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CSL学习者与语气副词相关的易混淆词研究初探

  • 投稿BB姬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431次
  • 评分4
  • 98
  • 0

刘竹林

摘 要: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通过对CSL学习者与语气副词相关的易混淆词进行考察,发现跨类混淆的情况十分明显,除与语气副词混用外,还出现了与名词、动词、形容词、连词混用的情况。此外,相当一部分混淆词语的混淆双方在意义上相差较远。这启示我们在二语教学中应切实转换视角,从CSL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进行词汇教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第二语言学习 易混淆词 语气副词 跨类混淆 词语偏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副词由于意义空灵、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等特点,一直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难点。目前,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的专题性研究一般只限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几个意义较实的词类,对意义较虚的词语之间的混淆问题几无涉及。以往的汉语中介语语气副词的研究多从语法的角度展开,关注语气副词使用中出现的句法偏误,忽视词语误用的情况。本文以母语背景为英语、日语、韩语的CSL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以中介语中的语气副词为研究范围,依靠大规模中介语语料库,对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与语气副词相关的易混淆词展开研究,期望能扩展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的研究视域,为编纂有针对性的对外汉语教材、工具书提供素材和依据。

一、前期工作

(一)测查目标的确定

本文用来选取测查目标的底本有两种:

1.《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①初级阶段语法项目中所列双音节语气副词共19个:

大概、当然、恐怕、肯定、必须、一定、也许、差点儿、大约、到底、果然、尽管、尽量、难道、究竟、千万、还是、原来、最好。

这19个词为本文的测查目标。

2.齐春红(2008)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以张谊生(2000)所列的语气副词为基础,依据八条形式标准,归纳出41项典型语气副词和129项边缘语气副词。我们将其中的典型语气副词在《(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修订本,以下简称《大纲》)中进行查检,剔除《大纲》中没有出现的词,余下的作为本文的测查目标。齐春红(2008)所列典型语气副词有以下41个:

必定、本来、大概、当然、到底、的确、多亏、反正、刚巧、果然、果真、好歹、好像、简直、究竟、竟然、竟、居然、明明、难道、偏巧、偏偏、其实、恰恰、恰好、恰巧、确实、实在、似乎、想必、务必、未免、未必、幸亏、原来、也许、正巧、正好、终究、总算、着实。

剔除《大纲》中没有出现的6例(“刚巧”“果真”“好歹”“偏巧”“想必”“着实”),余下的35个词为本文的测查目标。

综合《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中的19个语气副词和从齐春红(2008)典型语气副词中筛选出的35个语气副词,本文最终确定的测查目标有以下46个:

必须、必定、本来、差点儿、大约、大概、当然、到底、的确、多亏、反正、果然、好像、还是、简直、尽管、尽量、究竟、竟然、竟、居然、恐怕、肯定、明明、难道、偏偏、千万、其实、恰恰、恰好、恰巧、确实、实在、似乎、务必、未免、未必、幸亏、原来、一定、也许、正巧、正好、终究、总算、最好。

(二)语料处理

测查目标确定以后,我们采取以下三步对相关语料进行处理,确定出本文所要考察的易混淆词词目:

第一步:将这46个测查目标在中介语语料库中进行检索,提取出含有这些词的句子,并从中筛除不符合要求的语料。

1.剔除重复出现多次的相同语例。语料中一些句子重复出现多次,可能为作文题目中的用语,为保证统计结果不受干扰将其剔除。如:从“HSK语料库”中提取的语气副词“究竟”的语料中“‘安乐死’【究竟】可不可取呢?”出现11次,我们将其剔除。

2.剔除跨词字符串。一些根据测查目标检索出的字符串,是两个词的相邻语素,例如下句中的“本来”:

(1)因为从很多国家,特别韩国,日【本来】的留学生真多,所以宿舍的问题不少。

对这类跨词字符串,本文一律予以剔除。

3.剔除语义不完整或含糊不清的句子。如:

(2)但是如果这样的话【恐怕】、她【大概】。

第二步:由4位母语者对所筛选出来的语料进行人工标注,统计测查目标在语料中的偏误次数,并对其中误用的词语进行修改,即用当用词替换误用词。将4位修改者的修改结果加以综合对比,统计语料中测查目标的词语混淆率。

第三步:剔除非语气副词义项上的混淆词语。一些语气副词存在跨类、兼类现象,如:“大概”有名词、形容词、副词3种词性,在本文的统计中“大概—大部分”②的混淆率很高,但都是在“大概”形容词义项上的混淆。例如:

(3)【大概】的日本女青年对职业棒球没有感兴趣,所以我的爱好是可能与众不同的。

限于本文的研究范围,我们对此类混淆不予考虑。

二、语气副词使用的基本情况

(一)语气副词使用情况统计

我们对46个目标词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其中有32个词在使用中出现偏误,统计结果见表1。

(二)语气副词使用情况分析

上述32个出现偏误的语气副词在使用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1.语气副词的使用频率总体较低,32个语气副词的总使用词次仅为7978次,不少语气副词在620多万字的语料库中的使用词次都低于100次。这说明语气副词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中的难点。因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经常使用的交际策略之一就是“回避策略”,即尽可能避开那些难的句式和词语,使用较容易的词语进行交际。语气副词使用频率如此之低,反映了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避难”心理。

2.这32个语气副词的使用频次悬殊。出现次数最少的“务必”在620多万字的语料库中仅出现4次,而出现次数最多的“当然”,其使用词次达到1281次,“当然”的使用词次是“务必”的320.25倍。我们还考察了汉语母语者使用“务必”“当然”的情况。在2.6亿字的CCL语料库中,“务必”出现了1629次,“当然”出现了49091次,“当然”的使用词次是“务必”的30.14倍。可见,第二语言学习者不同语气副词使用频次的悬殊程度远远高于汉语母语者。

3.偏误率大多低于20%。“务必”的偏误率最高,达到50%。

4.这32个词的总偏误次数为501次,在所有偏误中,词语混淆偏误共有247次,混淆偏误率为44.05%,即词语混淆偏误占总偏误的44.05%,比重很高。

三、易混淆词的确定

张博(2008b)概括了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的4个特点,其中最能反映易混淆词本质特征的有两点,一是“词语误用的频率较高”,二是“具有广泛的分布”。本文将这两点本质特征作为确定易混淆词的主要标准。

(一)如何衡量“词语误用的频率较高”

在这一部分,我们主要依据张博(2013)提出的衡量词语混淆度的可操作性的方法进行考察研究。首先,我们采用人工批注的方法找出误用的目标词,并对误用词语进行替换,统计误用词与当用词词对的数量。经过统计,共得到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的混用词语30组。接下来我们对这些混用词语的绝对混淆频次和相对混淆频度分别进行考察。例如,“实在”在语料中一共出现274次,其中应改作“确实”的有21次,这是“实在—确实”的绝对混淆频次。“实在—确实”混用的次数占“实在”总词次的7.67%,这是“实在—确实”的相对混淆频度。

最后,综合考虑绝对混淆频次和相对混淆频度,对这30组词的混淆度进行排序。根据混淆度的排序,我们将前10名的混淆词语列为下一步的考察对象。这10组混淆词语是:“到底—最后”“确实—实在”“大概—一般”“恐怕—也许”“恐怕—大概”“尽管—不管”“幸亏—幸运”“原来—本来”“果然—难道”“当然—必然”。

(二)如何衡量“具有广泛的分布”

要确保所筛选出来的易混淆词具有广泛的分布,就要排除个人用词上的习惯。已经符合出现频率高这一标准的准易混淆词,还要在至少3位不同学习者的语料中出现才能最终确定为易混淆词。统计数据中有一些词语绝对混淆频次和相对混淆频度都符合标准,但只在单个学习者的语料中出现,这些准易混淆词不能纳入易混淆词的范围。如“果然—难道”“原来—本来”“当然—必然”。本文将这类因学习者个人偶发而出现的混淆词剔除,以保证确定出来的易混淆词符合分布广的特点。

经过这两个步骤筛选出的词语符合误用频率较高、分布较为广泛的特征,是本文所要研究的易混淆词。通过这两个步骤所确定出的易混淆词共有7组。

(三)对个别词对实行人工干预

由于本文是将所要考察的语气副词作为目标词在语料中进行检索,因此只能呈现测查目标作为误用词出现的混淆词。而事实上,在一些与语气副词相关的词语混淆现象中,语气副词是作为当用词出现的,即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当使用该语气副词时误用其他词语。为弥补这点不足,请有经验的汉语老师和精通汉外语言的双语学者对确定出来的易混淆词进行查漏补缺,并在语料库中进行验证。例如,在语料库中并未出现当用“必需”而误用“必须”的语例,但依据教学经验,我们确定学习者经常将两词混用,因此我们推测这两个词的混淆是以“必需”为误用词的。在语料库中以“必需”为目标词进行检索,“必需”在语料库中一共出现90次,应改作“必须”的有65次,“必需-必须”的绝对混淆频次为65,相对混淆频度为72.22%,符合本文所确定的衡量易混淆词的标准,我们将其列入本文所考察的易混淆词的范围。

(四)易混淆词的确定结果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对目标词的混淆情况进行统计,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易混淆词8组,分别是“必需—必须”“到底—最后”“确实—实在”“大概—一般”“恐怕—也许”“恐怕—大概”“尽管—不管”“幸亏—幸运”。

四、与语气副词相关的易混淆词的基本特征

(一)易混淆词混用的倾向

张博(2008)在谈到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的特点时指出:“从易混淆词的词际关系看,有一对一混淆、一对多混淆和多对多混淆等类型”“从易混淆词误用的方向看,既有单向误用,又有双向误用”。下面我们将从误用词与当用词的词际关系及误用方向的角度对本文所确定出来的8组与语气副词相关的易混淆词进行考察。

1.误用词与当用词的词际关系

我们对8组易混淆词的词际关系进行考察,发现其混用倾向有两种:一对一混淆和一对多混淆。统计结果见表2。

2.易混淆词的误用方向

易混淆词的误用方向有两种,一种是单向误用,即在词语使用中,学习者只会把甲词误用为乙词,但不会把乙词误用为甲词。例如,语料中出现的当用“必须”而误用“必需”的语例有31个。通过对整个语料进行观察,并未见当用“必需”而误用“必须”的情况。因此,易混淆词“必需—必须”就属于单向误用。本文单向误用的易混淆词有4组,分别是“确实—实在”“必需—必须”“尽管—不管”“大概—一般”。

另一种是双向误用,即学习者不但会把甲词误用为乙词,还会把乙词误用为甲词。例如,语料中既出现了当用“恐怕”而误用“大概”的误例,又出现了当用“大概”而误用“恐怕”的误例,因此“大概—恐怕”是一组双向混用的易混淆词。本文双向误用的易混淆词有4组,分别是“大概—恐怕”“到底—最后”“大概—也许”“幸亏—幸运”。

(二)误用词与当用词的词类关系

汉语母语者容易混用的词语,即通常所说的同义词,从词性上看一般要符合词性相同的规约。张永言(1982)指出:“所谓同义词(synonyms)就是语音不同但是有一个或几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同义词通常属于同一个词类。”此外,周祖谟(1962)、方文一(1980)、刘叔新(2000)等也都持此观点,认为同义词一般词性相同。那么,第二语言学习者容易混用的词语是否也有词性相同的特点?下面从词类的角度对8组易混淆词进行考察。③考察结果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8组易混淆词,误用词与当用词的词类关系非常复杂。有4组易混淆词双方词类同属于语气副词,其余4组分别是语气副词与连词、名词、形容词、动词的混用。

(三)易混淆词之间的意义联系

根据易混淆词之间意义联系的远近,可将它们分为以下三大类:

1.同义词的混用

崔复爰在《现代汉语词义讲话》中指出:“同义词是任何一个语言词汇中,意义上相同或基本相同而材料构造上却不相同的词。”本文的8组易混淆词是否存在同义关系?将这8组易混淆词在3部收词较为严格、比较有代表性的同义词词典④中进行检索,具体情况如表4。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上述三本同义词词典大都认同“必需—必须”“确实—实在”两组词为同义词,而剩下的六组则都没有收录。

2.同一语法范畴内词语的混用

一些词语虽然语义上没有同义、近义关系,但由于表示相同或相近的语法意义,属于相同的语法范畴。张谊生(2000)指出,评注性副词(即本文所研究的语气副词)主要表示说话者对事件、命题的主观评价和态度,评注性副词有断言、释因、推测和总结四种功能。其中推测就是对事件的结果和发展进行推断估测,包括表确定性推测和表揣度性推测。其中表揣度性推测的词有“恐、怕、恐怕、也许、或许、兴许、大概、大约”等。

肖奚强(2003)认为传统的语气副词与模态逻辑中的模态算子具有相似性,因此将语气副词称作“模态副词”。笔者认为其中的可能模态副词包括“可能、也许、许、或许、兴许、敢情、不定、不见得、不免、难免、大半、大概、大约、约莫、多半、恐、怕、恐怕、没准儿、似、似乎”。

史金生(2003)将表揣度性推测的语气副词分为三个次类,其中“恐怕、恐、怕、也许、或许、兴许、许、大概、或者、甚或、不定、大约、多半、该、似乎、好像、仿佛、好似”表示的是对质的真实性的推测。

根据前人研究,“大概”“恐怕”“也许”虽不是同义词,但却表达相同的语法意义。这几组词虽未被同义词词典收录,但在第二语言学习者中介语语料库中的混淆率却很高。一些面向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辨析词典也将它们纳入辨析范围,例如《汉语近义词典》将“大概—也许”“恐怕—也许”作为近义词进行辨析;《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虽未收录,但在“恐怕”的词义说明中明确指出“表示估计,相当于‘大概’‘也许’”。

3.意义上几乎没有共同点的词混用

一些意义上完全没有共同点的词,在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中介语中却发生了混淆。例如“到底—最后”:

(4)到底我这次参观了“密云”,觉得这个是高级的农村,不象农村的农村。(当用“最后”)

(5)我试着看了几次她喜欢的节目,不过到底我还是不喜欢。(当用“最后”)

(6)到底,一个女人愿意出租一间卧室给她。(当用“最后”)

本文中的4组易混淆词“大概—一般”“尽管—不管”“到底—最后”“幸亏—幸运”在意义上都没有共同点,汉语母语者一般不会将其混淆,而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混淆度却很高。

五、结语

通过以上考察,我们发现:

1.与语气副词相关的词语混淆有一定的规律性。从词际关系来看,有一对一、一对多的混用;从误用方向来看,单向误用和双向误用的比率持平。

2.本文所考察的8组易混淆词,误用词与当用词双方的词类关系非常复杂。除与语气副词混用外,还出现了与名词、形容词、动词、连词混用的情况。跨类混淆的情况十分明显。

3.同义词、相同语法范畴内词语的混用是与语气副词相关的易混淆词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意义间几乎没有共同点的词也占相当大的比重。这说明在考察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词语混淆时,不能仅从汉语本体的角度出发,否则就会忽略了意义间关联较远或几乎没有关联的那些词。因此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语辨析需要转换视角,从第二语言学习者词语使用的实际出发来选取所需辨析的词目,并根据混淆点对其进行辨析。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词语混淆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项目编号:2009JJD740005]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我们查阅了三份面向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汉语水平的教学大纲,分

别是《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本)《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只有《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明确指出所需掌握的语气副词。

②“—”前的“当然”是误用词,“—”后的“必然”是当用词,

以下皆同。

③对于下列词语词性的确定,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以

下简称《现汉》)为准。

④张志毅(1981)《简明同义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刘

叔新主编(2004)《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张志毅、张庆云编著(2005)《新华同义词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崔复爰.现代汉语词义讲话[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

[2]方文一.同义词辨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3]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Z].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4]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本)[Z].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重排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6]刘叔新.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Z].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7]刘竹林.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中介语中与语气副词相关的易混淆词研究及相关辨析[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齐春红.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9]王还.汉语近义词典[Z].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10]杨寄洲,贾永芬.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Z].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11]张博.同义词、近义词、易混淆词:从汉语到中介语的视角转移[J].世界汉语教学,2007,(3).

[12]张博.外向型易混淆词辨析词典的编纂原则与体例设想[J].汉语学习,2008,(1).

[13]张博.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及其研究方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6).

[14]张博.针对性:易混淆词辨析词典的研编要则[J].世界汉语教学,2013,(2).

[15]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16]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

[17]张志毅.简明同义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18]张志毅,张庆云.新华同义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0]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刘竹林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