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东莞粤语蟹止摄元音的链移演变

  • 投稿林晗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181次
  • 评分4
  • 19
  • 0

摘 要:文章以东莞粤方言为考察对象,探讨蟹摄、止摄以i为韵尾的复元音之间的链移现象。通过对东莞粤语平面语料与历史语料的收集与归纳,发现东莞大多数粤语蟹摄一等高化为oi(ui),止摄开口三等裂化后再i化,而蟹摄三、四等则多演变为i。这三种演变形式在大多数东莞粤语中形成ei﹥i﹥i﹥oi(ui)的链移演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东莞粤语 元音 链移 高化

元音是音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元音的演变历来备受专家学者的重视,从元音大转移之说,到现代汉语方言主元音的连锁演变,人们对汉语方言中元音的演变逐渐关注起来,如陈立中的《论湘语、吴语及周边方言蟹假果遇摄字主要元音的连锁变化现象》(2005)、朱晓农的《元音大转移和元音高化链移》(2005)、刘镇发的《温州方言在过去一世纪的元音推移》(2006)、彭建国的《吴语、湘语主元音链变类型比较》(2009)等。在讨论元音的链变推移时,涉及的方言主要有湘语、吴语、湘南土话、粤北土话、北部平话、徽语、东北部闽语、闽西客家话、沅陵乡话等,较少论及粤方言,其实链移演变在粤方言中也是常见的。鉴于此,我们拟以东莞的粤方言为考察对象,探讨蟹摄、止摄元音之间的链移演变现象。

东莞粤语以i为韵尾的韵摄主要涉及蟹摄和止摄。在粤语中蟹摄一般呈开口一等、二等、三四等、合口一等的状态,如广州话的蟹摄开口一等、二等、三四等、合口一等保持着i-、ai-、i-、ui(y)的区别;而东莞粤语则稍有不同,蟹摄开口一等字普遍高化为ui或oi(与合口一等合流),三四等字普遍后高化为i(或e)。止摄支脂之微各韵部的字在现代粤语中已经合流,各韵部的字因为声母的不同,韵母也有所分化,如广州话止摄开口帮、见、晓组(及部分舌齿音字)与舌齿音、影组呈现出ei-、i之别,合口见组、晓组则与蟹摄三四等字合流为(u)i,合口舌齿音字则与蟹摄合口一等合流为y;而东莞绝大部分方言止摄中的ei韵母主元音化,变为i,止摄合口见、晓组字也与蟹摄三四等一样继续后高化为i。联系蟹摄和止摄的演变,我们发现ei-、i-、i-、oi(ui)之间存在一种链移演变关系。下文拟从蟹摄主元音的高化和止摄主元音的化来阐述整个链移演变的过程及原理。

一、蟹摄主元音的高化与止摄主元音的化

(一)蟹摄主元音的演变

1.蟹摄一等主元音的高化演变

东莞大多数粤方言蟹摄开口一等咍泰韵与合口一等灰韵合流,合流之后主要为ui、oi两种读音形式。稍有不同的是莞城和万江粤语见、晓、影组字读为ui或i,非见、晓、影组字则多变读为;望牛墩话有少数字读为i,其他方言点蟹摄一等的韵母基本上不会因声母的变化而有所分化。例如:

从上表可以看出,东莞的蟹摄一等字相对于广州话来说主元音舌位更高,而各镇区oi、ui之间的语音差异显示了一种主元音高化的演变过程。

王力认为在隋唐时期咍泰韵已经合流,且将它们归为咍部,开口字拟音为*ɑi,合口字拟音为*uɑi。我们从现实的语音平面认为东莞粤语蟹摄一等经历了以下高化演变过程:

蟹开一 *ɑi>i>oi>ui (>)

蟹合一 *uɑi>ui>uoi>ui (>)

蟹摄一等主元音的高化演变不仅在东莞如此,在其周边的广州江村、钟落潭、黄埔等地也存在同样的i>oi>ui的高化现象,具体可参看李新魁的《广东的方言》(1994)、陈卫强《广州地区粤方言语音研究》(2011)。

2.蟹摄三、四等主元音的后化演变

在东莞各粤方言中蟹摄三、四等读音有i(e)、i(ui)、ai、u、i等几种形式,而以读i最为常见,例如:

蟹摄三、四等字在唐代已经合流,王力将其合为齐稽韵,拟音为﹡i。这时蟹摄三、四等可能的演变途径有高化、低化或后化,但在音系格局中蟹二这时已经占据了ai的位置,蟹摄三、四等主元音往后走的发展空间更大,在东莞粤语中,蟹摄三、四等也主要表现为i、i等读音形式,与蟹摄一等、二等有别;只有极少数方言选择了低化为ai,与蟹摄二等合流,如虎门话;谢岗选择了高化为i。我们结合东莞粤语地理平面的读音类型,可推出莞城等大多数东莞方言蟹摄三、四等的演变过程为:

蟹摄三、四等 *i>i>i

(二)止摄开口主元音的化

止摄同样是以i为韵尾的韵摄,所以在演变上似乎总与蟹摄有着某种关联。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止摄的语音演变情况。

在东莞粤语中,止摄不同的声母所辖的字读音有别。止摄开口字读音一分为二:帮组、泥来母、精庄组、见组一般读为一类音,其语音形式有i、i、ei、e几种形式,以i为主;知章组、疑、影、喻母字为一类音,均读为i,如莞城:纸ti35、迟ti21、移i21、二i332等。止摄合口字三分:非组为一类,读音形式有i、i、ei、e几种形式,以i为主;舌齿声母字为一类,读音与蟹摄一等合流,读为ui、oi、等几种形式,牙喉声母字为一类,带有合口u介音,与蟹摄三四等合口合流,一般读为ui或ui。在这里主要讨论止摄开口三等帮组、精庄组、泥来母、见组、合口三等非组的演变及与蟹摄之间的关系。帮组(合口非组)、精庄组、泥来母、见组读为i、i、ei、e的现象,举例如下:

隋唐时期止摄支脂之韵已经合为一部,且开口韵与合口韵在反切中可以互用,在唐诗中也可以通押,王力(《汉语语音史》,2008)将其合为脂部,拟音为*i,他认为隋中唐的脂微两部,到晚唐合并为一部,拟音仍为*i。从东莞各个粤方言点止摄知章组、疑、影、喻母字均读为i的现象可以看出,i是一种早期语音形式,而i、i、ei、e等语音形式均是后起的。从以莞城为代表的大多数粤方言点止摄现时平面的语音类型,我们可以推出在大多数东莞粤方言点中这部分字的裂变演化过程如下:

止开三 *i>ei>i>i

二、蟹一、蟹三四、止开(牙喉音除外)之间的链移演变

根据上文的阐释,我们把蟹摄一等主元音的高化、蟹摄三四等主元音的后化和止摄开口三等主元音的化演变过程综合到一起,如下所示:

蟹摄一等:*ɑi(uɑi)>i(ui)>oi(uoi)>ui

蟹摄开口三、四等:*i>i>i

止摄开口三等:*i>ei>i>i

综合以上演变轨迹,我们可以看出蟹摄一等字、蟹摄开口三四等字和止摄开口三等字在莞城、温塘、石龙、望牛墩、高埗、厚街、大岭山、横沥、茶山、中堂潢涌等大多数东莞粤语中形成了ei>i>i>oi(ui)的推移演变。蟹摄一等高化为oi(ui),留下空位,吸引蟹摄三四等演变;蟹摄三四等后化为i,留下空位,吸引止摄裂变之后再低化。

这一演变过程应该很早就已经开始了。The Tung-kwundialect(《东莞方言》,1890)记载当时的东莞石龙话蟹摄开口一等和合口一等字已经合流为uí[ui],蟹摄开口三四等字记录为oí[i],止摄则比较复杂,除了声母为知庄章影等组字韵母读为i之外,韵尾为i的韵母记有两种,大体是:精组读为aí[i],帮非见泥来组为éí[ei](“披”等个别字的韵母也记为aí[i]),这说明当时的石龙话蟹摄一等已经完成uí[ui]的高化,蟹摄三四等已经完成oí[i]的后化,而éí[ei]>aí[i]的演变还在进行中。而据我们2009年调查的石龙话,止摄开口三等帮非见泥来组字与精组同,都已经由ei演变为i。如:

由石龙话的历时语料与现时语料比较,我们认为ei>i>i>oi(ui)之间的推移演变应该是一种拉链作用,由蟹一的高化而启动,从而吸引蟹摄三、四等后化和止摄三等的i化。陈立中(2004)认为汉语元音的主要演变方式是逆时针方向,这又是一个例证。

(本文为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教育厅育苗工程)“东莞粤方言语音地理类型及历史演变轨迹研究”[项目编号:wym11114];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青年项目“深莞惠粤方言语音地理类型研究”[项目编号:GD12YZW02]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立中.论湘语、吴语及周边方言蟹假果遇摄字主要元音的连锁变化现象[J].方言,2005,(1).

[2]陈卫强.广州地区粤方言语音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陈晓锦.东莞方言说略[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4]陈忠敏.音变研究的回顾和前瞻[J].民族语文,2008,(1).

[5]李新魁.广东的方言[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6]刘镇发.温州方言在过去一世纪的元音推移[J].语言研究,2006,(2).

[7]彭建国.吴语、湘语主元音链变类型比较[J].中国语文,2009,(5).

[8]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9]朱晓农.元音大转移和元音高化链移[J].民族语文,2005,(1).

[10]Ball,J.Dyer.The Tung~kwun(东莞)dialect.China Review,1890,(18):284~299.

[11]Saunders,C.J.The Tungkwun dialect of Cantonese.China Review,1897,(22):465~476.

(李立林 广东惠州 惠州学院中文系 51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