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践行“三导一清”,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 投稿空一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890次
  • 评分4
  • 85
  • 0

江苏邗江区杨庙小学(225125) 刁长美

[摘 要]“三导一清”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模式,“三导一清”教学模式中涉及导学、导练、导悟、当堂清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基于“三导一清”模式,着重从导学、导练、导悟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而有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三导一清 导学 导练 导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75

2011年,我校创建了“三导一清”课堂教学模式,此模式分导学、导练、导悟、当堂清四个环节。其中“导”字提醒我们,在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发挥好主导作用,才能有效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下面我结合“三导一清”教学模式中的“三导”谈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而有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一、巧导学,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内在的矛盾冲突。只有有效激活学生的内在需求,才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为此,我们要花大力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矛盾,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通过观察主题图学生得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并很快算出得数;然后我让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同的图形,求一共用几根小棒,学生很快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并很快算出得数。这时我提出问题: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了3个五角星,每个用10根小棒,共用几根小棒?摆10个五角星共用几根小棒?摆30个五角星呢?40个五角星呢?问题一个比一个难,与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学生觉得这种问题应该有一个快捷的解决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想出了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的方法。接着学习乘法的意义及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精导练,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1.设计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练习。四年级“找规律”课后“想想做做”第二题问“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学生没有锯木料的经历,并且这道题中的中间物体不是一种具体的物体。因此,大多数学生做这道题时觉得比较难。我在讲解这道题时,先拿出一支粉笔,把它折3次,让学生数一数,粉笔折成了多少段,然后再让学生做这道题。这样做铺垫以后,学生能理解题意,进而正确解题,同时也能让学生顺利地完成下一题:“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2.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所谓层次,指的是问题里面含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有浅、中、难层级,适合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形成一连串的问题链。浅层次的记忆性问题可供学生单纯的机械模仿,较深层次的问题可用来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新知识,高层次的问题可用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例如,在对圆的面积公式进行练习时,我设计了四道练习题:(1)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求这个圆的面积。(2)一个圆的直径是6米,求这个圆的面积。(3)学校有个圆形花圃,周长是25.12米,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一个钟面的分针长8厘米,经过30分钟后分针扫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组练习题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3.设计能挖掘学生内在潜力的练习。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增强练习的开放性。这类练习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

三、善导悟,充分关注学生的思考方法

在“三导”中,导悟是最重要的。教师运用“三导一清”教学模式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感悟,充分关注学生的思考方法,引导他们自主思考探究,这样才会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

1.让学生学会动手感悟。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自参与尝试、体验与实践。数学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之一。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亲自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智力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有效。

例如,教学“圆面积计算”时,我安排了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两个圆状的硬纸片,把其中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另一个平均分成16份(事先用铅笔画好平分的线)。先把平分8份的圆剪开重新拼图形,再把平分16份的圆剪开重新拼图形。当学生发现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拼成的图形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发现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第二层次,进一步提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设想:圆的面积和哪些因素有关?你设想的圆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讨论,再次剪拼图形。学生分别从不同角度验证得出结论。

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全体学生掌握了圆面积公式推导的一般方法,既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又使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得到开发,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都得到不同的进步。

2.让学生学会合作感悟。在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是学生的学,如果教师一直讲,学生一直听,那么学生就会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在教学中,我试着让学生自己把感悟讲给老师听。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而且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如对于一些适合学生讲解的知识,可先给出结论,再让学生去感悟其中的道理,并各自讲出这些道理;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我设计一些由浅入深、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想一想,悟出自己的想法、见解,并说给大家听,大家再讨论,充分展示自己的认知过程。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可以广泛地进行交流,并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促进思维的有序发展;通过讨论集思广益,协作攻关,从而有效地使认知趋于完善。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平均数”一课时,我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提问:通过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要比较哪一队套得准,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比较?生1:因为吴燕套中的个数最多,所以女生队套得准(比最多)。追问:用一个人的成绩代表整个队的成绩,这样合适吗?生2:应先求出每个队一共套中了多少个,再比较哪一队套得多(比总数)。追问:这种想法的可取之处是已经注意到从整体的方面去比较,但是他们两队人数相等吗?这样比公平吗?(学生异口同声道:不公平)追问:那么应该比什么?大家在小组内讨论。生3:先求出两个队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个,再比较哪个队套得准(比平均数)。追问:这样比公平吗?(公平)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一试。富有启发性的“追问”,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用原有认知结构中数据处理的方式(如比最多、比总数等)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合适,从而引出平均数的意义的学习。学生在独立思考、讨论交流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使学生不但能够得到方法,而且能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运用“三导一清”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如果能巧妙导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导练提高学生的各项数学技能;善于导悟,引导学生及时感悟数学真理,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必会更加精彩、更加有效。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