹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各级政府应大力投入逐年增加的相关公共财政预算。二是充分利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国家规定用途外,其余部分应优先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三是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应充分发挥和利用发改、财政、农业、水利、交通、民政等部门的优势,将相关涉农资金集约使用,以满足社区及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四是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通过招商引资、业主开发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积极鼓励农户投资、投劳参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五是完善城乡金融支撑体系。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融资贷款,采取以奖代补、政府贴息贷款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给社区和农民提供信贷支持。

(四)通过健全发展机制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效果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细胞,应健全各类责任制,建立以农村居民自治组织为主体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保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项重大决策科学合理。一方面要增强群众参与意识和能力。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协商议事会制度、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创新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从制度上保证社区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加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如在实践中,可以借鉴城市社区物业管理经验,通过民主推荐选举产生物业管理委员会,对社区安全、清洁、水电等实行物业管理,引导社区群众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化迈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功能,探索“乡镇党委+村党支部(总支)+新型农村社区党支部+功能化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户”构成的梯次链接机制,通过连带机制创先争优、结对共建升级,打造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新格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军.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依据与重要作用[J]. 农村经济,2013,03:3-6.

作者简介:

王 飞 (1981-),男,安徽池州人,中共梧州市委党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科学发展观和三农问题。

(作者单位:中共梧州市委党校 广西梧州市 54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