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经济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制造业上市公司转型分析

  • 投稿hina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802次
  • 评分4
  • 39
  • 0

梁 飞

摘 要: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我国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在进行着重大转型,经统计,2001年的633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到2011年12月,有178家进行了转型。本文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转型进行了统计、梳理、分析,并提出转型企业的注意事项,为制造业上市公司转型提供有效借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制造业 上市公司 转型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从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世界工厂”依然是“世界工厂”,但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方式已经发生变化。在此大环境下,企业的竞争环境同时发生巨大变化,尤其对于制造业而言,企业想要扩展生存空间,就不能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或者是单纯的沿着既有的技术、业务线路向前外推式发展,而是必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作出必要的调整。

根据中共十八大的部署,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三大方向,一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二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三个方面,至少有两个涉及制造业转型问题。考虑到我国制造业还处于较为低端的产业环节,则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转型是大势所趋。因此,作为制造业内的领先企业,A股上市公司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转型。

本文希望通过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转型研究,梳理出上市公司进行了转型实践的事例,揭示我国企业界在转型升级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二、定义

(一)“制造业”的定义

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4月首次发布《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但该版本的指引没有对“制造业”进行明确的定义;而根据中国证监会2012年10月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指引》),制造业指这样的行业: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作;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按《指引》的分类,上市公司中13-43大类,均属制造业。

(二)“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定义

根据《指引》的规定,当上市公司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则将其划入该业务相对应的行业;当上市公司没有一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但某类业务的收入和利润均在所有业务中最高,而且均占到公司总收入和总利润的30%以上(包含本数),则该公司归属该业务对应的行业类别;不能按照上述分类方法确定行业归属的,由上市公司行业分类专家委员会根据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判断公司行业归属;归属不明确的,划为综合类。

在本文中,对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定义,是指在上交所和深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中,其行业代码为C的上市公司。

(三)“转型”的定义

企业转型,是指企业由于企业重组或所在行业发生重大变化(如行业衰退、利润率下降等),或者由于自身竞争优势发生衰退以致竞争力下降等原因,促使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地采取重大的变革措施,进行行业内或行业间的转移,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提升企业的销售额或利润水平。这种行业内或行业间的转移,既可以是在原有行业基础上的相关多元化,也可以是大部分或完全地退出原有的行业,进行另一个新的行业。

在本文中,“转型”指的是上市公司的战略转型,即其主营业务的来源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其在上交所和深交所发布的行业分类中门类或大类有所变化。无论是原制造业企业转型为非制造业企业的,还是原来非制造业企业转型成为制造业企业的,抑或是制造业企业在制造业内的行业大类转型的,都纳入本文的研究范畴。

(四)样本选取

由于2001年4月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有效期到2012年第三季度止,因此,出于数据一致性的考虑,本次样本选取,将以2001年4月开始,2011年12月为止,全面考虑这两个时间点内与制造业相关的上市公司的转型情况。

为体现数据的权威性,2001年4月的数据,分别来自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发布的行业分类统计数据;2011年12月的数据,来自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行业分类统计数据。

三、制造业上市公司转型实践

经统计分析,2001年4月,A股共有上市公司1121家,其中制造业上市公司共633家,占56%;2011年12月,A股有2410家上市公司,其中制造业上市公司1463家,占61%。从整体上来说,这十年间,制造业上市公司占整体上市公司的比例有所上升。

本文以2001年4月的112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比其2001年所在行业,以及2011年所在行业,得出如下结果:633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中,进行了转型的有178家,其中,在制造业内转型的有60家,跨行业转型的有118家;退市、转板的有32家,无转型或重大转型的423家。

此外,在2001年4月时的488家非制造企业中,至2011年12月时,其中62家转型成制造业企业。

(一)跨行业转型企业

在2001年至2011年这10年间,2001年的上市制造企业共有118家产生了跨行业的转型,即从制造业内转移出去。如600097由C01类食品加工业转为A类家林牧渔业,000552由C7类机械设备仪表转为B类采掘业,000695由C4类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转为D类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00790由C8类的医药生物制品转为E类建筑业,000828由C5类电子转为F类交通运输仓储业,000070由C5类转为G类信息技术业,等等。

(二)行业内转型企业

在2001年至2011年这10年间,2001年的上市制造企业共有60家产生了行业内的转型,即在制造业内,从一个大类转移到另一个大类。如000529由C1类纺织服装皮毛转为C0类食品饮料,600137由C31造纸及纸制品业转为C1纺织服装皮毛,000910由C3造纸印刷转为C2木材家具,000833由C0食品饮料转为C3造纸印刷,000599由C1纺织服装皮毛转为C4石油化学塑胶塑料,600237由C76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转为C5电子,000156由C4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转为C6金属非金属,000700由C4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转为C7机械设备仪表,000518由C1纺织服装皮毛转为C8医药生物制品,等等。

(三)非制造业进入制造业

在2001年至2011年这10年间,2001年的上市制造企业共有62家从非制造业企业转型成制造业企业。如600075由A01类农业转为C4类石油化学塑胶塑料,000933由B类采掘业转为C6类金属非金融,600333由D03类煤气生产和供应业转为C4类石油化学塑胶塑料,000023由E类建筑业转为C6类金属非金属,000004由F类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业转为C8类医药生物制品,000032由G类信息技术业转为C5类电子,等等。

(四)退市或转板的企业

在2001年至2011年这10年间,2001年的上市制造企业共有32家从A股市场退市或转板或被其他上市公司吸收合并。如2001年,有600625从C7类转板,2002年有000689从C6类退市并于2004年转板,2004年有000405从C6类退市并转板,2005年有000827从C0类转板,2006年有000618从C4类退市,2007年有000549从C7类退市,2008年有600627从C7类退市,2009年有000569从C6类退市,2010年有600842从C8类退市,等等。

从退市或转板的年份来看,2001年1家,2002年4家,2003年0家,2004年2家,2005年5家,2006年6家,2007年7家,2008年2家,2009年3家,2010年2家,2005年、2006年、2007年这三年是高峰期,三年合计18家,占56%。

四、企业转型类型分析

2001年的633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中,转型、退市、转板的上市公司共有210家,占33%;其中转型的178家,占28%,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了。短短十年间,有三分之一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战略发生了变化,本文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将其中的转型(不包括退市、转板)进行了分类。

(一)资产重组转型

资产重组是企业转型的重要原因所在。上市公司因各种原因,被其他企业或收购或合并,导致其主营业务发生重大变化。

(二)政府主导转型

虽然是政企分开,但事实上,很多上市公司受到当地政府的影响非常深,政府也会主导企业进行转型,或者安排合适的其他企业与上市公司进行合作或合并,使得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发生重大变化。

(三)企业自主转型

上市公司因利润下滑而造成经营压力,或管理层有更高远志向,希望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从内部出发,产生转型的动力,进行企业转型,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五、企业转型对策分析

无论何种转型方式,企业的转型,肯定都是由低端向高端、由竞争力弱的领域向竞争力强的领域转型,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在这过程中,企业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重宏观分析

任何一家企业的成长都离不开世界经济、国内经济、各类政策、行业环境的影响,企业在转型的整个过程中,包括之前、之中及之后,都应该注重对宏观环境的分析,才能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事半而功倍。

(二)不急不躁,稳步推进

企业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如果看到当前的形势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就要求企业在很短时间内转型到理想的状态,那可能会犯下操之过急的毛病,从而导致转型大计功败垂成。

(三)关注人才培养及引进

再好的转型计划,也需要有人去执行;再好的战略规划,也需要优秀的员工才能落地。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时,可能不需要非常优秀的人才也能维持企业的经验,但当企业转型到高端的时候,对人才的需求就不可或缺了。企业在这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对人才的培养或引进,才能保障企业转型后企业的顺利发展。

六、结语

作为上市公司中最大的一个群体,制造业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巨大;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到来,制造业也必将同步发展,其随之而来的就是制造业的转型。因此,对制造业企业转型的研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其研究结果,也对制造业的转型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雷斌斌.我国上市公司跨行业转型影响因素及绩效实证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论文,2010.

[2]毛蕴诗 吴瑶.中国企业:转型升级.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3]李青.企业发展转型战略研究——以中冶南方设计院“收购常德纸业公司”为例.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广东广州市 51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