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从模因论视角浅析汉语语言发展

  • 投稿Miss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399次
  • 评分4
  • 28
  • 0

陈美林 李延林

摘 要: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发展规律的新理论。其最核心的术语“模因”由仿造“基因”一词得来。基因通过遗传来繁衍,而模因通过模仿来传播。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对语言变异与发展现象进行研究分析,首先介绍模因论的起源和基本类型,然后具体分析模因论对语言发展的贡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模因论 基因型 表现型 语言发展

一、模因论的形成

人类社会文明的传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各种文化之间的模仿与变异。模仿能力是人类天生就具备的一种能力。从婴儿时期的牙牙学语到成年之后社会技能的培养,无一不是从学习模仿中获得。这种模仿不仅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于不同语言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模仿是学习的前提,是传播的关键,也是创新的基础。

1976 年, 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理查德· 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模因”的概念,它基于“基因”一词仿造而成。基因通过遗传来繁衍,而模因则是通过模仿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进行传播。模因被看作是大脑里的一个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1]。它可以感染其他人的大脑或者传染到其他人的大脑中,而被传染的人又会将这种模因传播给其他人或者后代们。道金斯(Dawkins)认为模因是文化模仿单位,可以表现为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等[2]。随后,另一位新达尔文主义者布莱克莫尔(Blackmore)对模因论的相关学说进行了更为深入地探讨,大大扩展了该概念的所指范围。他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他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3]也就是说,人们通过模仿进行传播的任何一种信息都可以被称为模因。

在模因论的基础上,何自然进一步提出了语言模因论,从模因论的角度解释语言发展的规律。他认为,语言本身既是模因,又是模因的载体,模因寓于语言之中。语言模因在人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复制和传播,它往往会与不同的语境结合,从而产生新的语言变体,促进语言自身的发展。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可以在字、词、句乃至篇章的层面上表现出来[4]。

二、语言模因的基本类型

语言模因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它解释了语言在其复制和传播过程中的内在规律。模因现象几乎无处不在,每个人的想法、说法和做法都有可能成为被复制和传播的模因。一般来说,模因可以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5]。

1.基因型模因

基因型模因的特征是相同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传播。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基因型模因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占极大比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称呼。例如,现代人称呼替人料理家务、照顾老人和小孩的妇女,所用的“保姆”一词,在历史记载中专指君主的姬妾里负责抚养小孩的人。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这类妇女的称谓也有所变化;护理产妇和新生儿的妇女被称为“月嫂”;在别人家里做家务劳动,按时收费的妇女的正式名称为“家政服务员”。又如,人们长期使用的“理发店”一词,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了“发廊”这一名称,后来在港澳和内陆纷纷出现了“发屋”“形象设计室”等名称。这些称呼因为新颖时尚,能够迅速获得顾客的青睐,从而被大规模地复制和传播。

不同地区对同一事物的称呼可能存在差异,而改革开放之后,大量外来词的引进也促使着基因型模因的复制与传播。例如,英语中“bar”一词原指供人休闲娱乐的场所,传入中国后生发出了“酒吧”(wine bar)“书吧”“陶吧”和“爱情氧吧”等词语。“酒吧”的出现代替了人们原先使用的“茶馆”一词,而古代曾使用过的“客栈”“酒楼”等词早已消失匿迹。“XX吧”作为典型的语言模因,与中国居民日益丰富和复杂的生活相结合,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不同人群之间得以复制。这种语言的复制和变异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提高了汉语的生命力和文化内涵。

2.表现型模因

表现型模因指的是不同的内容以相同的形式进行传播,即采用相同的形式表达不同的内容。这种模因与基因型模因相比,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方式更为简单。它的表现型模因主要从名人名言、社会流行语、电影电视、文学作品、历史典故、成语俗语等各方面进行复制和传播。

在电视电影中,如果某部作品取得极大成功,那么仿造其名称的类似作品就会大量涌现,以获取因同名而产生的影响力,如“都是XX惹的祸”“将XX进行到底”“我的野蛮XX”等。许多耳熟能详的流行语既可能是模因复制的结果,也可能成为语言模因而被广泛传播。比如,“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流行语形成了“XX不是万能的,但没XX是万万不能的”的模因,因其诙谐幽默而又蕴含真理,被广泛仿造和传播,出现了“学外语不是万能的,但不学外语是万万不能的”“互联网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互联网是万万不能的”等流行语。

在不同的群体之间也产生了大量语言模因,这些模因带有群体特殊的文化色彩。比如,在学生群体中,称呼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学生为“学霸”,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成为“学渣”,与此类似的还有“学神”“学酥”“学弱”“学婊”“学痞”“学沫”“学民”“学水”等称呼。这些带有戏谑和自嘲精神的词汇受到思想活跃、开放的学生们的追捧,既反映了特殊群体的文化特质,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语言的与时俱进。有些语言模因不仅是社会潮流和人们追求时尚心理的产物,还成为人们表达社会情绪的载体。20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引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政治窃听丑闻,他因此成为第一位辞职的美国总统。由这一事件产生的“水门事件”一词也成为语言模因,被用来批评社会上某些不光彩的现象,如“艳照门”“虎照门”“解说门”“自拍门”“纸牌门”“电话门”“拉链门”“照片门”“护士门”等。

三、语言模因传播的主要原因

模因的形式多种多样,然而不同模因的传播能力并不相同。语言作为一种模因,与历代人们的模仿和使用密切相关。如果语言不被模仿,那么就会被历史的洪流淘汰。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就是不同模因优胜劣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活”的语言模因和“死”的语言模因。“活”的语言模因主要指仍然被使用的模因,而“死”的语言模因指某个历史时期曾被频繁使用,但是现在已经不再流通的语言形式[6],如“走资派”“样板戏”“臭老九”“造反派”“保皇派”“当权派”“文革派”“改革派”“守旧派”“逍遥派”“左派”“右派”“中间派”“革命派”;还有“鱼票”“肉票”“粮票”“布票”“油票”“豆腐票”“肥皂票”“火柴票”,等等。模因也可以被分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两种。模因通过模仿和传播生存和发展,因而传播得越快的模因越有可能成为强势模因。

语言模因的传播主要基于人们的集中使用心理。首先,人们对模因的选择会基于实用的心理。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被用来传递信息和说话者的情感。一个新的模因满足了信息传递和社会交际的需要即得以生存和发展。比如,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谢谢”“对不起”“劳您费心了”等礼貌用语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模因。另外,人们可能处于时尚的心理使用模因。很多社会流行语往往会成为模因,被公众广泛使用。在时尚心理的作用下,人们会不自觉地模仿这些社会流行语,当然还包括服饰和饮食,等等。这些模因的来源非常广泛,如电影、新闻标题、网络用语、广告语等都有可能成为一时的潮流而受到人们的欢迎。

四、结语

模因论是基于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发展规律的新理论。语言模因论为语言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模因作为一种存在于大脑中的复制因子,在仿造的过程中产生新的变异,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文化价值观的对外传播问题研究”[14BXW065];湖南省社科基金外语科研联合项目“言外之意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12WLH48];中南大学研究生培养基金[71333000408]。)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New York OUP,1976.

[2]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9.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4]赵景昆.浅谈语言模因[J].语文学刊,2009,(3):1-5.

[5]谢朝群.模因与交际[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2):46-62.

(陈美林 李延林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41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