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经济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我国国际初创企业海外发展的动因浅析

  • 投稿魏大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674次
  • 评分4
  • 86
  • 0

张 妍

摘 要:在上世纪末,我国一些企业自成立之后短时期内已经成功地扩展海外市场,这种现象不能用传统的国际商务理论阐释说明。本文试图探讨中国国际初创企业的创业机制,意在说明在国际社会资本和网络关系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中国国际初创企业在不断国际化的过程中获得的国际扩张的知识经验和良好的资本和技术环境以及众多拥有国际视野的管理者,这些是他们创业并进入国际市场,获取和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动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国际初创企业 海外市场 动因

一、研究背景

中国对国际金融的纵深融合及其不断增长的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惊人的跨境并购活动,如TCL在2003年收购汤姆逊,联想在2005年收购IBM和最近的吉利,一个不起眼的中国民营汽车公司,在2010年收购世界知名品牌沃尔沃,吸引了国际商业学者的高度关注。在这些高知名度的并购活动之外,大量的中国企业也纷纷走上了自己的国际扩张之旅,有的甚至从创业构思开始就放眼全球作为主要的目标市场,它们在IB领域被称为“天生全球化或国际新创企业”。虽然可以找到很多针对这一新企业模式的理论和文献,但是这些研究其中大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背景下进行的。本文试图将经典理论带入中国的背景,以对西方国际初创企业理论进行补充。

传统的国际商务理论认为,企业倾向于已逐渐在国内市场发展良好后将业务扩展至国际市场。在传统理论当中,Johanson和Vahlne(1977)的Uppsala模式似乎是最有说服力的。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小公司在成立之初,或在成立短短的时期内已成功实施国际化扩张,这些公司都具有明确的全球化思维、创新、客户定制化、灵活的技术和产品设计,可迅速调整满足利基客户需求(Madsen, Servais,1997)。这种现象并不受限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其他地区,如中东,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都广泛存在。在中国,伴随公司国际化的步伐加快,为数不少的高技术企业刚刚建立就瞄准国际市场,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实现了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和市场的高度国际化。虽然这些公司的规模都非常小,但他们已经成功地幸存下来并投身国际市场。他们构成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二、我国国际初创企业发展的动因分析

虽然与历史悠久的跨国公司比较并不拥有大量的资源和优势,国际初创企业却能在惊人地短的时间内踏上国际化征程。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本文从三个角度来探讨背后的动因。

1.企业家的个体视角

企业家的个人视角试图从企业家的各个方面寻求国际初创企业的形成和生长因子,它们强调企业家的海外经验和知识,国际化倾向和类别对国际初创企业发展的影响。Oviatt和 McDougall分析本土企业和国际初创企业的创业者的不同创业风格,他们发现,企业家的全球思维和海外经验是决定创业方向的关键驱动力。本文发现,与在后期按照模式进行国际扩张的传统企业管理者相比,国际初创企业管理者具有更准确的全球化定位,更高风险承受能力和更为丰富的国际化经验。

2. 企业级研究视角

Autio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国际初创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因为知识密集度有放大国际化的效果:在新的环境中,这些企业依赖知识的创造和利用以培育竞争优势,比那些主要依赖物质资源的企业在学习适应性上表现更好;知识渊博的国际初创企业在利用国际市场机会上比依赖于物理资源的传统企业更为灵活。相比而言,中国的国际初创企业更注重的是国际初创企业的创新文化,他们认为国际初创企业在战略上更加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他们从创业阶段就专注于发展国际化的能力。

3. 外部环境视角

从这个视角出发的研究将国际初创企业的出现和发展归结于外部环境的变化。 Madsen和Servais认为与赋有巨大的国内市场的国家相比,国内市场有限的国家将推动新的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McDougall和Oviatt指出,国际贸易的自由化,IT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使企业与世界各地的客户、分销商和供应商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成为了国际初创企业发展的催化剂。本文总结出国际初创企业的出现是多重因素的作用结果:利基市场、信息处理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固有的优势,如中小企业本身的灵活性、国际工具的应用和全球市场网络的形成。

在当今世界经济环境下,层出不穷的中国国际初创企业必将作为强大的驱动力促使中国国际初创企业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排头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Autio E. (2005). Creative Tension: The Significance of Ben Oviatt and Patricia McDougalls Article “Toward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36(1), 9-19.?

[2] Gabrielsson, M., & Pelkonen, T. (2008). Born Internationals: Market Expansion and Business Operation Mode Strategies in the Digital Media Field.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6(2), 49-71.?

[3] Johanson, J., & Vahlne, J.-E. (1977).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 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Foreign Market Commitmen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8(1), 23-32.?

[4] Knight G A, Cavusgil S T. (2004).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and the Born Global Firm.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35), 124-141.?

[5] McDougall P P, Oviatt B M. (2000).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The Intersection of Two Research Path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3(5), 902-908.?

作者简介:

张 妍 1986年12月出生,女,在职研究生,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市 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