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经济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统筹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 投稿布衣
  • 更新时间2016-02-29
  • 阅读量886次
  • 评分4
  • 76
  • 0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不断提升、人才不断增多,又会为生态保护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中谋求生态保护,在生态保护前提下促进经济发展。 
  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了发展经济,对动植物进行掠夺,违背了科学发展要义,不仅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威胁到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针对生态保护我国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因此在治理过程中不尽如人意;在过去的发展中不重视生态保护,没有建立生态保护的相关部门,缺乏对生态环境的监管;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完善,不能有效的规范人们的行为,限制在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破坏。 
  二、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的原因 
  (一)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 
  GDP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没有考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及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传统的GDP核算方式助长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生态成本的行为,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如果继续以大量消耗资源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长,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很难维持下去。 
  (二)经济增长、贫困与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资源和经济问题,贫困问题是制约资源保护和生态改善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的改善必须与发展经济、摆脱贫穷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贫困同环境退化有着密切的关联,贫困导致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趋向脆弱,人口增加使贫困加剧,贫困又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脆弱的生态环境使贫困变本加厉。 
  (三)人口与生态环境 
  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巨大生存压力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不协调的重要原因。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问题是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人口增加所带来的庞大物质需求只能靠“挤资源”,靠生态系统的超负荷运转来满足,其结果将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危及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并由此形成贫困与生态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 
  (四)环境投资与生态环境 
  中国环境污染防治的“历史欠帐”较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生态环境保护没有成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必须同时配套解决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欠帐严重,如果不及时提高生态环保投资比例和改变投资结构单一的局面,不仅原有的生态环境恶化状况难以治理,还会造成新的污染,势必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五)理性认识与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是人类的一种理性决策,它只有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里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贯彻与实施。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理论的正确指导,人们环境意识普遍不高,环境法制观念不强,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尤其是一些地方领导存在着先发展后环保的错误思想,重资源开发,轻生态保护,违反自然规律,结果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三、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的途径 
  如何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目前经济发展形势来说,要想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必须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建立循环经济、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控制人口增长、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一)发展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分配、交换和使用为基础的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新的经济形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将逐步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对经济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知识经济是经济可持续化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开发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主体的经济。其实质是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信息经济为核心产业,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实现经济活动向知识化转变的经济。知识经济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作用表现为:知识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力,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前提。 
  (二)建立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融清洁生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为一体,以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准则,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的经济。循环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高形式,循环经济是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可持续消费是指提供服务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和产品的生命周期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可持续消费提倡正确消费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可持续消费模式基于适度消费原则、公平消费原则、以人为本的消费原则。可持续消费是经济发展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改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状况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控制人口增长 
  人口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问题,人口基数过大,人口过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的重要原因。能否控制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键,但控制人口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控制不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人口的过快增长是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不仅吞噬经济发展的成果,对资源环境的持续利用构成威胁,还会造成许多社会问题,影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控制人口增长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 
  (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的发展观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促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向协调方向发展的行动指南。科学的发展观不仅注重经济增长的数量,更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使新增财富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上越来越低,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强度越来越小,在知识的含量上和非物质化方面越来越高,在总体效益的获取上越来越好。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坚持速度规模与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向协调方向发展。绝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更不能因担心破坏资源、污染环境而放弃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以围绕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间的不断被满足为前提,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新的认识。科学发展观不赞成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容量和能力,也不赞成单纯为了保护环境而不敢能动地开发自然资源,而是认为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可以达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相应地将环境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尊重生态规律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结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合当地实际情况,以人为本,用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防止一味追求和盲目攀比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就是没有科学的发展观做指导,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数量造成的。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的目标,这就需要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把保护环境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摆正GDP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力求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