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巧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

  • 投稿Arth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20次
  • 评分4
  • 96
  • 0

江苏响水第一小学(224600) 朱延东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问题情境的设置已成为吸引学生主动探究的利器,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此,创设实用性、操作性、挑战性强的问题境,设计易迁移的数学问题乃大势所趋。

[关键词]问题情境 实用性 操作性 挑战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77

数学问题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它使枯燥、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学生的数学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的使用价值。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笔者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必须是学生熟悉理解的而且有利于将学生引向数学的本质的活动,问题情境或以感官刺激吸引学生,或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或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之处于“欲求而未得,欲言而不能”的状态,真正“卷入”学习探究活动之中。

一、营造实用性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主动探究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关注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树立“生活数学”观,使学生意识到生活的一切都是数学的素材。教师可以贴近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引入新的问题情境,在探究中让学生挑战自己原来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造成新认知冲突,诱发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如我在教学“百分率”时,设计了一个厂长选员工的招聘场景。某机械厂要从3名工人中选聘1名优秀员工,测试成绩如下:小王加工100个零件,合格95个;小李加工150个,合格140个;小张加工200个,合格192个。假如你是厂长,选谁最合适?学生意见不一,理由看似都很充分,究竟谁的说法有说服力呢?此时引入比较公正的方法——合格产品数占产品总数的百分率。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而学习新知是最有效的、最原始的学习探究动力。刚选定员工,又有2名工人应聘。甲说他的成绩是:加工101个零件,合格101个,合格率101%;乙说,他的成绩是:加工99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99%,你同意吗?接着教师追问:生活中产品合格率最多是百分之几?联系生活想想还有那些百分率?(如学生的考试及格率、优秀率、班级近视率、家中菜籽出油率、等等。)当学生发现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时,探究积极性高涨。所以教师要善于让学生感受生活数学的乐趣,品尝探究知识的甜头。

二、创设操作性强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探究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亲自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所以,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获得知识,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丰富的可操作的活动素材,只要教师开动脑筋去挖掘活动资源,数学课就会充满浓浓的数学实践活动味。如:玩具厂的工人师傅要制作一批儿童玩具,需要把一段圆木棍锯成五段。想一想,需要锯几次?我们借助手中的毛线来研究这个问题。师(出示一根毛线):剪一刀,分成几段啊?剪两刀,分成几段啊?剪三刀呢?那反过来看,剪成五段,需要剪几刀?你有什么发现?(交流发现:刀数比段数少1)师:同学们看,我用这条线表示一根圆木,锯一次用一个点表示,一根原木锯成五段,有几个点?那段数和点数又有什么关系?(讨论总结规律:段数=点数+1)

师:同学们,今天研究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先在小组里讨论,再向别的小组挑战。至此,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思维异常活跃,饶有兴致地列举植树、敲钟、上楼等问题。绚丽的生活数学之花因“情境”而绽放。

三、运用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探究的天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营造“问题”的氛围,以趣生疑,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创设如下情境:出示姚明照片,据统计他2013年投篮命中率是65%,另一个人的命中率为100%,让学生猜猜这个人是谁。学生觉得投篮命中率越高打篮球的水平肯定越高,纷纷猜是某篮球明星。当我出示自己的照片时,学生一片茫然,难以理解,新的探索欲望一下又被激发:怎么可能呢?于是我说昨天路过球场,投中一个球,命中率当然为100%。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仅用百分率比较两个数量还是有局限性的,还应考虑选取样本的数量。当学生遭遇到常识和理智挑战时,他们的探究最主动。

四、沟通联系,设计易迁移的数学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育学提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当学生能自由自主探究与应用知识时,他们学得最投入。苏教版教材中,有许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大部分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探究新知。所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教师只需要在新知的连接点或生长点上适时引导点拨即可。如:在学习“8加几”前,先出示一道“9加4”的复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把4分成1和3,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复习巩固“凑十法”,接着出示新授课“8+4该怎样计算呢?你能自己做一做吗?”学生由于有了“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很快便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学习“7加几”“6加几”等也是同样的道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掌握了新知识。

巧设问题情境,入境入情,方得真知。

(责编 罗 艳)