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从菊花意象看陶渊明的生命体现

  • 投稿毒辩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992次
  • 评分4
  • 95
  • 0

齐营营

摘 要:世人都知陶渊明爱菊,在其诗歌中菊花是常见的意象。从“菊”这个意象中我们可以窥见他崇尚自然,包括委运顺化与任性而为的生命情结;珍爱生命,包括担忧生命短暂,及时行乐,希望长寿的生命表现;物我两忘的生命造诣与超脱生死的生命彻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陶渊明 菊花意象 生命体现

一、崇尚自然的生命情结

袁行霈《陶渊明研究》说:“他用自然作标准去衡量现实,发现了现实的丑恶与虚伪,主张返回自然的人性,返回原始社会的自然与淳朴。他以自然作旗帜,和虚伪的名教,黑暗的政治以及竞逐名利的世俗社会相对抗。”现实很黑暗,陶渊明的政治抱负无处依托,他只能用率真与任性来释放自己的本性。他的任性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向往自然的环境。根据陶渊明在诗中的提示,无论是《九日闲居一首》(并序)中“秋菊盈园”,《和郭主薄二首》中“芳菊冠林耀”与《饮酒二十首》并序中“采菊东篱下”,“秋菊有佳色” 中的“秋菊”“芳菊”,还是《归去来兮辞》中“松菊犹存”,《问来使》中“今生几丛菊”中的“松菊”“几丛菊”,皆生长于室外自然的环境中,并且菊最初也是生在“川泽及田野”的。陶渊明笔下的菊植根于自然的土壤中,受自然空气的给养与霜露的洗涤。但是他自己却没有这样的环境,也做不到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中。他深受儒家“学而优则仕”“治国平天下”与“济世救民”等思想的影响,积极出仕。在那个以司马道子与司马元、刘牢之、桓玄为代表的三派势力撕扯的混乱时代里,良好的社会环境已经是奢望。《论语》有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对陶渊明而言,若对时局判断有半点偏颇,就很难真正的置身事外。他的5次出仕几番归隐就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正是因为求之自然而不得,所以他通过“菊”这个意象将自己对自然环境的憧憬翻译成笔下的文字。

二是食菊习惯。陶渊明在《九日闲居一首》(并序)中这样写道:“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九华”是重九之华的简称,也就是菊花。《神农本草经》将菊归为药物,并且有这样的解释:“上药……多服久服不伤人……”“空服九华”,可以理解为空吃菊花。再结合晋傅统妻《菊花颂》“爰采爰服,投之醇酒”的诗句与西晋傅玄《菊赋》中“掇以纤手,承以轻巾,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的诗句,以及《本草纲目》中所记“生熟并可食”,可以发现陶渊明食用的是生菊花。其目的是饮食菊的原汁原味,更能体现他崇尚自然的生命情结。《九日闲居一首》(并序)中说“秋菊”是“盈园”的,况且,萧统的《陶渊明传》中也有“菊丛”一说。由此,陶渊明可取的菊花之多,供他食用的生菊花之多,足以使他养成一种食菊的习惯。而且笔者认为他的这种食菊习惯是“本我”的一种表现,这种原始本能与陶渊明崇尚自然的生命情结密切相关。

二、珍爱生命的生命意识

如果说崇尚自然是“本我”的一种表现的话,那么珍爱生命则属于自我意识的范畴,他开始关注自己的生理、心理状况,并力图改变客观身体状况以求用更好的生命存在。珍爱生命的生命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担忧生命短暂。“菊是陶渊明人格的象征”,在陶渊明的六首涉及到菊花意象的诗中,“秋菊”出现了两次。《岁时》中这样介绍菊:“菊是应时的花草”,并且因为“在霜降时,唯此草甚貌”,所以菊被视为“候时之草”。若无意外,秋菊的存活时间只有三个月。所以,陶渊明担忧生命短暂完全可以理解。他在《九日闲居一首》中说:“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菊是用以“制颓龄”的,而且陶渊明已经五十八岁,“颓”字更能突显出他内心的这种对生命短暂的担忧。这首涉及到菊花诗的全文皆被“世短意恒多,斯人乐久生”的忧生意识所笼罩。由此观之,陶渊明担忧生命短暂的意识就更加明显了,他担忧生命短暂的诗句随处可见。

第二个方面为及时行乐。萧统的《陶渊明传》中记载:“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这里的“菊”与酒是相联系的。所以,这里的“菊”影射出陶渊明要及时行乐的思想。他之所以要及时行乐,是因为他爱自己的生命。他要把每一天都过得潇潇洒洒。陶渊明在自己的很多诗歌中都表达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的思想。如“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寄一世,奄乎若飘尘。”他在菊丛中坐,在菊丛中饮酒也是他纵情于自然、及时行乐的表现之一。远离了官场,他能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及时行乐,放纵的生活大概就是陶渊明认为有意义的、自己不后悔的生活。及时行乐,活在当下,是他对生命真正的爱。

第三个方面为希望长寿。儒家教导人珍爱生命,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杨朱与庄子同样有“贵生”“全性保真”“损一毫利天下,不于也”及养生等关于珍爱生命的理念。陶渊明不免受到两家思想的影响。在《九日闲居一首》(并序)中陶渊明说:“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西京杂记》中:“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此可用来可解诗意。《本草纲目》中则证实了菊确实能使人长寿的事实,还记载有不少菊花助长寿的方药。东汉应邵《风俗通》就讲“南阳郦县有甘谷,水甘美,云其山上有大菊,水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的人家皆饮此水,结果“上寿百二三十,中百余,下七八十者,名大夭”。《抱朴子》内篇仙药中亦记载了此事。傅统妻《菊花颂》中投菊花于醇酒的目的是“以介眉寿”,也可以证明菊花的长寿之功用很早就为人所之,当然陶渊明也不例外。陶渊明所在的环境中有很多的菊花,菊花的花香与花上水同样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陶渊明“裛露掇其英”,是其有意养生、珍爱生命的表现。

一言以蔽之,不难得出菊花及其附属品的保健与长寿的作用,而陶渊明服用菊花、花上水及置身于香气氤氲的菊丛中的深层原因皆源于他对自己生命的珍爱。

三、物我两忘的生命造诣与超脱生死的生命境界

陶渊明与菊花合二为一,进而达到“超我”之境。笔者觉得,陶渊明的这种物我两忘是较低程度的“物化”,而其超脱生死的生命境界则是其人生的最高境界。物我两忘是其超脱生死的前提与必由之路。

菊与陶渊明的生命融为一体。陶渊明在《和郭主薄二首》中称赞菊花:“芳菊冠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菊花与陶渊明有着高度的契合点。在古代菊花一度成为祭祀用品,日本皇室的家徽也是由16瓣的菊花构成。菊花是神圣高洁的象征。菊花的可贵品质迎霜怒放,坚贞不屈,生命力极强,与陶渊明卓尔不群,高标独立,洁身自好与不畏强权,屡次出仕的品格相呼应。在那个腐败、黑暗、虚伪势力分割的社会里,陶渊明这样描述菊也就是在表明自己的生命态度。并且菊是“花之隐逸者”,而陶渊明最终也成了一位隐士。此时陶渊明俨然成了萧统《陶渊明传》中所写“菊丛”中的一株。坐在菊丛中的陶渊明似乎是在通过“坐忘”以求“心斋”。忘我是心斋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物我合一。陶渊明与菊的这种融通与同一是一种极高的生命境界,距离“物化”的最高境界已经很近了。

超脱生死的生命境界。这种超脱生死的生命境界主要表现为冲淡平和。《饮酒二十首》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正是因他已内心虚静,超脱生死,所以他才能够在不经意间瞥见南山。陶渊明也有“高世之志”,他在采菊时得意而忘言,进入无我之境,这是一种超脱生死的生命境界。当菊花、南山、飞鸟和陶渊明自己达到混融的境界时,“陶渊明完成了玄学中的最高境界——‘体无’”。他此时已将世上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放空。这种生命表现在《问来使》中也可以看出。在诗中陶渊明写道:“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从此诗句中可以发现此时陶渊明的心境已经达到了“空灵”的境界。他做到了真正的气定神闲,做到了心灵的超然物外。所以,从这两首诗的菊花意象中可以充分感受到陶渊明那种彻底超脱生死的生命境界。

陶渊明受到儒家、道家、玄学家及佛教的影响,从菊花这个意象上我们不仅可以窥见陶渊明的生命表现,也可以感知多家思想交织的生命体悟。并且,笔者认为从菊花这个意象中,不仅可以窥见陶渊明的生命表现,而且还有助于从整体上了解陶渊明。

(论文指导老师:周海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中华书局,2011.

[2]袁行霈.陶渊明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钱志熙.陶渊明传[M].中华书局,2012:254-267.

[4]李时珍.本草纲目[M].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839-841.

(齐营营 常熟理工学院中文系 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